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抢救患儿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抢救患儿病种的特点及时间分布规律,为培训、疾病防治与人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入急诊抢救室患儿308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抢救病种及时间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排序前2位的是惊厥、意外伤害;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12月为抢救高峰期,10:00~12:00,17:00~19:00为全天抢救高峰。[结论]应根据患儿抢救病种和时间规律,加强护士培训、合理分配人力及做好延伸护理服务。

关键词:急诊;抢救;儿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3080例急诊抢救患儿为调查对象,男1938例,女1142例,年龄2d至14岁。

1.2方法

回顾分析3080例急诊抢救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年龄、性别、病种等信息,记录相应例数。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分析的内容为:①不同年龄段的抢救病种及性别分布;②抢救患儿的时间序列分布。通过Excel软件处理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急诊抢救患儿不同年龄段病种分布

不同年龄段患儿抢救病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2.155,P<0.05)。小于3岁及3~6岁的患儿惊厥占第1位,意外伤害占第2位;6岁以上患儿意外伤害占第1位,惊厥占第2位。循环系统及其他疾病以6岁以上患儿多见,其余疾病均以小于3岁患儿占第1位。意外伤害患儿不同年龄段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351,P<0.05)。<6岁患儿药物中毒占第1位,第2位是交通事故;6岁以上患儿交通事故占第1位,撞击伤占第2位;窒息、药物中毒、溺水以<3岁患儿占第1位,交通事故、跌落、撞击伤以>6岁患儿占第1位。小于3岁患儿药物中毒占第1位,第2位的是交通事故;3~6岁的患儿药物中毒和交通事故相差不大;6岁以上患儿交通事故占第1位,撞击伤占第2位。窒息、药物中毒、溺水以小于3岁患儿占第1位,交通事故、跌落、撞击伤以6岁以上患儿占第1位。

2.2急诊抢救患儿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

不同年龄段抢救患儿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731,P<0.05),小于3岁的男性患儿占第1位。意外伤害患儿不同年龄段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456,P<0.05)。大于6岁的男性患儿占第1位。

2.3急诊抢救患儿时间序列分布

平均每月抢救257例次,其中1月、9月、10月、11月、12月的抢救人数在平均线以上,尤其12月达高峰期。对不同时间段入抢救室的患儿例数进行分析发现,平均每时间段(1h)入抢救室例数为129例,主要集中在09:00~22:00,特别是10:00~12:00,17:00~19:002个时间段比较集中,占全部抢救例数的(38.9%)。07:00入抢救室的病人最少。

3讨论

3.1根据急诊抢救患儿的病种特点,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培训

研究发现抢救患儿位于第1位的是惊厥,与李莉等[1-2]的调查结果一致。而且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为主,主要是由于婴幼儿时期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脑组织代谢活跃,神经髓鞘未完全形成,轻微的刺激,便会导致过度兴奋形成惊厥[3]。占第2位的是意外伤害,以药物中毒和交通事故为主。与樊琳[4]对9600例儿科急诊患儿分析结果一致。药物中毒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主要与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不断发展,但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不足有关[5],喜欢颜色鲜艳的物品并乐意品尝。而交通事故以6岁以上儿童多见,可能由于当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车辆急速增加,加上个别儿童不遵守交通规则,家长疏于监管造成。管理者应根据抢救病种的特点,规范和标准化抢救流程与应急预案,结合重点病例加强对急诊护士的培训,反复模拟演练如惊厥、批量中毒、群发伤等的应急处理流程,不断强化护士的急救意识,增强其应急反应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层级护士制订适宜的专科培训计划,采用多渠道和多形式的培训方法,建设高效有力的急诊护理队伍,提高急诊护士的急救意识和职业素质。

3.2根据急诊抢救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种特点加强宣教、开展延伸护理服务

从近2年入抢救室的3080例患儿来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男∶女=1.70∶1,结果与国内多数报道一致。何蓉等[6]报道了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2010年急诊抢救患儿男女比例为1.59∶1,而寿铁军等[7]通过对7360例儿童意外伤害调查发现男女比例为1.70∶1。这些研究结果显示,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其原因可能是男性抵抗病毒和细菌侵袭的能力弱于女性,男童免疫力差于女孩。此外,研究还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抢救患儿为婴幼儿,与何蓉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婴幼儿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免疫力低有关。为降低发病率和减少急症的病死率,管理者应组织人员到社区、学校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如小儿及时接种各种疫苗,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家长加强看护,发挥监护人的作用,使孩子远离一切危险因素,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力推广和普及急救常识、常用的急救护理技术,如心肺复苏、小儿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等,使群众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3根据急诊抢救的时间分布特点,合理调配人力

研究发现抢救患儿的就诊时间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月、9~12月为高峰期,这可能与地区和气候差异有关,而每日抢救高峰期在是10:00~12:00,17:00~19:00。提示管理者应针对气候变化做好疾病的宣传和防护工作,同时在高峰季节和每日的抢救集中时间段增派人力,保证医疗安全。

作者:王丽敏 阐玉英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