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患者心理问题,了解心理护理干预对急诊患者的重要性。方法按时间顺序,将2017年1~6月在本院急诊就诊患者20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将2017年7~12月急诊就诊患者200例设为试验组,实施按不同病因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不良心理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急诊患者给予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或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使其正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关键词:急诊患者;心理问题;心理干预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科急诊就诊的患者400例,其中男220例,女180例,年龄14~73岁;平均年龄(42.69±8.51)岁;病种:脑出血34例,外伤140例,中毒8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腹症130例,上消化道出血48例,输尿管结石10例,自杀3例,狗咬伤21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7年1~6月急诊就诊的200例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12月急诊就诊患者200例设为试验组。试验组200例,包括男130例,女70例;对照组200例,包括男90例,女110例。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心理护理,试验组则根据病情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即分析心理问题之后采取心理护理干预。

1.2.1分析急诊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2.1.1紧张、焦虑心理焦虑是急诊患者就诊时较常见的心理表现。由于发病急,患者没有思想准备,加之对医院陌生环境的排斥感以及对各类检查的紧张感,增加了患者对疼痛及死亡的恐惧,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心理。1.2.1.2烦躁心理这种情况多见于外伤患者,自感症状重,急于消除痛苦,故希望医生能立即处理,结束痛苦,但是医护人员为确诊病情需要进行相关检验、检查,而为了鉴别诊断,同时需做几项检查,在等待结果回报需要一段时间,患者往往会失去理性,容易导致医患纠纷。患者主要表现为惶恐不安,对等待结果没有耐心,态度消极,进而出现攻击性语言、易激怒、情绪急躁、无理取闹,难以自我控制。如不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1.2.1.3恐惧心理恐惧是急诊患者最突出的心理反应。原因主要是意外伤害在短时间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损伤,急于治疗的效果,担心出现后遗症,而且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情况以及对以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等,患者都会出现惊慌、忧虑以及不配合治疗。1.2.1.4悲伤心理常见于年纪较大的患者,在诊断结果明确后,因担心预后不良、家庭不支持、经济不宽裕等一系列问题,让患者产生绝望,对治疗及护理失去信心,态度消沉、冷淡,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2.2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2.2.1加强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和患者沟通,及时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赖。患者病情平稳后,向其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可改善患者的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沟通过程中应耐心倾听,细心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由于患者病情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等原因,导致每位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差异性[4]。单纯依靠沟通交流时观察和掌握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容易因护士在心理知识方面的差异而产生护理漏洞,使患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或改善,影响到患者病情[5]。所以护士应因人而异,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1.2.2.2主动服务因为患者对新的环境产生陌生感,渴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所以护士应主动向患者提供便民措施,如:轮椅、一次性纸杯、温开水,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可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1.2.2.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作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而且在抢救时应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会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能配合各项治疗及护理,而且医护人员能给予恰当的对症处理,促进病体康复。1.2.2.4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不但躯体受到创伤,心理也受到沉重打击,此时家属的支持程度至关重要。家属出现担心、焦虑、惊慌失措等情绪反应,医护人员应正确引导,以免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并将严重性告知家属,取得理解,配合医院各项治疗。

1.2.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紧张焦虑、恐惧、烦躁和悲伤人数。1.2.4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的各种负性心理反应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或消失。

3讨论

通过针对病因采取的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在紧张、焦虑、恐惧、烦躁、悲伤等方面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以护患关系为基础,与患者进行沟通,从而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其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6]。对急诊患者应准确了解其心理需求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治疗风险,提高遵医行为和预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而且可使患者和家属的满意率上升,同时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发病快,心理存在较多的不稳定性,往往会对医护人员过度依赖,而一名护理人员要同时面对多名心理特征不一的患者,这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急诊科的护士,不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迅速分诊和处置能力,还要加强责任心、耐心,确保护理安全;悉心照顾好每一位患者;耐心听取患者和家属的诉说,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诉求,并分析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患者恰当、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还能减少护患矛盾,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

[2]冯亚格.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9):117.

[3]余华娟.人性化护理对急诊患者不良心理情绪,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2:86-87.

作者:王巧霞 杨丽霞 祁翠莲 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