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生态美学智慧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分别从建筑材料、构架、屋顶、粉墙等几个方面着眼,对园林建筑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从多角度分析、总结古典园林建筑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古为今用找寻创新之路。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生态智慧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不仅彰显着精美的艺术造型和高超的建造技巧,而且体现了一种“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生态观。中国园林建筑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园林建筑主张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共融共生,强调建筑对自然的尊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中国园林建筑中的生态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筑材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主要材料是木材,木材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以下原因:1.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受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影响,木材容易采集。2.木料的采伐施工比较便利,比起开山取石,烧制砖瓦方便很多。木材还可以循环使用,不破坏自然生态;3.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材料往往取自当地盛产的天然材料,就地取材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材料搬运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损耗,而且造园者对当地盛产的材料性能非常了解,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木材可以得到充分使用。4.木结构建筑可以反映人们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审美观。
二、木结构体系
园林建筑的优点之一是能防御地震。主要是因为中国古建筑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用木材做成房屋的框架,先在地面立木柱,在柱子上横向架起梁枋,然后在这些梁枋上搭建屋顶,所有屋顶的重量都经梁枋再传到柱子上,由柱子再传导到地面,柱子之间的墙壁,只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却不承受房屋的重量。当遇到地震时,房屋受到猛烈的冲击,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由榫卯联接,这种连接是一种软性联接,富有韧性,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允许一定程度的变形,遇到地震时可以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不至于发生断裂,“墙倒屋不塌”。具有抗震防震的功能。
三、粉墙
中国传统美学向来推崇淡雅,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说“五色乱目,使目不明”。江南园林中,青砖粉墙是主要的色调基础。如苏州园林就是以这两种颜色作为基本色调的。各种各样的景和物都被包围在由黑白两色构成的园林空间里,园林建筑中的其他颜色,也都融入白墙黑瓦的氛围之内。淡雅的颜色符合人们感观上的生理要求,不至于太过强烈而产生视觉疲劳,外界物体本身发出或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睛角膜、晶体、玻璃体,经过调节后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传导到视觉中枢,从而产生色觉。位于视网膜的中央窝锥体细胞感色功能最强。淡雅的色彩对中央窝锥体细胞来说,不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而感觉疲倦,相反,纯静淡雅,色调和谐,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因而可以持久。
四、建筑和自然的关系
园林建筑是人工要素,它与自然要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由于中国古代造园者处理得当,使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和谐统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外,它对园林内的生态环境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园林建筑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造型富有变化。形成了园林中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建筑与环境的结合首先是因地制宜,因势就形,力求建筑与所选地基的地形、地貌相结合,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其次是建筑体量尺度小。以山水为主,建筑为辅,与大自然相比,建筑物的相对体量和绝对尺度以及在景物构成上所占的比重很小。三是园林形式多样,分为亭、台、楼、阁、厅、堂、馆、轩、榭、舫、廊,为避免大体量建筑对自然生态的妨碍,这些单体建筑均采用化整为零、自由分散组合的原则来建造,由个体再组成灵活变化的群体,组合方式采用不对称布局,使园林建筑与自然相统一而又富有变化。错落有致的建筑安排强化了建筑与自然的嵌合关系。四是园林中各类建筑都呈现出向大自然敞开的姿态。主要厅堂多采用四面厅,为了便于观景,四周往往不作封闭的墙体,而设大面积隔扇、落地长窗,并四周绕以回廊。自然风景扑面而来,直入室内,窗框变成了一个个画框。与周围开阔的环境融为一体。廊亦曲亦长,随形而弯,顺势而曲,有沿山走廊,爬山游廊、空廊、水廊、回廊等,各具特色,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最大限度的融合,又避免了日晒雨淋,体现了人文关怀。总之,中国古人把建筑作为一种风景要素来考虑,使之与周围的山水、树木等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优美景色。园林建筑空间处处表现出与风景互相渗透的特点,使意趣盎然的自然融于怡然自乐的生活美景中,以满足古人足不出户而得山水之妙的人生理想。
五、中国园林建筑的合目的性
园林建筑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上的功能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精神面貌,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这也说明园林建筑可以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求,根据居住、读书、作画、抚琴、品茶、宴请、游赏等功能,建造廊、堂、厅、轩、斋、馆、台、阁、榭、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不仅是生活的场所,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还是接待宾客,宴饮亲朋,读书,怡情悦性,消遣精神,超世独立的心理活动空间。中国园林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富有活力的联系,而不是将他们割裂开来的隔离层。它既有物质性,又有精神性,既有合目的的实用价值,又有可供审美观照的艺术价值。是地道的生态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所体现的绿色生态思想是智慧的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可传承的经验。这种生态智慧和模式在广大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经久不衰,并被延用至今。
参考文献:
[1]刘学军.《中国古建筑文学意境审美》,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年
[2]蔡镇任.《中国民居的生态精神》,“建筑学报”,1999年
[3]张为耕.《中国建筑文化考评》,“建筑师”38期
作者:陈宓1 梁卫格2 苑韵3 单位:1.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2.河北大学 3.河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