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田野调查法在急诊科暴力调查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田野调查法在急诊科暴力调查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田野调查法在急诊科暴力调查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田野调查法急诊科暴力事件原因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6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理人员,通过田野调查法统计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的原因、时间及方式。结果经田野调查法调查,26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共80起,其中以患方疾病知识匮乏(1250%)、患方耐心不足(1000%)、护理人员经验不足(1250%)和工作负荷过重(1000%)为主。暴力事件发生方式依次为肢体暴力威胁28起(3500%),辱骂20起(2500%),故意损坏财物18起(2250%),肢体暴力14起(1750%)。暴力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中午23起(2875%),上半夜17起(2125%),下半夜14起(1750%),上午10起(1250%),下午10起(1250%),凌晨6起(750%)。结论暴力事件已成为威胁急诊科护理人员生命安全的主要卫生问题,可通过田野调查法总结分析急诊出现暴力事件的诸多因素,制定相对应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风险。

【关键词】暴力事件;急诊科;护理人员

暴力事件是指护理人员在工作场所内遭受患者及家属威胁、辱骂、攻击,影响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事件。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以急危重症患者居多,具有病情严重、进展快等特征,加上患者家属求医心切,情绪波动过大,暴力事件发生率较高,而护理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为密切,更易遭受暴力袭击[1]。目前,各个医院急诊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遭受暴力行为的情况已普遍存在,但仍未引起权威部门重视。因此,如何构建一个相对高效的急诊暴力事件控制预防及应对工作模式来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安全,是当前各个医疗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总结引发暴力因素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6名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3148±399)岁;文化程度为中专5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1名;工龄2~20a,平均(1105±436)a;4名主管护师,14名护士,8名护师。护理人员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调查方法

①将急诊科作为田野调查点,了解急诊科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工龄、年龄等信息,收集国内外类似文献,提出问题,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②以调查提纲为标准,对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护理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引发暴力事件的原因,并结合急诊科其他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确保暴力事件引发的原因真实可靠;③待田野调查结束后评估调查结果,结合急诊科护理人员、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调整调查内容。

1.3观察指标

统计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原因、发生时间及方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定性资料以率(%)表示。

2结果

2.1暴力事件发生原因

经田野调查法调查,急诊科发生暴力事件共80起,发生原因以患方疾病知识匮乏(1250%),患方耐心不足(1000%),护理人员经验不足(1250%)和工作负荷过重(1000%)为主。

2.2暴力事件发生方式

暴力事件发生方式依次为肢体暴力威胁28起(3500%),辱骂20起(2500%),故意损坏财物18起(2250%),肢体暴力14起(1750%)。

2.3暴力事件发生时间

暴力事件发生时间依次为中午23起(2875%),上半夜17起(2125%),下半夜14起(1750%),上午10起(1250%),下午10起(1250%),凌晨6起(750%)。

3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暴力事件高发部门,171%~968%的护理人员遭受过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且352%~768%的护理人员表示不止经历过1次工作场所暴力事件[2]。现阶段,关于急诊科暴力事件的研究多集中于调查研究,涉及干预类的措施多集中于护理人员培训。值得注意的是,暴力事件的发生涉及多方面因素,仅针对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调查或干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事件。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亲自深入某一社区或调查点,参与调查对象的活动,进行直接且系统的观察、记录。目前,田野调查法已逐渐用于社会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关于其在护理方面的应用仍缺乏大量研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以田野调查法总结分析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原因。首先将急诊科设为田野调查点,使研究者与被调查对象共同活动,结合既往相似文献撰写详细的调查提纲,进行深度访谈,便于了解出现暴力事件的原因,获得第一手资料。加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为独立的一栋大楼,田野调查地点优良,且样本量充足,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科发生暴力事件共80起,以疾病知识匮乏、耐心不足、经验不足、工作负荷过重为主。急诊科涉及多种危急重症,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也常常出现恶化,而部分患者家属疾病知识匮乏,加上期望值过高,无法理解治疗效果的不可预知性,一旦失望就会将责任归于护理人员,易产生激动情绪,暴力事件发生率较高;部分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耐心不足,无法充分了解患者的病痛与心情,仅关注护理工作完成度,失去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甚至导致患者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诱发暴力事件[3-4]。由本研究结果得知,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因素除上述因素外,还有社会、人力、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相比于普通科室,急诊科室护理工作极具特殊性,导致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工作负荷重,护理差错发生率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暴力事件发生风险;患者及家属与护理人员接触频繁,易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使其更加容易受到暴力侵害[5-6]。本研究还发现,暴力事件发生方式多为肢体暴力威胁,中午及上半夜发生率较高,提示强化急诊科暴力事件应对措施极其重要。针对以上因素,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措施:①完善地面、墙面标识,针对性地放置温馨提示,以便患者就诊;②针对病情较轻患者,由分诊护理人员领至相应诊室就诊,病情较重患者,直接安排在重症监护室或抢救室,特殊患者则需开通绿色通道,救治后补办相关手段,尽量缩短就诊等待时间;③设置警卫岗,尤其是急诊科,帮助护理人员处理护患矛盾,酗酒后无理取闹和夜间来急诊的社会流浪人员,以保证医疗双方合法权益与人身安全。综上可知,暴力事件已成为威胁急诊科护理人员生命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可通过田野调查法总结分析急诊科出现暴力事件的诸多因素,制定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孙晔,张国强,张华,等.急诊科医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应急预案的建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4):473-477.

[2]王洁,蒋维连.书写表达积极情绪对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1):68-70.

[3]牛玉婷,肖光青,路潜,等.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状况及其相关认知与需求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8):1117-1121.

[4]樊霞云,孙国珍,樊荷莲,等.专项培训对基层医院急诊护士规避医院暴力的影响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6,16(6):435-437.

[5]范颖,季梦婷,王琦,等.急诊科护士间横向暴力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3):222-227.

[6]朱燕梅,蒋维连.短程表达书写对医护人员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28):2212-2215.

作者:吴小品 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