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生态建筑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生态建筑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生态建筑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态建筑的概念及特性,通过分析建筑大师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结合生态建筑应用实例分析,为生态建筑的设计提供一点儿借鉴,以便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成为有机的整体,实现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共生,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出健康舒适宜人的建筑。

关键词:生态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资源

人类建筑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影响着生态平衡,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协调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有利于生态平衡的建筑是建筑师的责任。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是低能耗、低碳、少废、绿色环保、宜居的生态建筑;这些就要求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在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建筑的场所、形体、新材料的选择和新技术的应用,创造适宜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

1.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从广义方面讲可叫做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即建筑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的生态系统,经过很好的设计,将建筑的内外空间中的各种元素进行较完美的组合,使风、雨、雷电、温度、光、空气、废水、废物等各种资源在建筑系统中做有序地循环再利用,从而创造出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废弃物、清新、环保宜人的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生态建筑强调的是“有序循环、变废为宝、再利用、可持续”的理念,而这一理念将融入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即从建筑动意开始及后续的场地规划、全面设计、施工过程、建筑物运行及其维护、拆除直至建筑废料处理的整个过程。生态建筑,从狭义方面讲就是要尽最大的可能,选取、利用建筑所在地区的各种环境和风、水、光、温度、空气等自然条件,尊重好、协调好、利用好、继承与发扬好当地的地理文化和历史文化,使各种不利于人类健康、不利于自然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环境或要素得到最大的控制与降低,使之宜人所用;同时确保当地环境及生态体系健康发展。实现建筑“生态化”的方法总体上可分为三种。其一是以环保无害为标准的“绿色建筑”;其二是利用大自然资源建造的绿色“生物建筑”;其三是很好地使用无害自然资源的“自治建筑”。

2.建筑大师的生态思想

在19世纪,就有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为了表达尊重自然,做过高效率自然结构的模仿及合理利用建筑区域地方材料等。从拉斯金、勒杜、赖特和阿尔托等人的实践中可以体现出建筑的生态思想。

2.1.赖特把建筑看做是"有生命的有机体",他认为建筑始终影响周围的环境和使用者的生活质量,而建筑设计的基础和源泉则是生态学。在《自然的住宅》(TheNaturalHouse)一书中,赖特对建筑与环境之协调与整体统一及其重要性作了确切的阐述。要将建筑同其所在的环境、当时及当地周边建筑材料、当时及后续若干年的使用效果,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化的整体来考虑与处理。

2.2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柯布西埃在1925年就明确的提出了“新建筑五点”,将建筑底层架空及建屋顶花园是其中两点。架空底层,就增加了地面绿地的通畅,使房屋占去的地面用屋顶花园得到恢复,便于充分接触自然环境。他在住宅建筑中每一户都保留花园,使居住者感受到大自然的乐趣。

2.3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认为建筑形式要服从气候的生态观。提出了开放空间和管式住宅,而他所创作的管式住宅,屋顶尽是全坡屋顶,不仅在布局上、在狭窄的住宅内,都完美合一,几乎就是露天院落。建筑立面及坡屋顶开窗,能产生良好的自然通风,减低室内温度。他的露天空间、夏季剖面、冬季剖面对建筑与气候的融合有特殊的贡献,创作出具有民族地域特色设计作品。

3.生态建筑实例分析

3.1梅纳拉大厦是马来西亚大师杨经文设计的,IBM公司的马来西亚处的办公楼。这座建筑不仅满足地标建筑的目的,还考虑到当地的热带气候的特点,利用场地周围的山地营造出优美的景观。这个建筑的立面和空中花园使用了竖直绿化,自地面起,在建筑的一侧向上伸延,将凹进去的露天平台当做空中庭院,在建筑物的外表面绿化螺旋而上直到屋顶。在温度较高的东西向,建筑立面中设计有百叶窗,减少了太阳光对室内的热温影响,在没有太阳直射的南北向,使用了大面积的中空玻璃幕墙,由此提供了良好的温度调节、视野和自然采光。

3.2德国法兰克福银行大厦是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整个形体为三角形。而三角形中庭烟囱效应的自然通风,提高了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而这个三角形平面上,一座四层高的花园就占了它的一个长边,并且每隔四层,花园就转到另一边,每隔12层楼就转移一圈。这些空中花园成为通风的进出口;大厦内每个屋都有可开启的窗,有效地设计了房间的自然通风。垂直绿化不仅减少立面温度,还提供了富氧环境空间,不仅有效地利用了高层通风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景观视线。

3.3迪拜太阳能垂直村—太阳能的利用格拉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GraftLab)设计的垂直村落,有效地利用了迪拜阳光充足的地理条件。在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形成特定的角度。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建筑群的南向,装有跟随太阳高度自动旋转的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3.4甘肃庆阳市毛寺生态实验小学:生土建筑的生态表现为应对黄土高原上多风干冷的漫长冬季,当地传统建筑多采用窑洞这一半穴居生土建筑类型。生土可就地取材,且蓄热性能良好,确属适应本地资源与气候特征的最佳建造材料。基于现状分析与对传统智慧的借鉴,设计者选用土坯、木材、茅草、芦苇等原生材料,利用当地建造技术,以现代建筑的形式语言,创作出这座生长于斯地的地域性建筑。

4.结语

当今是生态文明的时代,而建筑则是全球能源消耗的主体之一。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资源,创新出更健康、更阳光绿色的建筑及环境,是各位当代建筑师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生态建筑是一种整体建筑观。节约并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通风、日照、交通、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从建筑形式上运用空中庭院和各种绿化系统、水体等来降低室内温度和提高人的舒适度。尊重当地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创造出有地区特色与城市文脉结合的生态建筑,这是时代文明的呼唤。

参考文献

[1]王依涵,郭端本从早期的生态设计思想到实践的生态化建筑[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89-91

[2]维特鲁威著高履泰译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3

[3]大师编辑部编著杨经文建筑大师[M]MOOK丛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

[4]韩林飞生态建筑之内外案例[J].世界环境,2011,(5):16-17

[5]勒•柯布西耶著陈志华译走向新建筑[M]商务印书馆2016.6建筑设计

作者:薛琳 单位:天津市中天建筑设计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