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音乐学科节奏训练教学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音乐兴趣,以此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收获良好的学习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元化方式,可以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让小学生通过音乐节奏训练,收获音乐技巧,感知音乐魅力,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科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节奏训练
小学音乐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通过音乐教学,能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陶冶小学生的情操,让小学生收获高尚的音乐品质和素养。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正确的节奏感有助于小学生把握音乐节奏,准确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内涵,因此教师必须予以绝对重视。比如,教师可借助乐器、强调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施游戏教学、肢体语言教学、加强恒拍训练等,为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其音乐感受,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不断强化节奏训练,以此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一、音乐节奏训练的必要性
节奏训练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工作,小学生只有正确把握音乐节奏,才能准确弹奏音乐或演唱歌曲。音乐节奏的缓慢和紧凑,能表现音乐的真实情感。此外,节奏还能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热情,不同节奏能演绎不一样的音乐,并表达不同的心理情绪。教师可通过节奏感引导小学生感知音乐的思想,概括音乐的品质,把握不同的音律,收获不一样的音乐感悟,这对小学生的音乐水平提升有积极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节奏属于音乐教学的核心,是学习音乐知识的“梁柱”。当小学生把握好音乐节奏感后,就能快速建立符合自身学习情况的音乐知识体系,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有效掌握各种音乐知识。
二、音乐节奏训练教学策略
(一)乐器辅助教学,强化节奏训练
小学生生性活泼,有强烈的好奇心,面对陌生的乐器,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进而愿意安静地聆听教师的弹奏,学习歌曲。有些小学生甚至会对乐器产生强烈的兴趣,想掌握乐器弹奏的方法。基于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时,可利用多种打击乐器辅助教学,加强伴奏效果,不但能让音乐更具表现力,还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潜移默化地让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节奏感。例如,笔者在教学《娃哈哈》这首歌曲时,许多小学生难以掌握乐谱中的附点节奏。针对这一现象,笔者用大鼓、小鼓、碰铃、响板演示,让学生正确辨别带附点的节奏音要拉得更长一些,而不带附点的节奏音要短一些,且节奏较为跳跃。然后让学生分别用各种乐器打一打、敲一敲,感受歌曲的节奏,跟着打击节奏哼唱,最后慢慢唱出声音。这样一来,学生便可以快速掌握《娃哈哈》这首歌曲的节奏感,准确唱出曲子。通过乐器的辅助,能让节奏感更强烈、音乐内涵变得丰富,能让学生快速掌握乐器的弹奏方法和音乐的节奏。
(二)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加深音乐感受
在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教学中,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开展科学教学方法,能充分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让小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既能提高其音乐审美水平,又能激发其音乐表现力,从而自行掌握音乐节奏,完成自学。例如,在欣赏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傅仨徒弟》时,笔者就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歌曲自行编舞,或通过肢体动作展现歌曲内容,自行找准节奏。笔者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自由发挥,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音乐认知完成节奏学习,加深音乐感受。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展这样的教学时,教师要选择难度较低且学生相对熟悉的歌曲,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可挑选与动画片相关的歌曲,以此激发小学生教海泛舟(小学教学)的音乐想象力,让其在熟悉的音乐中慢慢摸索节奏感,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和音乐表现力。
(三)开展游戏教学,增加训练的趣味性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一项活动,多动、好玩则是小学生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愿意接受游戏式的教学活动,且积极性高。教师可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天性,开展音乐节奏训练,让他们在游戏中轻松掌握音乐知识。当教学活动有了游戏的辅助时,就更具趣味性,小学生就能充分放下学习音乐的恐惧感,全身心投入节奏训练中,不但有效地调动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还保证了教学的质量,这对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积极意义。例如,在教学《祝你圣诞快乐》这首歌曲时,笔者先让学生分组,七人为一组,每个组的成员分别扮演七个音符“do、ri、mi、fa、so、la、xi”,然后让每个成员自行想一个动作代表音符,可以是拍手、跺脚、拍肩、点头、比手指等。接着,笔者告知学生游戏规则:当音乐响起,每组的成员都要根据播放的音乐找到与自己相应的音符,并摆好动作,看哪一组找得最正确。游戏开始时,多数学生尚未掌握游戏要领,也没有准确找到与自己相应的音符,导致游戏一度中断。这时,笔者给予鼓励,引导学生开动大脑,仔细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随着游戏的开展,学生慢慢掌握了歌曲的节奏,能快速找到音符。
(四)借助肢体语言,提升学生的节奏感
小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模仿不一样的声音,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诵读儿歌、模仿大自然的声音,慢慢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调动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例如,笔者通过“你说我学”“一问一答”等方式让学生练习说和模仿。笔者说:“下小雨了——”学生回答:“沙沙沙沙沙。”笔者说:“火车开动了——”学生回答:“呜呜呜呜呜。”笔者说:“鸭子游泳——”学生回答:“嘎嘎嘎嘎嘎。”笔者说:“公鸡打鸣——”学生回答:“喔喔喔喔喔。”在进行模仿练习的同时,笔者指导学生配合肢体动作表现内容,如耸肩、跺脚、点头、拍手等,通过肢体动作感知童谣的节奏,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之后,笔者再让学生用同样的方式进行音乐节奏感训练,他们便能快速掌握节奏,正确演唱歌曲。通过肢体动作与语言的配合,能提升小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乐趣。当他们再遇到新的曲子时,就能利用肢体动作掌握音乐节奏,把握音乐内涵,这对小学生的音乐学科培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五)加强恒拍训练,培养恒拍意识
音乐属于一门艺术,需要全面调动小学生的听觉与感觉。节拍是节奏学习的基础,所有的旋律都是由节拍组成的,所以恒拍训练尤为重要,这既能提高小学生的恒拍意识,又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各种节拍,进而正确感知各种音乐的节奏。在乐谱中,还会备注一些速度标记,如“中速”“中速少快”或“快速”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速度标记指导学生打拍子,练习节奏。例如,笔者首先从低难度的“中速”曲谱进行节奏训练,采用“打击+口头”的方式教小学生打节拍: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学生一边说一边拍腿或拍手,保持均匀的速度。训练一段时间后,笔者再选择难度较低的中速曲谱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打节拍,慢慢培养学生的恒拍意识,让学生根据恒拍快速掌握每首歌曲的节奏。需要注意的是,刚开始进行恒拍训练时,教师一定要认真聆听学生打拍子的正确性和稳定性,指导学生自己感受拍子的准确性,避免学生敷衍了事。稳定的恒拍能力有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自我学习音乐的能力。由此,加强恒拍训练,不但能提高小学生音乐节奏训练的教学质量,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可谓一举两得。总而言之,通过音乐节奏训练教学,能切实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感知、表现、鉴赏等学科核心素养品质,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有效抓住小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通过乐器、游戏、恒拍训练、肢体、语言等辅助教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莉.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讨[J].北方音乐,2018(18).
[2]李云.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方法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19(2).
作者:郑建清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忠门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