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现代建筑中民间艺术的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现代建筑中民间艺术的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现代建筑中民间艺术的运用

西递村也有着丰富多彩的石雕作品,石牌坊、石狮、石雕窗、图案等令人称绝。石雕作为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也是必不可少的景观内容,一般分为园雕和浮雕。其立意、选型、用材等从整体环境入手,强化空间特色,反映了当地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木雕艺术主要反映在民居内部结构的装修上,如梁、枋、斗拱、屏风、隔窗、栏窗等。如现东源乡政府(原霭如公祠)花厅的精美的木雕精品,表达了房主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广州陈家祠(现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集中体现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的精华,室内外建筑构件上巧妙地采用了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铜铁铸等工艺装饰,造型形象生动、手法纯熟、图案多变,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民间工艺建筑宝库。

柳州著名的古建筑东门城楼是广西境内所剩城楼中年代最早、最为完整的一座,由拱形城门和谯楼两部分组成。全楼呈长方形布局,八重檐歇山式屋顶,穿斗式木结构体系,顶脊有双鳌朝珠造型,沿檐均饰以花雕,两层瓦面共有12个鱼龙变化的卷曲翘角,楼外脊上的龙吻兽饰、高层上端的引形瓦阁、屋角的凌空飞檐均气势雄伟,造型优美。谯楼的二层即顶层以悬臂梁柱为平衡支架,梁柱饰有花虫鸟兽,梁架纵横交错,全部用榫卯相接。楼内四周采用方格式连锁花窗,下层楼柱竖立于城门圆形基础之上,防腐防潮。此楼出檐浅、简单实用、古朴大方,独具明清建筑稳重、严谨的风格,富于南方古建筑的特点。东门城楼将广西的传统民间艺术,如壁画、图腾等加以丰富多彩的表现,体现了广西少数民族建筑的特点,其中干栏式建筑、鼓楼和风雨桥等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均得以运用,大量采用了柳州的文脉传统、历史源流、乡土民俗风情等元素,利用纪念性、怀古性、符号性等手法来表达设计师自己的乡土思想与意图,再加上自然环境的引入,整个东门城楼的设计将不同文化环境的独特差异和背景加以深刻的理解与领悟,注重城楼的文化内涵,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延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营造技术和独具匠心的设计技巧(图1~图4)。

民间艺术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目前,建筑界对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及中国古典元素在建筑设计的应用方面做了有益而大胆的探索,中国民间艺术文化及中国古典元素已经被欧美本土文化吸收和繁衍,而这一部分元素是比较容易融入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中。西方城市规划设计中号称最先进与最具人性化的自然曲线路网和中国民间图案中的纹路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讲求简洁而有力度美。根据这种想法参考龙纹和凤纹作为规划路网的参考,获得了非常出色的效果。同时,现代的快节奏使人们对民间元素细节的繁琐程度有着一定的承受极限,东方文化中最经典和最有代表性的元素是能被多数人所接受的,如汉唐民间艺术元素等。北京的凯晨广场借鉴中国传统建筑及民间艺术中常见的Z、L型饰纹作为设计思路,以及佛教中吉祥如意的万字符,将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笔划拆解为最基本的横平竖直,重新组合形成一系列相互交错的Z、L型,以求在长安街上创造独领风骚的立面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成为西长安街的地标性建筑。SOM事务所设计的上海金茂大厦借鉴了中国元素中的塔式建筑(图5),获得了“节节高”这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的设计造型,诠释了信息消费时代的都市建筑景观的新理念。而王府井饭店的标志将传统的民间中国结与建筑墙壁上的装饰融合起来,使这个标志既有中国文化的情结,又具备现代设计的特点。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运用江南水乡的青砖灰瓦白墙色调,使现代建筑加上文化情怀,形成了一种共鸣(图6)。这些作品挖掘出了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精髓和韵致,让我们感到了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

现代建筑设计要更加注重民间艺术的表达

1建筑材料的运用

中国民间手工艺一直提倡“就材加工、量材为用”的原则,以追求自然造化,崇尚人与物的交流,倡导材质美、自然美和技艺美。现代建筑艺术的某些观念、手法、形态与它的许多特点息息相通。应该提倡在民艺品设计中进行大胆的改造尝试,将民间材料与建筑材料有机结合,做到“形”的衍生、“意”的延伸、“神”的承传,将民间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图形活用于建筑空间和环境中,以运用现代的建筑材料来表现传统工艺的优良。

2建筑形态的创造

建筑形态是从建筑功能和技术的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利用建筑构件本身色彩和形态的变化等来进行设计,分析传统民间艺术形态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并加以衍化、深化和提炼,不仅是人们美感的单纯反映,也是对设计者本身艺术修养的要求,更要求设计者关心消费者、关心社会、关心国际设计潮流发展的趋势的演变,以合理地运用民间艺术。

3建筑思维的拓展

建筑设计思维进程包含分析、综合和评介三个逻辑过程。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民间艺术,重点是功能与形式的关系;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要注重导入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法、运用科学的设计方法、遵循科学的设计规律、从中觉察、体验民间艺术的多义性、多变性和开放性,从无意识的、零散的设计创作引入主动有序的综合创造思辩过程,以人为本。

4建筑语境的表达

“东方意象”一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质,未来建筑的语境将走向更多的观念意义和自我设计和制作的天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与民艺的观念性和手艺性相类似。这两个特征使得建筑设计与民艺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新离不开传承”,民间工艺的审美关切民族的历史性。民间工艺品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论述民间艺术的性质特征,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充实头脑,通过作品来表达寓意,延续古老中国的传统和历史。

结语

中国尚未完全挖掘的民族民间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取之不竭的源泉,中国五千年传统文明的力量在各个领域尤其是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领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最有生命力的建筑是由传统的元素和现代的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来的,是最适合中国大地生长的建筑艺术,中国建筑设计的“根”其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根”。(本文作者:梁晓慧、王广 单位:广西工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