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心肺复苏后患者急诊护理探析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对其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54例行心肺复苏的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对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对比,统计2组患者28d存活率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8d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稳定其各项生命体征,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急诊护理康复效果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4例行心肺复苏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7例。排除合并恶性肿瘤、重症感染、心肝肾重症疾病以及存在严重心脑功能障碍的患者。观察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年龄(44.24±4.60)岁;心血管疾病引起的12例、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10例、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引起的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33岁~67岁,平均年龄(45.30±4.65)岁;心血管疾病引起的11例、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9例、交通事故以及其他意外引起的7例。2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实施对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后,对其实施常规护理,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测,同时遵医嘱实施对症护理。

1.2.2观察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其主要内容:①在患者实施CPCR术成功后,需要安排固定的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实时监测其各项指标,确保对患者状况的掌握。尤其是对于并发症需要加以预防。②术后按摩。在心肺复苏完成后,护理人员需要适当地对患者进行脑部按摩,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恢复训练,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改善其各项功能的恢复状况。③心理干预。对于尚未恢复意识的患者,可引导患者家属与其进行适当的语言交流,以刺激神经;对于已经恢复意识的患者,需要积极了解患者的状况,使之保持心情舒畅,配合治疗的顺利开展。④在实施心肺复苏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良反应,需要针对这些不良反应加以护理,以降低其对患者恢复的影响。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其时效性,尽可能缩短护理时长,以提升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昏迷状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越好[2]。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对临床效果进行判定,其标准为[3]: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在75%以上;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在30%以上;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分率低于30%。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2组患者28d后的存活率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当前随着各种疾病与意外的发生,临床使用心肺复苏术的频率也在不断提高。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术,是保证急诊患者生命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急诊人员的基本要求。在当前医疗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临床逐渐将心肺复苏术规范化、程序化,从而降低了实施难度,提升了抢救成功率。有临床调查发现,使用心肺复苏术所抢救的心搏骤停、休克等患者数量增加。然而临床工作本身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面临的情况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不少医护人员都在对心肺复苏术进行研究,以期其抢救流程能够更加合理,提升抢救效果。近几年来不少医务工作者提出,心肺复苏术实施后患者的基本状况虽已稳定,并不表示患者已经脱离危险[4]。然而常规的护理措施却并没有体现出这一点,其护理内容以症状为主,且多以病情观测为工作内容。这就很容易使得患者在实施心肺复苏术后,由于不良反应的发生或者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针对此种现象我院提出了心肺复苏后患者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策略。而在急诊室中,以护理的时效性与对症性为第一原则,因此,提倡应用急诊护理。在我院所提出的急诊护理中,不仅对护理人员正确使用心肺复苏的流程与手法掌握有所要求,也对其预后能力进行明确。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心肺复苏对患者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结合患者的基本状况,针对其术后可能会存在的并发症,采取合理的规避策略。再者,实施心肺复苏后,多数患者的脑部功能仍旧存在缺损,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按摩,帮助患者恢复。针对已经清醒的患者,疾病的存在可能会使得其负性情绪滋长,护理人员需要与其进行积极的沟通,以达到疏导的目的。在整个工作中,必须要正确认识到家属的地位,尽可能发挥家属的作用,以提升护理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8d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就是说,观察组采用的护理策略更能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适用性较强。总而言之,对于急诊科行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能够有效稳定其各项生命体征,从而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美娟,陈智萍.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11):1457-1458.

[2]张艳梅.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173-174.

[3]粟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9):226-227.

[4]张艳艳.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889-1890.

作者:曾丽青 单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