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城镇和农村建筑形态的价值取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城镇和农村建筑形态的价值取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城镇和农村建筑形态的价值取向

[摘要]面对新农村的建设,人们应当将其看作中国文化成长的土壤,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进行创新并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从而营造文化氛围,塑造文化自信。笔者以遵义湄潭县为研究对象,从县城走访到偏僻农村进行采访与调查取样,利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将不同时期的乡村建筑进行归纳,并找出优缺点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根据当地的情况提出适当的设计理念,将现代材料运用到中国传统建筑中,使乡村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达到提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效果。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工艺;建筑形态;环境

1研究概况

1.1研究背景

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整合新农村是当下的发展趋势,城乡建设发展对农村形态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但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农村发展遇到不同的阻力。在初期的发展中,因农村基数大,设计理念不成熟、不丰富,导致新农村的建筑形态设计手法单一,所以现在需要的是丰富新中式农村建设方法,让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在新农村的发展中壮大。

1.2研究对象

湄潭县七彩部落,兴隆镇,地形南北狭长,2016年,湄潭县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现新农村建设已初步取得成效。气候类型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集镇顺平地而建,村落依山势而建,农村各种建筑类型保留相对较多。

1.3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利用图表分析法和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实地调研,总结现存问题。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收集与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建筑形态研究相关的国内外优秀文献、理论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归纳,总结亮点。实地观察法:对湄潭县七彩部落以及兴隆镇进行实地走访观察,并拍照记录这些地区建筑的布局设计、村庄边界、风貌引领。问卷调查法:在所到之处进行了问卷发放,了解人们对建筑各方面的需求,记录他们对现存建筑不满意的地方。图表分析法:将以上方法得到的资料及成果进行整理及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如表1所示。

2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城镇和农村建筑的提升与优化

通过总结与分析,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城镇和农村建筑的提升与优化将从物质文化、工艺材料、建筑与环境三方面进行分析。

2.1物质与文化

建筑包含物质和文化,物质是文化的载体。现在的设计手法大多是选取优秀的文化,与现代钢筋混凝土结合,这种手法的弊端在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很难全面协调发展,容易忽略中国传统建筑细节,缺少对传统建筑的改良。[1]比如吊脚楼的木结构被钢筋混凝土取代,[2]由于钢筋混凝土的柱子和混凝土墙面的性能总体更好,而直接省略木结构过长的屋檐,这样就缺少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美。如何改进那些复杂落后的工艺和解读晦涩难懂的建筑文化使其再利用到建筑中,是发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大重点。[3]例如瓦片,它拥有淳朴的质感,如果在保留瓦片质感的同时利用现代工艺增强它的性能,那么比任何单一的屋顶表达形式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如果大量运用到农村建筑中将起到奠定整体基调的效果。把中国文化融入最基础的建筑材料中,让瓷砖、窗户和围栏等基本部件在设计美感和价格上更具市场竞争力。[4]让中国人民能自发建造中国风格的建筑,实现中国文化的再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以建筑形态回归人们的生活日常。设计理念的不同导致在设计同一样事物时有了不同的设计思路。如庭院设计,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想着增加农村人民的庭院意识,一户一庭院。但依照着以前中国农村人民很多抱团取暖防盗和唠嗑而将房屋紧挨的“挨家挨户”分组模式下,用大拆大改的整体规划其他方法都是不可行的,容易造成物质文化的丢失,例如“一村一庭院”空间形态的设计理念。“一村一庭院”:广泛地说就是一村子一个中心庭院,以前每个村都有一个聚集地,尤其是夏天一村人闲时在一棵大树下聊天,这就是中国农村独有的“庭院”意识。这样的村庄也就因为一个庭院有了自己的中心点,从中心点又衍生出一条条小路通向农村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了一个村的凝聚力。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家可以自己建造庭院,一村一庭院模式也随之慢慢消失。在整体规划的的时候,理应注重原有的规划特色,做到保留如古树、祠堂、古建等这些物质文化,以古树、祠堂、古建为中心展开新的村庄规划。

2.2工艺与材料

传统建筑工艺没与现代材料结合是传统建筑文化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建造工艺独特的方法和选材所带来的细节质感以及结构骨架,他们带来的感觉和深邃空间感。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的作品中就做到了这一点,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的墙体用的是当地不再使用的传统建造工艺“瓦爿墙”,另一作品“五散房”又将瓦爿墙和混凝土技术结合,此类的建造技术还有毛竹混凝土模板墙面等。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过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2.3建筑与环境

新农村建筑在统一规划下也需丰富建筑样式以契合不同人的审美。[5]在人们开始推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回归农村时,也要知道当时农村选择建洋楼是有合理理由的。欧式建筑所表达的感情与中式民间建筑所表达的感情截然不同,[6]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建筑也体现了房主当下追求什么样的生活,面对物质材料和文化的更迭,新中式建筑也因此孕育而生。中国建筑与环境是一种交叉过渡的艺术设计。院落从原来的素土夯实到现在的水泥混凝土,哑光青瓦到现在的反光琉璃瓦,[7]厕所和住所不再单独建造而集成为一栋建筑,这些可以看成属性的独立,缺少交叉过渡变化。这些都是不再利用自然中常见材质和颜色的体现,缺少了自然与自然交叉的属性。现在运用防水性好的材料,不用考虑屋檐的出挑距离以及台基是否外露,虽新技术新材料给我们带来了技术革新,但没考虑到原来建筑中的艺术设计,缺少一些原来的中国韵味。我们应改良台基而不是认为台基外露的部分是多余的;对屋顶应增强瓦的性能、优化屋顶结构,加强屋顶的设计感,同时注重保留本土植物、小路和围墙等看似不起眼的细节。

3结语

传统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既是人类文化大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思想认识息息相关。传统民居建筑蕴含着仡佬族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认识,记载着文化观念的演变过程,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文化的建设中,需以物质为依托,保留当地的古建筑分析其中优秀的建筑文化,再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新的建筑和环境中,形成当地独有的建筑文化。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整改农村建筑统一规划为首要目标。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新农村建筑建设,提出以中国传统建筑工艺体系打造富含中国特色文化的建筑,利用大环境的熏陶将新农村塑造成中国文化发展的土壤这一理念。将文化融入农村建筑中,这既符合新农村建设需要多变的发展理念,同时也是增加中国文化自信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曾钰诚.谁的乡村建设——基于乡村建筑变迁的观察和思考[D].厦门:厦门大学,2019.

[2]孙玉京.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当代新农房建筑设计思考——以马鞍山市含山县地块新农房设计作品《山•居》为例.[J].苏州科技大学,2020(4):98-99.

[3]江昔瑾.论乡土建筑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D].海口:海南省建筑设计学院,2020.

[4]黄章峰,杨玉利,刘凡诗,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羌族民居建筑空间的演变及比较研究——以汶川龙溪沟羌族聚居区为例[D].成都:西南民族大学,2017.

[5]王瑾琦,樊卓.广西新农村建筑中地方文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以邕宁区百济镇红星村坛里坡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4):11-12.

[6]王方园.赣东新农村住宅建筑风貌外观特征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4.

[7]田海江.西安新乡村建筑特色挖掘及营建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作者:陈洪涛 杨尊尊 吴行妹 单位:六盘水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