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探究

【摘要】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常态下对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体系的完善,也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方式。当前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审计任务重、审计效率偏低、审计深度不够等问题,增加了审计风险。如何有效合理利用常规审计的审计成果,统筹审计资源,实现二者的高效融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及效率是当下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文章以建筑业国有企业为例,探讨如何将常规审计成果应用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过程与审计报告中,以提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审计;内部审计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据干部管理权限,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评价的重要监督活动。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办发〔2019〕45号),这是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体制的完善,明确了审计在领导干部管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中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指的是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

一、大型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境

大型建筑业国有企业组织架构比较复杂,管理层级较多,业务类型逐渐增多,规模日益增大,其经济责任审计期间跨度较长、工作量偏大,是一项时间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群众期望值较高的综合性审计工作,上述特征决定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难度较高。

(一)人事调动或关键岗位轮岗使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增多,任务量加大,审计风险提高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的重要目标。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内部权属单位间逐步实现了定期或不定期岗位轮换,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要求以及“离任必审”的原则,国有企业权属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分支机构负责人或者未担任上述职位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主要领导人员,均需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领导人员的换届较为集中,往往造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配不均衡,短期内审计数量突增,给审计机构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配备数量有限,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如何高效地完成审计任务是摆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审计深度不够,止于浅层表面

审计任务较重,导致审计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审计重点,难以深入发掘实质性关键内容。有限的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融合王瑜琦(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审计资源面对日益增多的审计任务,难以甄别有效信息与无效信息,在对审计重点问题的把握上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不利于审计方向的选择及发现审计关键问题,直接影响审计报告的质量。以某建筑业国有企业为例,某领导人员任职时间长达13年,任期内的工程项目数量多达上百个,工程竣工时间距离审计时间较为久远,且部分员工已经离职,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按照审计工作时间安排,在众多工程项目中发现审计问题无异于大海捞针,极大地增加了审计难度。

(三)难以实现任中审计,多以离任审计为主

经济责任审计坚持“离任必审”的原则,离任审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难以抽调审计资源开展任中审计。离任后开展审计,加大了审计工作的强度和难度,被审计人员已经退休或者调任其他岗位,对审计结果运用的程度会降低,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在整改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与之相对的任中审计能及时发现问题,明确责任,迅速解决问题,较好地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的成果,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体现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二、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的对比研究

本文中常规审计主要包括建筑业国有企业日常开展的绩效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围绕工程项目管理为主开展的物资采购、专业分包、高风险业务等专项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与上述常规审计在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审计目标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在目标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审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经济责任审计强调事件的成因、效果和责任问题,以及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常规审计的目标是根据工作需要和安排制定相应的审计目标,通过专项审计实现既定目标,常规审计的目标是多样性的,例如绩效审计是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财务收支审计是评价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和财务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开展的物资采购、专业分包、高风险业务等一系列专项审计是评价被审计单位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是否健全,评价其制度执行情况是否有效,具体内容包括大宗物资采购的制度体系建立是否完善、合理,执行情况是否良好;与专业分包相关的制度是否健全,是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程项目垫款、应收款项等风险较大的款项支出是否建立相应的制度约束体系,是否按照既定的审批流程进行决策等。

(二)审计重点不同

经济责任审计重点主要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其职权及经济责任时所履行程序的合规性、效果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对重大经济活动中遵守廉政规定情况进行审计,重点关注权力运行及决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其所产生的后果,包括对资金分配、使用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鉴证和评价。绩效审计主要是依据上级单位对被审计单位下达的责任制指标制定的考核办法,对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重点关注各指标的完成情况、真实性、合理性,进而对其生产管理经营情况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财务收支审计的重点一般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是否真实、开支是否合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内容开展的审计活动,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关注具体财务活动的错误或舞弊行为。与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的物资采购、专业分包、高风险业务等专项审计的审计重点一般是结合各个具体业务环节中存在的风险点,重点关注履行程序的合规性、效益性等内容。

(三)审计对象不同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国有企业权属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分支机构负责人或者未担任上述职位但实际行使相应职权的主要领导人,即审计对象是自然人。绩效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开展的物资采购、专业分包、高风险业务等专项审计的审计对象多数是机构或单位,一个或多个工程项目。

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常规审计成果的必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从审计内容上来说,必须实行地毯式的审计扫描,关注国有企业中可能会出现的违法违规、财务信息、经营管理等所有问题,这需要经常性审计、专项审计结合的审计模式的配合。

(一)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效率,有效节约现场审计时间在日益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下,有限的审计资源与大量的审计信息之间的矛盾是审计人员面临的重大难题。提高审计效率,节约现场审计时间是解决这一重要矛盾的有效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常规审计的审计成果,减少重复的审计工作,能够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争取更多可支配的时间,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工作的盲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开展的历次常规审计查出的问题,均在审计意见中做出披露、评价或处罚等,以往所查出的问题将成为离任者任职期间考核政绩和评价遵纪守法的依据,结合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减少离任审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以往实施的各类常规审计成果中发现的问题可以作为此次经济责任审计的线索,顺藤摸瓜,寻找突破口,查清事实真相。

(二)重点突出,深度挖掘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以往常规审计的发现及成果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基础性资料,对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提供重要的线索,从而迅速判断出风险领域,为充分发掘问题的深度争取更多的时间。通过对主要领导人员任职期间组织的历次常规审计的底稿及审计意见等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掌握被审计对象所在单位以往存在的突出问题、发现审计盲区,特别是对历次审计发现的关键性问题及重要的风险点,对其进行重点审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情况,严重降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影响了审计报告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常规审计的成果,能够抓住被审计单位日常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建议更具针对性,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真正发挥审计对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监督评价职能。

(四)为评价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提供更充分的依据,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做出的客观评价,如果任期内工程项目较多,任期时间较长,要在短时间内通过集中审计,很难作出的正确、客观的评价,无疑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利用以往的审计成果,便于全面考核、评价离任领导干部的政绩及正确划分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

四、建筑业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利用常规审计成果的措施

(一)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阶段

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阶段,应当将历年来开展的各类专项审计的审计底稿及审计报告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的重要依据,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对其业务流程、审计发现的各类突出问题、以往的审计盲区进行梳理归纳,将其纳入审计工作方案中。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常规审计的审计档案及审计成果的质量必须经过审核,合理利用质量过关的审计成果,否则会影响审计判断,甚至导致误判。建筑业国有企业日常针对工程项目开展的专项审计项目较多,不同的专项审计角度不同,切入点不同,能够从多角度、多维度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情况及决策事项进行监督,这些内容均可以作为重要的线索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服务,经济责任审计可以重点关注问题较多、亏损较多、管理粗放的工程项目,为制定审计方案及审计抽样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阶段

依据制定好的审计工作方案,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查阅与之相关的审计档案,参考原有的审计对该事项做出的判断,在已收集的审计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结合当前获取的审计证据,对原审计事项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检查原发现的审计问题是否得到整改,未整改的原因是什么。在建筑业国有企业中,绩效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各类工程项目专项审计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财务信息审计、工程项目管理等内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可随时调阅审计档案,既补充了审计证据,又提高了审计效率。

(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阶段

针对以往常规审计发现的问题,通过采取审计程序后确认与审核,可以直接作为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依据。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审计成果利用和增值的大数据管理系统,及时收集整理已有审计成果,录入审计管理系统,并按照管理责任分类归属到各个层级领导人员,逐步推进已有审计成果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中的快捷、广泛和深度利用。五、结语总之,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利用彼此的审计成果,通过建立审计资料档案库,能够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共享的资源。新常态下建筑业国有企业在应对审计项目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合理利用已有的审计成果可以成为审计人员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立峰.对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国际商务财会,2021(09):91-92+96.

[2]李洪.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6(5):29-32.

[3]梁雪铖.经济责任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比较分析[J].审计研究,2009(6):30-33.

[4]李曼,韩晓峰.国有企业审计40年发展历程与启示:基于国企改革视角[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32):75-80.

[5]杨卫东.审计成果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J].审计与理财,2005(增刊1):48.

[6]杜海涛.对利用已有审计成果进行经责审计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9-08-14(8).

作者:王瑜琦 单位:福建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