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浅析

[摘要]建筑施工行业正进入大变革、大调整的转型时期,根据自身特点探索产融结合模式,是主动作为、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基于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的特定内涵,深入剖析其主要动因、现状、模式,提出产融结合建议:必须依据企业特点,选准结合模式;聚焦核心主业,深耕内部市场;加强资本合作,打造生态优势;提升管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产融结合由此可在协调各方关系、扩大利润链条、运作IPS、实现从传统的承包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变中实现历史使命、体现应有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金融资本;产业资本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支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然而,建筑业企业资产的较高负债率并没有因此得到有效的缓解。据有关资料统计,2021年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有所下降,新签订单增速由正转负,下游行业需求进一步萎缩。房地产开发投资和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年内房地产投资增速或将继续维持下行趋势,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环比增速均呈负增长,延续下行趋势且下行速度加快。[1]基于此,大多数建筑企业不得不通过融资渠道扩展业务,拓展新的发展空间,致力于打造产融结合联合体,助推建筑施工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升级,构建和培育有别于其他行业且难以被其他行业模仿和替代的行业特色型核心竞争力。

一、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内涵解读

关于产融结合,从知网可以查询到众多不同解释,但细致分析后发现,尽管解释的角度、方法不同,其核心意思基本大同小异,都指向非金融业和金融业的结合。[2]综合这些解释并结合本公司实际,笔者认为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与金融行业在经济运行中,基于各自的发展目标,为达成合作双赢的目的,通过股权的相互持有等方式进行的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具有互相补充、优化组合、双向选择等特点。以全球的视野进行审视,产融结合包含“由产到融”和“由融到产”两种主要方式。前者是将部分资本由产业转到金融机构,形成强大的金融核心;后者是金融资产有意识地控制实业资本,以期获得平均回报,一般会投长线产业或是巨进巨出的产业。鉴于我国政策规定银行业不能投资实业,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多为建筑施工企业向金融业务渗透,即“产业投资金融”。

二、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主要动因

这几年,国家层面及地方各级政府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继续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领域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这给中交、中建等建筑施工龙头企业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使其顺利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名单。然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壮大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劳永逸,更不意味着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此迎刃而解。建筑施工企业长期存在的进入门槛较低,产业集中度低、挂靠分包、同质化竞争、深陷利润洼地、负债率高、定向积累能力低下,以及本身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效益与投入不相匹配等根本性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在此背景下,作为资金饥渴型企业的建筑施工企业,很少能够突破重围而走出一条新路。以上问题显然不是传统的运营模式所能解决的。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仅靠企业赢利是无法成功的,唯一的途径是走产融结合之道。当今世界500强企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产融结合来获得竞争优势的。进入新时代,中央鼓励有发展前景、有实力的企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产融结合发展、壮大,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企业、大集团。建筑施工企业应该抓住契机,加大产融结合力度,以适应快速变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具体动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减少交易费用。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有丰富的内部资源、很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企业信誉度,充分发展产融业务不仅可以发挥产业协同效应,还能达到增加融资渠道、节约交易成本、获取金融业高额利润、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以及实现规模经济效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随着EPC+F和PPP等方式被广泛植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筑市场的竞争正在演变为企业之间经营管理与金融资源等综合能力的竞争。通过产融结合,可以获得优惠的融资条件,实现不同资本形式、融资方式和金融市场之间的有效链接,并能够更有效地拓宽和完善金融产业链,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使企业在施工领域的投融资能力稳固提升,推动企业从纵向一体式产业链向大型综合性多元化产业集团升级与转型。

三、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现状分析

较之其他类型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的资产盘活渠道较少,产融结合起步时间较迟且力度较小,与其他国有骨干企业差距明显,控股的银行、证券、信托、证券投资基金、期货、产业基金等持牌金融机构不足。随着对产融结合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加紧布局国内金融市场,部分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分支机构管控旗下金融企业。尽管如此,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发展还是十分缓慢,拥有的核心金融牌照较少,并且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金融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受传统现汇项目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比较重视生产经营,而对资本运作关注不够,即使非涉及不可,也仅限于工程项目融资和企业存量资金管理而已。这种只将金融作为一种融资手段的做法,只能使金融起辅助和保障作用,不可能产生引领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效果。

(二)项目投资主体存在巨大风险

从目前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参与的PPP项目看,建筑施工企业大多为投资主体,有的是直接投资,有的是借贷投资,有的是合作投资。总的来看,不论是基于市场扩张还是盲从跟风,其引致的投资风险都将由建筑施工企业自行承担。这对于体量庞大的PPP项目而言既不现实,又风险巨大。

(三)建筑施工企业角色混淆不清

不可否认,在PPP模式推广及普及过程中,的确存在着“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现象,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跟风,将不合条件的“伪PPP”或“类PPP”项目也列入项目库,造成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拉长产业链,由工程承包商向项目投资商快速转变。然而,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并没有很好地实现自我的角色转变,仍然以“工程师”思维干投资商的事,最终导致项目运作失败。

(四)全生命周期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不强

许多建筑施工企业完全出于抢占市场的冲动而进行投资,没有意识到PPP项目10-30年的合作期对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风险规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产融结合专门人才,加上现汇模式下的短期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对PPP项目风险把控不充分而处于危险状态。

四、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模式

较之其他产业产融结合模式,建筑施工企业的最大优势是能够持续利用金融机构资金源源不断地为企业项目注入“金融活水”,这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张问题,保证其主业持续壮大。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央企资金实力雄厚、信誉度高,如果能够择选适合的产融结合模式,则完全可以如虎添翼,助力产业升级和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3]根据产融结合方式,建筑施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可选择如下五种产融结合模式:(1)直接控(参)股金融企业模式;(2)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3)金融控股公司模式;(4)合作型产融结合模式;(5)合作+股权型产融结合模式。前三种属于股权型产融结合模式,第四种是合作型产融结合模式,第五种则同时与内外金融机构合作,促使建筑供应商向综合性服务商转变。

(一)直接控(参)股金融企业模式

该模式是指建筑施工企业在其内部设立专门机构——资产管理部,由该部对控股的金融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并以投资人身份对金融资产进行实质性整合或推动金融资产进行优化重组,使金融平台建立在集团层面,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该模式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和充分利用金融资源,为股东和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回报,但有政策风险和赢利风险。

(二)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

财务公司兴于20世纪初,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我国财务公司大多是大型企业集团内部集资组建的,具有内部结算、筹资融资、投资管理、财务顾问等功能。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公司可以在企业与银行、保险、租赁等金融机构之间发挥纽带作用、有效管控企业资金,提高金融效率效益。但是,该模式受政策制约较多,功能不够全面。

(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金融控股公司是产融型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产融结合的高级形态和发展目标,可使企业实现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理性过渡。这种模式通过设立不直接从事任何事业性经营活动的金融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对其控股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进行统一安排、有序调度,实现资源配置“1+1>2”的协同效应。但是,该模式政策性较强,系统性风险较大,财务杠杆比率较高。

(四)合作型产融结合模式

该模式是建筑施工企业以其高信誉度的优势,与外部一个或多个金融机构开展战略性合作,向业主提供担保和融资,保证业主在担保期间内不出现资金断供。此模式的特点是,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效率较高、融资偿还比较有保证,能够实现金融机构、业主、建筑施工企业三方共赢。

(五)合作+股权型产融结合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利用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独特优势,既在内部建立金融机构,又与外部金融机构开展合作,促使建筑施工企业实现角色重塑,即由单纯的承包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化。这一模式的特点是,参与主体有内部金融板块、合作金融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地方政府,所以资金来源更加充足,但是对资金的控制需求大,在管理和控制上难度加大。

五、建筑施工业企业产融结合实现路径

作为现代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全球化等企业战略的重要方法,[4]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顺应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是新时代的产物。因此,做好建设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复制或照搬照套,对企业的战略思维、管控能力和协同能力提出了新期待、新目标。基于此,结合企业特点,笔者认为要做好产融结合,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依据企业特点,选准结合模式

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的模式很多,但每一种模式的结合方式、参与主体、实施路径、政府的参与程度都不尽相同,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而企业只有基于内部资源和外部商机等要素,选择适合企业特点的产融结合模式,才能达到降低交易成本、获取高额利润、提升建筑施工企业投融资和承包竞争力的目的。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分析,正常情况下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模式有一个渐进过程,即从直接控(参)股金融企业模式、以财务公司为平台模式开始,随着企业产融结合的发展,逐步过渡到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合作型产融结合模式,到后期再采用合作+股权型产融结合模式,让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价值链环节的转型升级。

(二)聚焦核心主业,深耕内部市场

建筑施工企业实行产融结合,其目的是要以融促产,做强核心主业,优化发展目标,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效优质企业。所以,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产融结合,首先必须紧跟企业战略使命,集中资源用于核心主业发展。为此,在实施产融结合时,切忌脱离实际、舍本逐末,切忌为资本市场的表面繁荣所误导,要秉持初心、找准定位,在持续推进剥离非优势产业的同时,进一步调整企业资本运作和产业布局,积极为核心主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为核心主业做大做强提供资金保障。

(三)加强资本合作,打造生态优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建筑施工行业乘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东风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这一过程中,建筑施工行业产业链衍生出众多的上下游产业,其中有不少还是优质上市公司或国家重点行业。然而,建筑施工企业与这些上市公司或国家重点行业鲜少进行资本合作,即使有往来,也只是订单上的往来。不通过产业链扩张彰显核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资本增值收益,对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而言,是极为不利和不正常的。目前,科创板推进等资本市场新政陆续推出,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普及应用,建筑施工行业的产业链上必将再度涌现一批拥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商业模式的上市公司。应密切关注这些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着力打造优质企业发展生态链,创造产融结合新体系。

(四)提升管控能力,发挥协同效应

影响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的因素很多,但其内部金融业务管控能力的构建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相较于专业金融机构,建筑施工企业无论是在金融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金融管理服务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产融结合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和挑战。当前,建筑施工企业最紧迫的工作是对所属的金融平台加强管控和优化整合,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金融业务发展规划这一顶层设计,最关键的工作是要通过设置专门部门、配置专业人才实施专业管理,最根本的工作是要完善法人治理、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制度保障等,加大内部管控力度,提升管控水平。

六、结语

总之,面对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巨大资金缺口的压力,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可为客户提供更多服务、赚取高额利润的产融结合模式,是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谋求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趋势。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只有苦练内功,用足用好自身优势,积极创新商业化运作模式,才能使产融结合在协调各方关系、扩大利润链条、运作IPS、谱写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下游需求释放空间有限,建筑施工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建筑施工行业2021年三季度观察报告[EB/OL].

[2]牛元元.中国铁建产融结合效果评价与优化策略[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10.

[3]石民兵.高速公路企业产融结合研究[J].交通财会,2021(12):7-11.

[4]毛剑峰.企业产融结合案例研究[J].财会通讯,2021(24):96-98.

作者:吴河武 单位: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