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特征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特征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特征浅析

摘要: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木雕装饰艺术在建筑装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陕西省东南部的丹凤县是我国南北文化交融的特殊地域,该地区的传统古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造型风格,不仅表现形式丰富,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当地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艺术的特征,为人们了解建筑装饰艺术提供重要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也为传统古建筑中的木雕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借鉴,旨在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木雕造型;文化内涵;吉祥

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木雕工艺,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建筑中精美的木雕装饰艺术不仅展示了古人的精湛工艺,也是打开古人精神世界的钥匙,其中所蕴含的智慧与创造精神,对了解与传承中国传统古建筑装饰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以陕西省丹凤县传统古建筑中的木雕装饰为例,试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木雕装饰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及装饰研究价值进行分析。

一、地理背景

古建筑中的木雕装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直观呈现形式。丹凤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地连秦楚,物兼南北,建筑奇特,是秦风楚韵的融合之地,南北文化的交汇之处,还是中国古代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在以商於古道为代表的纵横交错的诸多商道上,官吏往返,商贾云集,使得此地经济愈发繁荣。本地人有自关中、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区迁入的,也有从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广东等中南部地区迁入的。南北文化的交融,使建筑风格形成了“雄秦秀楚兼而有之”的气象,在当地的建筑木雕装饰中表现得更加精彩绝伦,完美体现了装饰艺术在传统古建筑中的应用,其中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内涵,更寄托着农耕民族对建筑装饰艺术的认知、对美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风格差异

受气候、地形、人文、政治等因素影响,北方建筑中的木雕呈现出的更多是质朴、厚重的感觉,造型简单粗犷,豪迈大气;南方建筑中的木雕呈现的更多是细腻温婉、造型精致,其题材更加丰富,结构更加灵巧。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丹凤县的建筑风格不断发展、变化、吸收、融合,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形成南北方建筑风格并存的场景。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两座庙宇建筑,始建于金大安三年(1211年)的砖木结构歇山式建筑,一侧为二郎庙,其建筑为当时北方金人所建,木雕结构布于檐下四周,斗拱交叠,粗犷豪放,造型夸张大气,如图一所示;另一侧为关帝庙,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35年),两庙相形,比肩而立,翼角近接,显南方汉人传统,不同处在于其檐下斗拱为象鼻造型,形状柔和,精巧繁复,造型内敛平和,如图二所示。这两座南北方建筑结构明显,会壁而立,相当少见,对比鲜明,如图三所示。

三、木雕的特性

古建筑的特色十分依赖木材的选取。树木生长周期长,便于取材,可塑性强,利于加工拼接,轻巧灵活,色泽温和,密度多样,更因其特有的韧性,在建筑上的优势不言而喻。古人以精湛的工艺技巧,将木材与建筑完美结合,也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建筑实例,创造了雀替、斗拱、隔扇、门窗、裙板等中国独有的建筑构件,这些木雕构件在建筑中兼顾实用和美观,不仅起到固定建筑与承重的效果,更延伸出建筑装饰艺术。中国建筑装饰的美,从来都不只是为了美而美。

四、造型特征

(一)雕刻技术精细

木雕工艺有着要求较高且极为繁复的工序,包括木活、旋活、锼活、凿活、铲活、锉活、磨活、上色、烫蜡、漆活等,这些工艺在增添木构美观性的同时,更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这种木雕装饰艺术是建筑本体结构的延伸,以雀替为例,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通常置于建筑的梁、枋、柱相交处,所以又称“插角”或“托木”,用来缩短梁枋的跨度,增强梁枋的承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向下剪力,更可防止梁、枋、柱之间的角度倾斜。在古建筑演变的漫长岁月里,不仅出现了蝉肚、鹰嘴突等样式,还出现了彩绘、浮雕(卷草和龙)等图案,既有实用性,又有极高的装饰艺术鉴赏价值。

(二)木刻题材多样

建筑装饰木雕形式多样,其雕刻的手法主要有线雕和浮雕,在古建筑中又以浮雕手法居多。建筑浮雕在原有基础上结合了浅浮雕、深浮雕、圆雕、镂空雕等技巧,在后代发展中出现镂空与圆雕拼接的现象,其雕刻技巧变化丰富,在形式上或追求意象化、概括化、简略化,或体现繁复、细腻、精巧的艺术构思。虽然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建筑艺术不是对生活场景的照搬和复刻,而是工匠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的产物,它融合了古代儒、释、道的哲学思想,承载着中国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铸就了中国古建筑中的传统装饰艺术之美,丰富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加深了人们对艺术的感悟。丹凤古建筑主要为明清遗存,造型饱满,结构繁复,有二龙戏珠(图四)、莲花仙鹤、八仙八宝等佛道文化纹饰;有当地特有的“菊宝”吉庆祥瑞木刻纹样(图五);有寓意忠孝勇武儒家传承的大舜躬耕、文王访贤、三英战吕布等(图六);还有象征生活场景的农夫耕田、村妇饲豕、樵子负薪等;更有寄情山水的同席对觞、江帆横渡、夜游赤壁等。木雕依附于建筑,同时又是建筑的延伸,加工成各种小兽的构件,或于枋下门窗裙板细花曲构,或于顶额框匾装板精雕,或于雀替斗拱巧妙变化,增强了建筑的趣味性,是建筑结构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

(三)寓意深远美好

中国人对象征吉祥的事物情有独钟,形成了独特的吉祥动植物、器物等形象。一些动物被古人赋予了各种精神层面的作用,用于厌胜祈福。在古建筑中,多数的木雕以祥禽瑞兽的形象存在,如龙凤象征高贵、尊荣,仙鹤象征长寿、高雅,狮子、麒麟象征权威与祥瑞等。常见的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分别被赋予“傲、幽、坚、淡”的品质,牡丹、莲花也分别象征富贵与高洁。最常见的花草造型的卷草纹,多取忍冬、荷花、兰花等,经处理后呈“S”形波状曲线排列,构成二方连续图案,主要起装饰作用,造型图案大多是明清时期盛行的象征吉祥的植物纹样,这种以连续纹样组合的呈现形式,有着精细化的艺术效果,体现古建筑装饰纹样的繁复,有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器物类纹饰常被用于门窗装饰,有文房四宝、瓶、乐器等,还有八仙故事中的宝剑、葫芦、竹篮、长笛等。在古建筑的门窗装饰中,采用这类元素作装饰者居多,是比较重要的表现题材。汉语特有的谐音,也被融入建筑的木雕装饰之中,表达吉祥的含义,例如:“蝠”与“福”,古人将蝙蝠刻在建筑上,代表“福”,将蝙蝠的形象颠倒过来,就代表“福倒(到)了”,著名的“倒福”“五福捧寿”等纹样在南北方建筑之中相当常见,与此相同的有“荷”与“合”,“鹿”与“禄”,“鱼”与“余”,“鲤”与“礼”等,这些由谐音借喻的吉祥寓意,也是一种中国式幽默,增强了古建筑装饰的艺术表现,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趣味,也展现了劳动人民对未来生活的祈愿和他们朴素善良的本质。

五、结语

建筑的木雕装饰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精美的木雕建筑装饰,也是身份的象征,是人们在满足居住需求后进一步追求艺术美感而形成的古建筑装饰艺术,用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设计师也应将传统古建筑木雕装饰和现代建筑环境完美融合,这也是民族文化中一种新的表现途径,不仅可以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也可以进一步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窦英杰.探析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构图形式[J].现代装饰:理论,2016(8):31-32.

[2]梁昭华,窦英杰.陕西关中传统民居建筑装饰纹样的特征[J].美术大观,2010(8):230-230.

[3]庞志刚.古建筑木雕构件之美分析与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34-35.

[4]鹿艳芬.晋城博物馆古建筑木雕构件—雀替赏析[J].文物世界,2019(1):53-56.

作者:宋景景 单位:陕西博辉广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