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脑梗死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脑梗死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脑梗死患者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5月本院的84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取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06月~2017年05月收取的42例患者为护理组,对照组和护理组患者分别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和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焦虑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均显著增加,且护理组患者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急诊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05月~2017年0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未能按照急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的患者,排除住院期间死亡的患者。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取的42例患者列为对照组,2016年06月~2017年05月收取的42例患者列为护理组。护理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最小39岁,最大78岁,平均为(60.28±6.97)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患者年龄40~79岁,平均为(59.06±7.06)岁。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根据常规护理内容实施护理,并根据急诊治疗时间及时转诊至病房,由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若存在溶栓指征,及时进行溶栓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护理组患者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具体内容为:①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根据患者的急诊治疗时间和具体情况,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表,包括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内容,同时安排具体的责任人,确保每一项护理内容的实施。②入院前护理,一旦接到急救电话,及时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初步的判定,并准备相关的物品赴现场进行及急救。一旦确诊为脑梗死后及时制定合理的溶栓方案,并及时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③急诊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并进行常规检查,确保患者无溶栓治疗禁忌症,之后开始进行介入溶栓治疗。护理人员开放静脉通道,协助医生完全各项检查;一旦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及时进行降压治疗。患者出现溶栓指征后,静注尿激酶(现用现配)。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期间,定期观察患者的瞳孔、意识及肢体情况,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转入病房。④溶栓后护理,术后当天,患者病情稳定则转入普通病房,并向普通病房护理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呼吸道畅通,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术后第2d,对患者进行卫生护理和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术后3~5d停止吸氧和心电监护。当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尽早开始康复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可以给予患者适当的针灸、按摩等促进肢体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转诊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录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SAS、SDS评分等计量资料以(sx±)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护理组患者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量表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是指以时间为主线对患者进行入院指导、诊断、治疗和护理的一种健康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合理的分配和安排患者进行护理,极大的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3]。脑梗死作为临床上常见的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严重的影响[4]。当患者梗死时间达到4~6h时,患者缺血区域周围的半暗带神经恢复显著减小。越早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越有助于患者的血管重建,进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5]。脑梗死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优势在于患者溶栓时间窗较广。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通过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发病特点进行干预,结合患者的急诊特点,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转诊时间,术前检查和准备时间,有助于患者尽早开始进行溶栓治疗,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并且可以达到全面的治疗,最终发挥最大的临床疗效[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组患者转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患者采用急诊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转诊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淑芳,吴洁华,汤微.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2015(32):76,77.

作者:刘玉环 单位: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