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与临床治疗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与临床治疗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与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机制和临床治疗方法,为预防和治疗心脏性猝死提供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发病特点、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过抢救,11例患者恢复生命体征,抢救成功率为21.57%。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病的患者男性较多,尤其是年龄偏大者居多。其中存在冠心病的患者最多,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16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39例(76.47%)。在发病时有明显征兆如胸闷、胸痛、呼吸急促等情况42例(82.35%),在发病前存在感染23例(45.10%)。结论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避免情绪过激等引发心脏疾病的诱因,减少发生心脏性猝死危险几率。患者在发病时及时进行抢救能够减少死亡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急诊;心脏性猝死;发病诱因;临床治疗;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急诊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患者51例,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27~85岁,平均年龄(52.7±10.8)岁;患者存在冠心病史36例,高血压病史15例,糖尿病史11例,三者均有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心脏性猝死的诊断标准,不存在其他疾病或外力导致的猝死,所有患者不存在其他严重的代谢系统疾病。

1.2治疗方法

患者在发病后到医院急诊进行抢救,就诊时患者均意识丧失,心电图呈直线。就诊时间在3~20min。首先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去枕平卧,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清除口腔分泌物,进行人工呼吸或者采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及时尽心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建立静脉通道,为患者进行补液治疗和后续急救药物输注提供方便[3]。进行心肺复苏后患者仍未回复及时给予阿托品、肾上腺素等药物,必要时进行电除颤治疗。对于恢复生命体征的患者及时补充营养,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留院观察患者的情况,防止后期出现意外。

1.3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了解其发病前和发病时的情况、发病诱因、是否存在高危因素。

2结果

经过抢救,11例患者恢复生命体征,抢救成功率为21.57%。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病的患者男性较多,尤其是年龄偏大者居多。其中存在冠心病的患者最多,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16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39例(76.47%)。在发病时时有明显征兆如胸闷、胸痛、呼吸急促等情况42例(82.35%),在发病前存在感染23例(45.10%)。

3讨论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猝死,可发生于患有或不患有心脏病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在急性症状发作后1h内没有任何危及生命的预先存在的表现,但突然丧失意识和死亡。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是由心律失常引起的,但心脏破裂、肺栓塞等一些非心电事故也可在1h内死亡,但其机制和预防原则不同于心律失常猝死。即使在相同原因的不同条件下,不同原因的突然死亡也可能影响不同的发病机制,并且多种因素可能相互影响。随着生活不断变化,生活压力变大,冠心病如心肌梗死的患者发病率也是越来越高,并且青壮年的发病率也在升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断下降,各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几率也越来越高[4]。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发病自然死亡的患者,不存在其他外力导致的非自然死亡。由于心脏性猝死患者通常存在冠心病史,由于心脏方面疾病导致心脏突然骤停造成猝死。心肌梗死患者或者心律失常患者在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病,造成心肌缺血,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心肌缺血严重影响正常心率引起室颤,甚至心脏骤停,最终导致患者死亡[5]。心源性猝死的治疗主要是心肺复苏术。多数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院外,将其送到医院进行抢救为时已晚。因此,猝死患者应尽快进行复苏。有效的现场治疗是恢复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向公众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可以赢得宝贵的救援时间。另外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如戒烟,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均衡饮食,保持理想体重,降脂治疗和适当的体力活动。严重心律失常等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防止猝死。对于有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更加注意日常生活习惯,听从医生的嘱托,按时服药定期复查,避免危险的发生,家属要及时的观察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避免刺激患者。吸烟作为冠心病的一个主要发病诱因,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一定要劝其戒烟,消除潜在的危险。本研究结果也表明感染也是一个发病诱因,在患者发生感染后一定要及时就医,切不可掉以轻心,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不能自己胡乱用药,尤其是有心脏疾病的患者,避免因为感染导致病情加重影响患者的安全。在心脏呼吸骤停后的4~6min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做好相应的抢救措施能够极大程度的挽救患者的生命[6-11]。在患者就诊后及时的判断患者的情况进行施救,才能保证患者的安全。急诊接手的患者都是病情危急的患者,医生的急救水平对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中,经过抢救,11例患者恢复生命体征,抢救成功率为21.57%。通过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发病的患者男性较多,尤其是年龄偏大者居多。其中存在冠心病的患者最多,近期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1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例,心功能不全6例,心律失常16例,所有患者中有吸烟史39例(76.47%)。在发病时时有明显征兆如胸闷、胸痛、呼吸急促等情况42例(82.35%),在发病前存在感染23例(45.10%)。综上所述,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日常生活习惯,避免情绪过激等引发心脏疾病的诱因,减少发生心脏性猝死危险几率。患者在发病时及时进行抢救能够减少死亡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蕾,王淞,王秀凤,等.除颤时间与心脏性猝死除颤复苏成功率的相关性分析.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6):1077-1080.

[2]贾心乐,魏孟严,王翠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心脏性猝死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天津医药,2018,46(2):216-220.

[3]张永红.护理干预对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家属相关疾病认知水平及救助能力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172-174.

[4]吕超强.无痛治疗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心脏性猝死一级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7,4(28):53-54.

[5]彭宇程,黄启祥.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患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植入后的随访研究.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4):405-408.

作者:孙喜萍 单位: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