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节奏思维训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节奏思维训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节奏思维训练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用

节奏是构成曲目的基本要素,借由节奏与音调的互相搭配,观者与听者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世界,在聆听的过程中沉淀灵魂,表达情感。对初中学生开展节奏听觉思维训练活动,借助感官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不仅能够帮助其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更能使其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形成独特的音乐品味。在为提高初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而选择的音乐作品中,节奏强烈、情感丰富的音乐材料并不在少数。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对学生展开节奏听觉思维训练,能够帮助学生重新感知音乐作品的表现特点,对音乐节奏、音乐情感形成一个初步的理解。在围绕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发起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学要回归本质:借助听的过程来掌握节奏,借由对节奏的感知来掌控旋律,正确应用节奏听觉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以此来实现音乐技能、音乐审美的双重教育。

1聆听感受节奏,初步认知节奏

现代音乐研究活动中将节奏定义为“依靠反复、对应的方式对各种元素进行组织,构建有机整体的一种素材”,认为节奏是抒情类音乐作品表现内在情感的重要手段。对于音乐教育活动来说,节奏不仅是作品“内在元素的重复表现”,更是音乐素材的标签,借由节奏的搭配,学生才能够将不同的音乐作品分离开来,完成音乐学习任务。但由于我国的音乐授课时长较短,学生音乐素质偏低,少有学生能够对节奏的概念、价值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节奏训练工作更是无从开展。借助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的定义,感受并认知节奏,才能落实节奏训练任务。以《思乡曲》的教学为例,借助不同的素材与不同的音乐表现特点,学生获得了掌握音乐知识的全新方法。教师可借助既有的曲目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的有关知识,感知节奏。以《思乡曲》的鉴赏为例,曲目结合中国传统民族歌曲和西方乐器为创作素材,节奏缓慢、平稳,曲目设计主要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主,具有强烈的歌唱性与倾述性特点。在节奏训练活动中,可从曲目风格的变化、小提琴音调的变化等角度入手,帮助学生把握节奏的特色:乐句以e小调为起点,开头委婉,以G大调为终点,感情真挚,十分富有感染力,可从乐器的角度导入节奏的概念。而在乐句上,5-8小节、9-12小节的旋律线条与音调再度发生变化,歌曲的演唱技巧发生转变。在结合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发起音乐鉴赏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应用感官进行节奏训练:通过简单地听来记录曲目中的节拍、节奏变化,正确认识强音、弱音、断续音等概念。在形成了音乐感知经验之后,将节奏连续播放出来,从整体上感受曲目的节奏变化。曲目节奏的变化特点极为鲜明,或快或慢,或高或低,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得全新的音乐审美体验。教师要帮助学生结合具体的材料鉴赏音乐,感受节奏,了解节奏的表现特点,才能为节奏训练打下基础。

2律动表现节奏,掌握节奏特点

节奏与曲目相互配合,形成独特的音频记忆保存于学生的脑海当中。在曲目的支持下,学生才能完成节奏训练任务,一旦脱离了曲目的配合,学生对于节奏的理解将停留在“节拍”“音调”的层次,无法形成良好的节奏感,其未来音乐技能的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部分学生会作出踮脚、挥手等动作,但为了维持教学秩序,教师将其视为“高小动作”,对其进行制止,导致学生失去表现节奏的机会。配合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发起音乐鉴赏教学,教师要将相关曲目与动作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做出动作。“听”是一个搜集信息的过程,“动”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借由听与动的相互搭配,学生将对曲目、旋律有一个新的认识,获取全新的音乐学习经验。教师可尝试借由身体的律动抓住节奏,依靠“小动作”培养学生感知节奏的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节奏意识。以《大海啊,故乡》的鉴赏活动为例,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学生对于“大海啊,故乡,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来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一句的记忆最为深刻,因为该句在的曲目中重复出现,教师可将这一句视为曲目中的节奏点,要求学生围绕这一曲目进行“踩点”,抓住音调、声调的高低变化,感受曲目中的节奏。在完成整首歌的鉴赏之后,将鉴赏的对象精确到具体的歌词当中,感受歌词中的曲目变化。部分学生认为,“大海啊,故乡,是我生长的地方”一句节奏平缓,没有节奏点,从而选择其他句开展节奏训练,教师应当允许学生转换对象,确保学生能够抓住节奏即可,避免节奏训练活动的模式化发展。对于音乐节奏训练活动来说,音乐节奏的把握越精准越好,教师要帮助学生设计动作:对于平和、缓慢的曲目,要在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摆手、踮脚等细节来把握曲目中的节奏点,对于一些旋律变化较为明显的曲目,则要尝试加大动作幅度。教师要摒弃“动作在音乐教学中无价值”的错误观念,合理设计动作,借此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更为浓厚的“听”的兴趣。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将节奏、聆听、思维三个板块整合起来,构筑了音乐教学新模式。在学生尝试用身体的律动表现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曲目进行鉴赏分析:帮助学生感知曲目中音调、音准的变化,感受演唱者的气流变化,抓住不同的要素表现节奏,才能为节奏训练活动的顺利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持。

3乐器凸显节奏,重新表现节奏

受到个人兴趣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影响,部分学生已经形成了出色的乐器演奏技能。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其已经形成了对曲目敏感、对乐器敏感的良好素质。对于该类学生来说,其对于节奏的理解可能是笼统而片面的,但其对于乐器的发音特点的掌握则影响着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借助乐器展现节奏,找准乐器中节奏的表现特点,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掌控能力。在音乐鉴赏活动中,利用乐器把握节奏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找到曲目中学生所熟悉的乐器,要求学生对乐器中的节奏进行整理,完成从个人技能到鉴赏活动的过渡。二是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技能,在演奏的同时感悟曲目的节奏。但在快节奏的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有关教学模式似乎很难发挥出作用。教师可尝试借助节奏听觉思维训练来完成教学:聆听乐器的独特音色,配合所听到的声音开展音乐学习活动,然后感悟音乐作品的独特节奏。以《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为例,在合唱中,曲目的演唱有交响乐团完成,管弦乐,尤其是管乐在合唱中的应用极为常见。这一环节,大号、小号互相配合,使得学生掌握了音乐作品浑厚壮阔的特点,配合四四拍、四三拍转回四四拍的节奏形式,将湍急的水流、健硕的船工带入到观赏者的视野当中,学生对于《黄河大合唱》的理解以《保卫黄河》这一曲目为基准,但在《黄河大合唱》中,所涉及到的曲目极为复杂,围绕某种乐器开展节奏训练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重新感知节奏的机会。配合节奏听觉思维训练的有关要求,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乐器合奏活动,借由乐器独奏展现音乐作品的纯真、纯净特点,隔绝歌词、人声、情感等要素的干扰,重新表现节奏。以百首名曲中的《扬州慢》的教学为例,曲目为歌曲,曲目中带有莺歌燕舞、自然和谐的人文理想,教师可结合竹笛、萧等古典乐器开展独奏活动,帮助学生在聆听纯音乐的同时了解曲目。在完成曲目的鉴赏之后,要求学生尝试重新演奏《扬州慢》,借由哼唱、语言叙述等方式说明曲目的节奏特点。节奏听觉思维训练以练为主,但对于能力不同、素质不同的学生,必须控制“练”的速度,避免操之过急。教师要在节奏、听觉与思维之间合理设计分水岭,避免扰乱学生的学习思路,保障音乐教学活动高质量开展。

4进行互动交流,交流音乐情感

复杂的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给予了学生不同的音乐学习经验,允许学生自由交流,共同进步,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的同时掌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进而完成音乐节奏训练、节奏知识传播等任务。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节奏掌控力,认为节奏训练的核心在于“听”,不允许学生表达,不支持学生自主学习,音乐鉴赏教学活动并不能取得预期中的成果。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个体提供了掌握节奏的全新机会,更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素质,使其形成掌握节奏的必要技能。教师可通过节奏听觉思维训练来组织音乐鉴赏活动:要求学生以独立的身份鉴赏相关曲目,在鉴赏曲目之后对音乐作品的特点、情感、旋律进行总结,将所获取到的关键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教师所看见的不能只有“音乐”,更要关注学生的感性需求,从节奏、听觉、思维三大要素入手,落实全方位的音乐技能训练。以《卡门序曲》的欣赏为例,作为经典的管弦乐曲,《卡门序曲》带有进行曲的强烈特点:借由咏叹调来烘托情感,然后依靠A大调到F大调的转变展现人物的英姿飒爽。在反复出现的曲目节奏中,其足足提高了八度,使得曲目的情感更加饱满、高昂,但在第二部分的,大提琴的哀鸣则暗示了悲剧性主题,使得曲目在不和协音中结束。在《卡门序曲》中,乐器与乐曲的节奏互相配合,展现了斗牛场上的斗志与杀意。在掌握节奏的过程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曲目进行鉴赏:部分学生围绕乐器抓捕节奏,强调曲目中特定乐器材料的应用;部分学生则从曲目的音调变化入手,将凯旋进行曲与咏叹调进行对比,感受节奏变化的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变化特点。《卡门序曲》虽然以兴奋活跃为主题,但其对于悲剧性故事的铺垫作用不容忽视,教师也可尝试从情感入手,借由音调的高低帮助学生解读情感,然后分析《卡门序曲》中的节奏变化。允许学生互相交流,使其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不一样的节奏训练技巧,才能持续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5学生表现节奏,解读曲目内涵

在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节奏是存在于学生心中的音乐要素。随着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不断推进,学生对音乐旋律的表现、作用与感染力形成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可尝试要求学生表现音乐作品,结合学生的音乐表现水平、音乐学习能力展现节奏的基本内涵,借助学生的反馈优化节奏训练教学活动。对于音乐教育来说,学生对于音乐情感的认知是在长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积累而来的,通过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可以将学生对于曲目的独特感悟重新开发出来,挖掘曲目的深层含义,从而为音乐教学活动打开新的出路。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鉴赏教学为例,在节奏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选定曲目,结合曲目的节奏特点、节奏规律与学生开展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目节奏变化规律,感受曲目的节奏特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成型于我国的影视作品、民间故事之中的音乐素材,在我国的音乐创作活动中,为表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凄婉爱情,其以管乐器为主要演奏素材,萧、笛等乐器的演奏较为常见。但在“百首名曲”中,学生所鉴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小提琴协奏曲,全新的乐器表现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了新的节奏知识,学生围绕小提琴协奏自由开展讨论:中国古典的萧、笛乐器受到自身材质的影响,音调带有空灵、高昂的特点,《梁山伯与祝英台》节奏缓慢,曲调哀伤,在遇到萧、笛之后,会将两人的悲惨命运与凄美爱情进一步的勾勒出来,给读者以情感上的触动;但在《梁山伯与祝英台》遇到小提琴之后,曲子的节奏特点则发生了变化:在小提琴演奏中,曲目的节奏伴随着音乐故事的发展而产生变化:梁祝二人相遇,则节奏轻柔,音调迟缓,给人以春日里漫步的美好遐想;但在马文才逼婚之后,小提琴则通过戏曲中的“散板”技巧来表现节奏,以阴沉为主旋律,突出反抗封建的主题。对于学生来说,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其已经对节奏的激烈与平缓、奔放与压抑形成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借由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去说明相关曲目的音乐特点,在鉴赏曲目的同时,正确认识曲目当中的情感与音乐元素。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这种“认识”投入足够的关注,引导学生自由表达,为音乐气息的发挥创造新环境。

6学生选择作品,掌握鉴赏方法

与传统的音乐鉴赏教学方法相比,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将更多的发挥空间留给了学生,其希望学生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借由主观情感来完成音乐鉴赏任务。在指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节奏听觉思维训练投入十二分的关注,更要鼓励学生结合不同的音乐作品展现自身的相关技能,学生独立认知、理解音乐素材,掌握全新的音乐作品鉴赏方法,才能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教师可尝试利用学生的独立互动、探究来完成音乐鉴赏教学任务,配合节奏听觉思维训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以黄梅戏《女驸马》的鉴赏为例,课外曲目进入到课堂当中,将进一步调动学生的鉴赏积极性。学生选择不同的选段进行鉴赏,配合节奏听觉思维训练,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与艺术价值。如曲目中“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我也曾赴过琼林宴,我也曾打马御街前”一段,写的是冯素珍的意气风发,在鉴赏曲目时,要着重体验人物的心情:虽然高中驸马,但心中思念情郎,此刻心头未必有喜意。这一情绪也借由曲目表现出来:虽然是“意气风发”的唱词,但人物的情感、语态并不激昂,反倒多了一些期盼、落寞。而在“贫贱不移夫妻情,生生死死结同心,麒麟成双人成对,并蒂花开万年红”的鉴赏中,则要重点品鉴冯素珍与李兆廷二人的“情比金坚”,在感情上解读相关曲目,体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满足。借由节奏听觉思维训练,要让学生独立鉴赏、感知、体验,让音乐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发芽。总之,节奏训练对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落实节奏训练,教师应从节奏练习、节奏解读、节奏展现等角度入手,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节奏的内涵,更要帮助其掌握表现节奏的具体方法。强调节奏训练的多元性,不拘泥于眼前的教学素材与教学模式,才能使节奏训练活动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作者:周茜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教师发展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