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前瞻性护理改善急诊护理质量的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前瞻性护理改善急诊护理质量的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前瞻性护理改善急诊护理质量的实践

摘要目的探究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在改善急诊内科护理质量方面的实践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历资料,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受试个体进行入组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急救反应时间与病死率及患者依从性的组间差异性。结果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在急救反应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护理实践中运用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不仅降低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而且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控制了病死率;此外,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前瞻性质量管理;急诊内科;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我院急诊内科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历资料,排除接诊时已无生命体征的患者及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挑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80例受试个体进行入组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行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入组试验前均向患者告知了本次研究的目的,且取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两组受试个体的基线资料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接诊后进行心电图监测并吸氧,实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状况进行监测,记录异常状况,根据患者病历及家属陈述信息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做好分诊准备工作[3]。观察组在对照组层面增加前瞻性质量管理干预措施,具体流程如下:(1)急诊接诊的准备:接到急诊电话后应于3min内立即做出反应,记录接警电话的主要信息,根据所反映的病患信息准备相应急救物品并随车出发。在途中与报警人保持电话联系,询问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对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判断,以利于提前制定急救方案。告知患者家属急救注意事项和应采取的基本急救措施,要求家属不得随意挪动患者,尽量使患者保持平卧位,耐心等待救护人员到来。(2)接诊途中的护理:救护车到达发病现场后医务人员及时进行分工急救,判断患者病情发展状况,及时给予吸氧治疗并进行心电图监护,若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应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必要时可注射吗啡止痛;实时对患者的体温、瞳孔、意识状态进行监护,在救治过程中应加强和家属的沟通,询问发病时间、既往病史及药物过敏情况,全面、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对于情绪激动的家属应采取措施进行心理干预,引导患者家属配合救治工作。(3)院内转运阶段的护理[4]: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应有分诊护士进行护理,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且病情反复性强,因此需要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管理和分诊。利用三级检诊制度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做好分流处置,将病情危重的患者直接送至抢救室,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状态,协助医生进行救治,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先为患者开取检查单、化验单,对就诊时间做出安排,由助理护士引导患者进行检查。同时,由分诊护士进行诊区环境的管理。将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发病特征及日常预防措施向员工及家属进行宣教,提升其对病症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便后期的治疗中获得家属的配合。与相关科室保持密切沟通,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作出合理预判,提前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患者院内运转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担架平稳,以免因转运不当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若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或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对于留置导管的患者应注意保持导管的顺畅,在运转中要确保导管不松动。(4)做好患者急诊病房的护理工作[5]:患者进入急诊病房后要帮助患者卧床平躺。根据患者体征状况调节给氧流量,若病情出现恶化,应立即实施抢救,与患者保持必要的沟通,询问其主观感受。随后将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存档,并将基本情况告知接诊护士,规范交接相关工作。

1.3观察指标

(1)急救反应时间:对接诊人员的急救反应时间进行分析对比;(2)护理满意度:根据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自行编制问卷,问卷主要涉及自主服务意识、宣教情况及对患者心理疏导效果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情况;(4)患者依从性: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估,依从性评价指标包括患者配合医护人员按时用药情况、按时作息情况及交流中的抵触情绪情况等方面,总分为100分,分为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组间比较

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

2.2护理满意度的组间比较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

2.3急救反应时间与病死率的组间比较

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死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

2.4患者依从性的组间对比

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

3讨论

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尽管可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多种护理风险,但由于急诊内科患者病情发展较快,传统的静态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急诊内科的护理质量需求,往往由于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缺乏科学预判而造成急诊抢救工作处于较为被动局面,给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6,7]。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以患者为中心,将临床实践经验和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密切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论证,从而给出了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状态对护理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改进,有效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和自主服务意识,从而规避了各种类型的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质量[8]。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内科的常见病症,患者病情突发性强且发病快、病情复杂,在进行急救时对急救反应要求较高,这给护理人员的能动性执行力提出了挑战,传统的护理理念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多元化要求[9]。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注重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具有科学、高效、人性化的特点,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优势明显[10]。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仅出现1例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果提示,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加强了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优化各个流程的细节,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救反应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死率方面,观察组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通过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对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做到科学预判,大大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降低了因治疗延误所造成的病死风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在依从性方面,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护理人员的高效护理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认可,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护理实践中前瞻性质量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通过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优化各个流程的细节,不仅降低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而且缩短了急救反应时间,控制了病死率;此外,对于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方面均发挥了显著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孟晓琴 单位:安徽省合肥市滨湖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