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鞋靴设计唐代建筑艺术元素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通过对现代鞋靴设计需求及趋势的分析,研究并提取唐代建筑艺术元素,推演出具有代表性的造型意象,通过对意象的选择和加工,将特定的文化语义概念视觉化地表现在鞋靴设计中,实现了在鞋靴设计中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并赋予时代新意的目标。
关键词:鞋靴设计;意象加工;唐代建筑;传统文化
1引言
全球化、信息化和商业化使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遭到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西方成熟的体系化的设计思想固然推动了中国设计的迅速发展,但片面的跟风模仿也造成中国现代设计缺乏创意和特色、文化内涵流失的现状[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鞋靴产业进入转型期,鞋靴设计水平不断提升,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推演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意象,通过加工转化,与现代鞋靴设计相结合,是我国鞋靴制造业追赶世界品牌,构建特色设计风格的重要途径。
2现代鞋靴设计需求
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融于鞋靴设计,提升中国鞋靴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求设计师首先要了解鞋靴设计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选择和提取传统文化元素。鞋靴的雏形来自石器时代人类为了御寒和保护脚部而用兽皮简单裹脚。随后很长时期,鞋靴在造型、材质和工艺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鞋靴设计不断变革,鞋靴制作越来越精致,但都是以满足生理需求,实现实用功能为目的。比如春秋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出“胡服骑射”,是为了穿戴轻便易于作战;宋朝的妇女常穿靴子,是为了出门时便于骑马或驴。这些鞋靴的变革例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它实用性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鞋靴设计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开始不再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更偏向于满足心理及审美需求。首先,生产力水平提升,人们基本的生理需求被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生理需求被满足时,人们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情感和审美需求;其次,封建政权的瓦解使传统封建阶层服饰制度废除,鞋靴服饰穿戴不再受阶层服饰制度的束缚,人们开始追求符合个人审美和需求的鞋靴造型;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鞋靴材料和配件的研发有了新突破,面料、底料的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拉链、减震气垫的发明创新,使鞋靴突破了原有鞋靴造型的限制,为设计出更符合消费者心理和审美需求的鞋靴奠定了基础;最后,随着社会进入物质富裕的商品化时代,消费者对鞋靴造型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已经超越物质层面,更是一种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和个人情感思想的外在表现。鞋靴设计发展演变的这一趋势使新颖、时尚和与众不同成为鞋靴设计在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现代鞋靴设计要融入多样化的审美理念、设计理念和设计元素,鞋靴设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迎合鞋靴设计的多元发展趋势,设计师们尝试将本土文化同设计相结合,开创出如严谨的德国风、豪放的美国风、细腻的日本风等多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风格。随着中国北京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中国风”设计走向国际舞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研究我国传统文化视觉元素,选取并加工转化使之运用到鞋靴设计中,已经成为鞋靴设计的必然趋势。鞋靴设计分为两类:实用类鞋,符合流行趋势,兼顾审美与实用,创意含量较小;创意类鞋,不受既定设计因素限制,强调审美创意功能和情感表达,对推动行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效应[2]。鞋靴的创意是突破原有框架体系,从全新的视角解读问题,其创意来源较广,包括山水动植物等自然因素和建筑、书画、服饰、戏剧等人文因素,这些丰富多彩的元素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建筑素材是鞋靴创意的一个重点,通过对结构、装饰和色彩的设计和运用,突出意境、文化内涵和信仰追求,建筑艺术为鞋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是鞋靴设计中意象选择的重要来源之一。
3唐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典型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其中唐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成熟期的代表,从单体建筑营造到建筑群体组合都达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高峰,其雄壮的建筑形态与宏伟的建筑气魄都给人强烈的心灵震撼。其结构、装饰纹样和色彩构成均是民族精神的映射,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对鞋靴产品的设计创新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唐代建筑结构中,台基、柱、斗拱和屋檐是最直观、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细节,是唐代建筑的精髓。其中,台基发展历史悠久,《史记》中有记载“尧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汉有三所之制,左嘁右平”,不同时期台基的造型和纹样不同。台基最开始是为了解决居住环境潮湿和受水患困扰的问题,祠堂和宫室常建立在较高的台基上,后来演化成为权力的象征,高高的台基给人威严雄壮的肃穆感。台基可分为普通台基和须弥座两种,唐代建筑中,普通台基一般是普通夯土或石料砌筑,表面较少有装饰。现存的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物台基都是素方台基,为砖砌、周边设散水的形式,是唐代中小型殿堂用的最普遍形式。须弥座是上坊、下坊和间柱在台壁上凸出,中间为束腰的形式,相互构成正方形方格,方格中一般绘团花,上下坊和间柱上常绘连续图案[3]。装饰纹样方面,唐代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人们渐渐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自我意识觉醒,建筑的装饰纹样也从传统的神兽等装饰题材,逐渐过渡到生活化的、写实的花鸟装饰题材。比较流行的纹样有:联珠纹、牡丹纹、宝相花、卷草纹、海葡萄纹等,其中卷草纹从南北朝时期的忍冬纹演变而成,是在一条连续的S型线条上,用植物花、茎、叶等图案填充,富有生命力、造型繁复华美、律动感十足,多呈二方连续纹样[4]。卷草纹以饱满流畅的造型、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及超强的适应性,满足了人们的艺术审美需求,同时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底蕴。
4意象提取与加工
唐代建筑艺术为现代鞋靴设计的意象提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设计活动中,设计元素的定位与选择是概念设计的核心。一般认为语言是概念的基本载体,而逻辑思维是概念设计的基本方法。然而,在传统审美原则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意义上,真正生动和充分的表达形式还存在于视觉化的意象层面中[5]。在鞋靴设计中,基于新颖时尚、具备民族特色的设计理念,以时尚女鞋为例,为展现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平等,端庄大气、优雅温柔,选取唐代建筑彰显高贵感的台基中的须弥座的建筑结构和象征着吉祥如意、饱含活力繁复华美的卷草纹的装饰纹样,这两个原型意象作为初期方案的设计点。这个设计活动中的立象是从语义信息到形象思维的转换过程。在确定了视觉概念的基础上,对意象进行加工和转化,将视觉概念转化到产品的形态之上。在对意象加工和转化时,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将选定意象作为鞋靴设计的构成元素去思考,将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与设计有机结合,不要被传统束缚住思想。这正是为什么在对传统文化的再应用上,很多国外设计师反而做的比国内设计师更好的原因。国外设计师能够运用后现代的解构手法,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融入现代生活理念,把传统文化中经典的造型和色彩,转化为符号和语汇,有机的融入到设计中[6]。为了使造型和图案意象更好的与鞋靴设计结合,必须先分析设计元素与鞋靴的关系。随着人们对流行和时尚的愈加关注,在鞋靴可设计面积较小的情况下,设计师往往从鞋靴帮面和鞋底侧墙进行设计,将设计元素运用到不同部位起到装饰作用。在此分析基础上,运用联想思维,以表象为基础,由此及彼,将提取的须弥座解构和卷草纹样与鞋帮面和侧墙有机结合,产生崭新的赋有创意的视觉形象或概念。在以台基为原型意象的造型设计中,首先搜集历史资料中关于台基结构及装饰的大量视觉表征形式,选择须弥座的造型样式投射到女鞋设计上。通过联想思维,从须弥座的造型联想到女鞋的坡跟和松糕底鞋款,这两种鞋靴款式造型比较舒适,拉长腿部线条的同时走路又比较稳定,因此将须弥座造型同坡跟和松糕底鞋的鞋跟相结合。须弥座的的高度所赋予的权力感,增添女性高贵端庄的气质,彰显现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平等。但唐代建筑中传统的须弥座造型较为复杂,是上下出涩、中为束腰的形式,有间柱将之分割成若干段落,并有莲瓣之类为饰。这种样式直接在鞋跟设计中套用会使鞋跟结构过于复杂,制作工艺难度增大、成本上升、不方便清洁,同时太过抢占视觉重点。因此,舍弃须弥座上坊、下坊和间柱的结构,只保留束腰部分,中部束腰的存在可在视觉上起到分割作用,减少鞋底的高度感和厚重感,束腰轮廓造型简化为几何形态并跟鞋底面的曲线走向保持一致,使鞋底部位造型整体大气又不乏流畅感。在以卷草纹为意象的鞋靴设计中,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表现在鞋靴上,在《汉书•礼乐志》中就有“蔓蔓日茂”的记载,卷草纹是美满如意的象征。卷草纹在初唐时期伴随着佛教的发展,由缠枝忍冬纹变化产生,但周围的三瓣花叶被卷叶和阔叶替代,有葡萄、石榴花等在主体部位出现,主茎呈连续的S型。卷草纹本身的s造型在装饰中能改善物体单调的外形,起到衬托作用,形态呈现连绵不绝的律动感。但卷草纹发展到后期愈加富贵华丽,太过繁复,因此选取卷草纹s造型的主体形态,保留婉转优美、圆润流畅的结构形态,同时,运用抽象的创造思维,利用几何变形的手法,对卷草纹的外形轮廓和基本特征进行线条的概括和加工,从现代审美角度重新打造卷草纹。通过抽象化的加工,剔除繁琐的装饰细节,突出纹样特征精华,使主题形象集中体现。也可以用分解与重组的方法,对传统形态的卷草纹进行删减、穿插、移动,分解成一个个单体,然后将这些单体进行重组,创造出更符合现代社会潮流、现代审美视角的新的“卷草纹”,抓住原有纹样的精华与神韵,更富新时代的生命活力。将几何化提取或解构法重组得到的新的卷草纹运用到鞋底的束腰处,呈现优美婉转,灵动延绵的高度形式灵活性和形式美感,将女性的柔美大方,温文秀丽展露开来。卷草纹装饰图案也可运用到鞋带、鞋帮面设计中,结合中国的刺绣、印花、珠绣、镂空雕刻等中国传统工艺,呈现卷草纹不同质感的美。通过对台基和卷草纹的意象加工与转化,对整体形态进行推敲把握,突出其精华与神韵,再对局部特征进行重新组织,从现代审美视角对其进行加工重组,将特定文化概念在鞋靴设计中进行视觉层次的表达,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与鞋靴设计的有机组合。
5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鞋靴设计的需求和趋势,提取相应的唐代建筑艺术元素,将其作为文化语义概念的载体;对选择的意象进行加工转化,同现代生活理念和设计理念相结合,运用抽象提取、解构重组等方法将文化概念物化到产品的具体形态上,使鞋靴兼具功能性、艺术美观性和文化内涵。对唐代建筑艺术元素在现代鞋靴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为我国鞋靴设计在彰显传统民族特色、弘扬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提升设计创意能力做出探索;提出我国鞋靴设计中通过对传统艺术元素的提取和转化,创新的应用,形成独特的民族化设计艺术,提高鞋靴附加值、适应现代生活理念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顾任飞.论鞋靴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J].中国皮革,2013,(06):122-124.
[2]祝忠良,顾任飞.创意类鞋靴设计灵感的来源[J].中国皮革,2006,(16):123-125.
[3]黄彩艳.“台基”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变化[J].艺海,2011,(06):189-190.
[4]刘才志,沈塔,李榕.浅谈陶瓷卷草纹饰及其艺术特征[J].中国陶瓷,2015,(04):84-87.
[5]邹方镇,朱毅.立象以尽意——论现代汽车造型的意象塑造与加工[J].装饰,2012,(12):88-89.
[6]彭艳艳.国外鞋类设计师对中国元素的运用[J].西部皮革,2008,30(13):11-13.
作者:林敬亭 范文洁 单位:华侨大学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