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抢救患儿病种的特点及时间分布规律,为培训、疾病防治与人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急诊抢救室患儿30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抢救病种及时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序前2位的是惊厥、意外伤害;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2月为抢救高峰期,10:00~12:00,17:00~19:00为全天抢救高峰。[结论]应根据患儿抢救病种和时间规律,加强护士培训、合理分配人力及做好延伸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抢救;儿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3080例急诊抢救患儿为调查对象,男1938例,女1142例,年龄2d至14岁。

1.2方法

回顾分析3080例急诊抢救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病种等信息,记录相应例数。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分析的内容为:①不同年龄段的抢救病种及性别分布;②抢救患儿的时间序列分布。通过Excel软件处理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急诊抢救患儿不同年龄段病种分布

不同年龄段患儿抢救病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55,P<0.05)。小于3岁及3~6岁的患儿惊厥占第1位,意外伤害占第2位;6岁以上患儿意外伤害占第1位,惊厥占第2位。循环系统及其他疾病以6岁以上患儿多见,其余疾病均以小于3岁患儿占第1位。意外伤害患儿不同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51,P<0.05)。<6岁患儿药物中毒占第1位,第2位是交通事故;6岁以上患儿交通事故占第1位,撞击伤占第2位;窒息、药物中毒、溺水以<3岁患儿占第1位,交通事故、跌落、撞击伤以>6岁患儿占第1位。小于3岁患儿药物中毒占第1位,第2位的是交通事故;3~6岁的患儿药物中毒和交通事故相差不大;6岁以上患儿交通事故占第1位,撞击伤占第2位。窒息、药物中毒、溺水以小于3岁患儿占第1位,交通事故、跌落、撞击伤以6岁以上患儿占第1位。

2.2急诊抢救患儿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

不同年龄段抢救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1,P<0.05),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占第1位。意外伤害患儿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6,P<0.05)。大于6岁的男性患儿占第1位。

2.3急诊抢救患儿时间序列分布

平均每月抢救257例次,其中1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抢救人数在平均线以上,尤其12月达高峰期。对不同时间段入抢救室的患儿例数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每时间段(1h)入抢救室例数为129例,主要集中在09:00~22:00,特别是10:00~12:00,17:00~19:002个时间段比较集中,占全部抢救例数的(38.9%)。07:00入抢救室的病人最少。

3讨论

3.1根据急诊抢救患儿的病种特点,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培训

研究发现抢救患儿位于第1位的是惊厥,与李莉等[1-2]的调查结果一致。而且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轻微的刺激,便会导致过度兴奋形成惊厥[3]。占第2位的是意外伤害,以药物中毒和交通事故为主。与樊琳[4]对9600例儿科急诊患儿分析结果一致。药物中毒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主要与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有关[5],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并乐意品尝。而交通事故以6岁以上儿童多见,可能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车辆急速增加,加上个别儿童不遵守交通规则,家长疏于监管造成。管理者应根据抢救病种的特点,规范和标准化抢救流程与应急预案,结合重点病例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培训,反复模拟演练如惊厥、批量中毒、群发伤等的应急处理流程,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增强其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层级护士制订适宜的专科培训计划,采用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建设高效有力的急诊护理队伍,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和职业素质。

3.2根据急诊抢救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种特点加强宣教、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从近2年入抢救室的3080例患儿来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1.70∶1,结果与国内多数报道一致。何蓉等[6]报道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2010年急诊抢救患儿男女比例为1.59∶1,而寿铁军等[7]通过对7360例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发现男女比例为1.70∶1。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其原因可能是男性抵抗病毒和细菌侵袭的能力弱于女性,男童免疫力差于女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抢救患儿为婴幼儿,与何蓉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免疫力低有关。为降低发病率和减少急症的病死率,管理者应组织人员到社区、学校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如小儿及时接种各种疫苗,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家长加强看护,发挥监护人的作用,使孩子远离一切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力推广和普及急救常识、常用的急救护理技术,如心肺复苏、小儿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等,使群众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3根据急诊抢救的时间分布特点,合理调配人力

研究发现抢救患儿的就诊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9~12月为高峰期,这可能与地区和气候差异有关,而每日抢救高峰期在是10:00~12:00,17:00~19:00。提示管理者应针对气候变化做好疾病的宣传和防护工作,同时在高峰季节和每日的抢救集中时间段增派人力,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王丽敏 阐玉英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