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汉画像石中阙建筑艺术特点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汉画像石中阙建筑艺术特点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汉画像石中阙建筑艺术特点浅析

摘要:汉阙是汉代建筑和艺术的缩影与精华,而汉画像石是保留并传承汉代建筑文化的珍贵载体,是活的汉代建筑。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中阙的形象较为丰富,研究这些阙图像是了解汉代南阳地区阙类建筑这一独特类型建筑、探寻汉代南阳建筑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从装饰艺术与审美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南阳汉阙的建筑艺术特征,为现代仿汉阙建筑、仿古景观的造型设计与营造提供一定的思路借鉴与补充。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阙图像;装饰艺术;审美

阙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是中国古建筑中的一种特殊形制,是封建礼制和汉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汉阙遗存数量稀少,对汉阙的研究主要依靠现存汉画像石砖、汉画像砖中的阙类建筑图像。河南南阳,古称宛,在东汉时期,南阳政治、经济地位显赫,素有“帝乡”“南都”之称,厚葬之风盛极,是我国汉代画像石刻出土集中地区,并以其藏量丰硕和艺术特点突出而著称于世。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建筑图数量较少,仅存十余幅,但大多品相完整、图面精致饱满,为南阳汉画像中十分具有代表性和类型特点的作品。其中,涉及阙类建筑的图像占了大半,可见阙在汉代南阳地区建筑文化和封建礼制中的重要地位及深刻意义[1]。南阳汉画像石中阙类建筑内涵丰富,阙图像中所体现的装饰艺术是汉代南阳地区阙的真实装饰与汉画抽象表达相融合的体现,是汉代南阳人对阙类建筑造型和表达的综合审美,蕴藏着南阳汉阙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装饰细节与审美特点。把握其中的装饰艺术和审美特征是提取地域汉风元素、弥补现代仿汉阙建筑在造型中的误区与缺失的重要途径。然而关于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研究却寥寥无几,大多是包含在汉画像研究范围内,且目前尚未有针对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建筑艺术特点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南阳考古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阙类建筑图像为基础,综合古代文献记载,从装饰艺术与审美的角度,对南阳汉阙的建筑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为南阳现代仿汉阙建筑、仿古景观的设计与营造提供一定借鉴[2]。

1重檐为主其他多样形态为辅的建筑形制

南阳汉画像石中阙图像涵盖了较为多样的形制类型,按“出”和“处”数可简单分为单阙和双阙两大类。单阙又可细分为单檐、重檐、三檐,双阙可细分为单檐、附耳单檐、重檐。其中以重檐单阙、双阙为常见类型,其他形制数量较少。南阳方城县城关出土汉画砖阙图像中阙为四阿式重檐单阙,瓦垄齐整,一凤凰栖立于阙顶之上,斗拱精巧,阙身挺拔厚重。南阳市赵寨砖石厂汉墓出土的一幅阙画像为三重檐单阙,檐口齐平无起翘,下有双柱相与檐部相接。另一幅同样出土于赵寨砖瓦厂汉墓的阙画像中却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一对重檐四阿式双阙绘于宽敞的四阿式单檐单间大门之“上”,图面上方的重檐双阙上下层阙檐样式大小皆相同,阙身如女子腰身般呈中部收分状,秀丽柔美。新野樊集出土的《牛虎斗》画像砖中还出现了附耳单檐双阙的特殊形制。由此可见,南阳汉画中的阙图像在形制上是较为丰富的,体现了汉代南阳建筑森严的等级、功能限制以及较为复杂的建造造诣。与此同时,对于重檐单阙、双阙又有一定的着重表达也体现了在此时期达官贵族对于重檐阙类建筑的审美风尚。

2朴素端庄且简练的装饰风格

南阳地区汉画像石的刻画简单明快,个体形象特点突出,阙身高大,整体装饰风格朴素,无卷杀、反宇,檐部平齐,端庄肃穆。新野县樊集乡出土画像砖中的一单檐单阙图像虽然建筑等级较低,但是在造型和装饰中表现出端庄肃穆之感。阙顶有凤鸟站立,体态舒展高傲,檐部平齐,向外延伸较少。与檐部相承的是一斗二升的斗拱结构,斗拱下通过两根长条形圆柱支撑,结构完整,表达清晰,较为写实[3]。宽厚的阙身为砖石结构,以明确的线条简洁概括,整体厚重有力。遍观南阳汉阙图像多为类似的装饰与审美特点,阙顶和重点结构、装饰部位精细写实,从而彰显建筑技术和主人地位,而阙身简洁写意苍劲有力,又表现出质朴肃穆的造型与装饰特点。这种在造型装饰上有精有略的装饰风格显示出了朴素低调、端庄肃穆的南阳汉阙形象。究其根源,汉代南阳不仅受到崇尚高大壮美的楚文化影响,还同样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使得贵族阶级在阙类建筑建造中侧重礼制森严等级的限制。又因儒家崇尚中庸之道,所以影响了南阳地区阙类建筑的装饰风格,使其多以高古典雅的风格呈现在后人眼前。

3丰富且寓意深刻的装饰题材

南阳汉画像石中阙的装饰包括阙自身的装饰以及常与阙同时出现的装饰图案,主要可分为人物、动物、几何纹样以及植物4种装饰题材类型。

3.1人物题材

人物的形象常表现在单阙的前方或双阙之间,人像高度完全覆盖阙身,几乎与檐部平齐,这些与阙图像相伴的人物形象被称为门吏。门吏有的双手持戟,门侧恭立,打躬作揖,被称为执戟吏,如图1所示;有的手持执笏,身宽体胖,形象庄重,被称为执笏吏,如图2所示。两种门吏作为迎送宾客之用。这些与人物相伴的阙图像体现了生动的礼制场景,彰显了墓主人生前显赫的身份地位。

3.2动物题材

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阙图像中,常伴有动物题材的装饰元素。部分阙图像常有凤鸟或者仙鹤栖立于阙顶上,这种以鸟类作为阙顶装饰的阙也被称为凤阙,而在较宽的阙身上常绘有猛兽纹样。凤鸟有祥瑞之意,象征着和谐吉祥;鹤的形象表达自己对于“复生”的希望;猛兽形象出现在阙身之上反映古人“辟邪祟”、保护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希望,如图3所示。这些动物题材的装饰元素反映着先民的图腾崇拜,象征着社会身份、地位以及权力,表达出了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发展的意识形态。南阳汉代画像石的阙图像中,凤鸟的形态独具特色。单阙阙顶凤鸟均面朝东向,双阙阙顶双凤鸟相对而立,或是正面站立,头部笔直朝上,振翅欲飞;凤鸟身体部分刻画简单,对凤尾的羽毛和翅膀姿态进行更为精细的刻画;有凤鸟造型出现的汉阙在形制上更为复杂,建筑等级较高;部分图像中凤鸟比例夸张,凤鸟体量大小约是阙身的1/3甚至1/2,可以推测凤阙的大小与主人身份地位有一定关联性。除此之外,这种高阙向高空伸展的审美追求和阙顶脊饰凤鸟形象的普遍化都是对楚俗“尊凤”“尚高”的继承和发扬。但这种风尚的学习是克制的,如图1所示,南阳汉阙图像中阙顶常立凤鸟,形态招展,阙在结构上却无卷杀、反宇,檐部平齐,形态凝练肃穆,这种浪漫与平和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内涵。

3.3几何纹样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的阙图像也展现了不同形态的几何纹样。这些普遍出现在阙身和阙楼上的几何纹样一部分表达了不同的结构构造,另一部分则为阙造型塑造中的艺术装饰手法,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表达阙结构构造的几何纹样。在表达结构构方面,这些几何纹样代表的可能是砖石结构中由砖石堆砌而产生的层层叠叠的纹理,亦或是砖木结构中的枋子层、斗拱层以及一种名为“罘崽”的特殊构造。“罘崽”是一种镂空网格状建筑结构,网格疏密程度不同,常位于阙楼的二楼重檐之间,所占面积较大,包围依附于阙楼阙身之外,起到了遮蔽、保护、瞭望、通风的作用。其在阙图像中通过横竖交错的直线或者是斜向交叉网格状的几何肌理来表现。因此,当阙有“罘崽”结构出现时,也能够说明这座阙楼是可登临的。在新野和唐河出现的部分阙图像中,阙身和阙楼都出现了细密整齐的网状“罘崽”形象[4]。

3.4植物题材

除以上3种主要装饰题材之外,与阙图像结合紧密的还有柏树题材。根据柏树与阙的位置关系分可为柏树立于单阙的两侧以及立于两阙之间两种表现形式。柏树有长青的美好寓意,与门阙结合出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序列感。南阳市唐河县新店村出土的一幅阙图像中,双阙两侧各立一柏树,根部与阙基平齐,树高至檐部,但双阙中所立的柏树,树根与檐部平齐,树木高度明显小于两侧的柏树,可以推测中部的柏树立于两阙之后,这种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表达手法展现了古人朴素的透视表达技巧,也是对地表世界的写实反映[5]。

4敦实饱满与细长高挑的双重审美倾向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在造型比例上有两类较为突出的倾向。一类是阙高与阙身底部宽度之比较小,为1.5~2.5,造型敦实饱满,如新野樊集双阙画像砖,此类阙多为重檐单阙或双阙。阙是整幅汉画图像中较为主要的构图元素,由于阙身较宽,往往在其上进行兽纹或竖向条纹的装饰,使得整体造型更为丰富细腻。此类比例的汉阙多作为具有象征意义的重要建筑类型,建筑等级较高,进行了详细的设计与刻画。另一类阙高与阙身底部宽度之比明显较大,为8~12,造型纤细高挑,常成对出现,两阙之间皆由屋檐相连,是厅堂与双阙的结合体。阙身纤细高挑,与屋檐相中和形成了非常和谐优美的“门”与“门厅”的形态。类似比例的汉阙在其他阙图像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除了原本意义和作用之外,同时还承载着平衡图面的功能,使门阙的形象更加具有层次感[6]。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在造型上,无论哪一比例类型都遵循着造型收分变化不明显、阙身上下大小基本相同、无收分与卷杀等共同点,并且具有端庄肃穆、中庸平衡的审美偏好,这也是南阳汉画阙图像在整体造型与装饰审美方面区别于中原其他地区所出土阙图像的一大特色。与南阳汉阙相比,南阳以北地区出土的同一时期的阙图像在造型上更为活泼灵动,部分典型阙图像建筑形态收分明显。例如,密县出土的三重檐阙图像中,三层屋顶大小逐层变化,粗细变化明显。这些设计都使得阙在造型上更加轻巧,并且降低了建造难度。这从侧面再次印证了汉代南阳作为政治、经济中心在阙类建筑建造技术上的先进以及端庄肃穆、中庸平衡的审美偏好。

5结语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阙图像在装饰与审美方面都有着突出特点。其中的阙类建筑图像如同一幅幅生动美丽的汉阙立绘,传神地表达出南阳汉阙的建筑艺术特点,装饰风格朴素,端庄肃穆,艺术表达简练,装饰题材多样且象征深刻,造型上收分较小,有着敦实饱满与细长高挑的双重审美倾向。这些特点都是南阳汉阙区别于中原其他地区同时期汉阙的独特地域特色,也是在现代南阳建筑、景观仿古建筑造型艺术设计中成功打造出更具有“历史感”和“地域性”阙类建筑的重要设计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新强,李陈广.南阳汉画早期拓片选集[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49-55.

[2]陈江风.汉文化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3-35.

[3]南阳汉代画象石委员会.南阳汉代画像石[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54-55.

[4]高雯珏.中原地区汉画像中阙的图像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8:26-27.

[5]王强.从汉画看汉代南阳建筑风格和特征[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59-65.

[6]毋晓菲.河南汉代画像砖中的阙类建筑研究[D].郑州:郑州轻工业学院,2016:35-36.

作者:李东珺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