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患者临床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患者临床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患者临床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究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结局和舒适度的作用。方法:选择70例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某院进行诊治的脑卒中患者做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舒适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临床结局指标情况良好,其中总死亡例数仅为1例,且各项满意分值和生活质量分值较高,相比对照组优势大(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舒适度的作用非常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优化急诊护理路径;临床结局;舒适度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此次研究选取70例于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70例患者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平均(58.43±4.68)岁;GCS评分平均(7.63±3.12)分。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平均(57.68±4.79)岁;GCS评分平均(7.40±3.22)分。两组脑卒中患者上述资料方面差别不大(P>0.05)。1.2方法对照组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给予常规吸氧、镇静、止痛措施,检测各项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等)。观察组脑卒中患者进行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方法内容包括:(1)制定路径:建立急诊专人护理小组,采集、整合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病情以及护理需求,然后总结出护理路径(涵盖接诊前、接诊中、病情评估、术前护理、急救护理和互动)。在患者进入急诊科的45min内完成病情评估、诊断和急救护理,做出最终治疗决定。(2)护理培训: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定期模拟演练,规范护理行为。(3)实施护理路径:医护人员在接诊前需做好充足的急救准备,携带好相应急救物品提前在接诊处等候;患者到达科室后开启绿色通道,先行抢救、检查、用药,再行缴费、办理入院。抢救中,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临床症状,确保15min内对其病情作出评估,按医嘱给予开放气道、建立静脉通道、供氧等措施。医护人员应协助医师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血液化验及影像学检查,将标本及时送检,与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检验结果的快速传递。进入急诊科0.5h后,对于具备手术特征的患者,遵医嘱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备皮、皮试、留置导尿管、麻醉等),告知相关医护人员把患者转至手术室或专科病房实施救治。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和舒适情况以及生活质量量表(GQOL-74)的评分[2]。临床结局:包括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治疗时间、48h内死亡例数、总死亡例数4项。舒适情况:通过Kol-cabal研发的简化舒适量表进行判定,包括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4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舒适度越高,待患者出院时进行调查。GQOL-74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1.4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说明两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确诊至治疗时间和舒适评分以及GQOL-74量表评分(t检验),P<0.05代表两组脑卒中患者的数据差别较大。

2结果

2.1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观察组的临床结局4项指标较情况对照组良好(P<0.05)。2.2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舒适情况观察组护理后的4项满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3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的GQOL-74量表情况观察组在护理后的4项指标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3讨论

脑卒中指的是突发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临床上又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此病患者因各类因素结合影响使得其脑内动脉狭窄、闭塞、破裂,最终导致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医护人员需以最快速度准确判断病情,制定护理路径并实施抢救,护理方法的适应性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3~4]。研究中,对照组脑卒中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方法,内容大致有:给予吸氧、止痛、检测生命体征等。对照组的劣势有:(1)常规急诊护理较为简单、片面,对于提高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作用不大[5];(2)常规急诊护理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相对较低。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路径。观察组的优势有:(1)优化急诊护理路径对常规护理方法进行了系统优化,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更为全面、优质[6];(2)优化急诊护理路径缩短了从接诊到治疗的时间,为患者的抢救争取了时间,把疾病损害降至最低[7];(3)优化急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感,促使患者加大对医护人员工作的配合力度,提高治疗接受性[8];(4)优化急诊护理路径降低了意外情况的发生率和诊治过程的风险性,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9~10]。护理后,观察组的临床结局4项指标数据分别为:接诊至确诊时间(16.82±3.66)min、确诊至治疗时间(23.64±7.35)min、48h内死亡例数为1例、总死亡例数为1例。

作者:黄丽华 温利琼 江进化 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