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抢救探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1.2±1.3)岁;导致创伤的原因为7例爆炸伤、10例尖刀刺伤、5例挤压伤、3例高空坠落伤。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7~73岁,平均年龄(49.9±2.6)岁;导致创伤的原因为8例爆炸伤、9例尖刀刺伤、4例挤压伤、4例高空坠落伤。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1.2.1对照组抢救措施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就诊第一时间均实施常规的抢救方法,及时止血、辅助进行通气、补液措施;观察组患者再给予液体复苏措施。对照组休克性创伤患者常规急诊抢救措施,包含在急诊科接诊后第一时间查看患者的伤情,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伤情评估,确定伤情后立刻实施常规急救措施。确认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血块及积痰,建立人工呼吸气道,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然后对患者的循环系统进行有效的维持,患者入院评估后需立刻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循环通道,保证患者的微循环系统通畅;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后,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情况,确保手术方案的可执行性;最后,快速制定并确定手术实施方案,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严格的控制患者的出血情况,以减少患者的出血量,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产生。

1.2.2观察组的抢救措施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急救抢救的同时联合进行液体复苏,常规的急救措施与对照组一致,在观察组患者血压回升至70mmHg时再逐渐减慢输液的速度,并控制晶体液的输入量。使创伤性休克患者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随着手术的成功,各项指标的恢复正常,血压会随之恢复到正常的水平,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进行持续的观测和跟进,及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突发情况能够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果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抢救的成功率、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抢救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主要分为3个关键事件,抢救1h内、1~2h内、2h以上的死亡人数。此外,对比分析记录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对比

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其中对照组术前准备时间为(22.5±5.3)min明显高于观察组术前准备时间(11.3±2.1)min,对照组休克缓解时间为(4.5±1.2)h明显高于观察组休克缓解时间(3.1±0.8)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对比

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44%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4%;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1h内的死亡率为24.0%、1~2h内的死亡率为20.0%、2h以上的死亡率为12.0%,而观察组分别为4.0%、8.0%、4.0%,各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创伤性休克患者主要是因为瞬间的低血压造成的机体供氧不足,从而导致身体的微循环系统受到一定的障碍,引发损害身体健康的有害物质产生[3]。创伤性休克患者在入院的第一时间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或者在早期阶段,采取的治疗措施并不理想,或者并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相当于无效的措施,都会引发患者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及并发症,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4]。因此,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的治疗措施主要是以保全患者的生命为主,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的清理患者内分泌系统的污染物、呼吸系统的残留物,保持患者的呼吸顺畅,监测患者的血压、出血量情况,在保证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生命循环体征的同时主要采用一边诊断一边诊治的方法,防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死亡现象[5]。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病情复杂,且变化非常快,因此,在抢救过程中,把握好抢救的黄金时间和时机至关重要,快速高效的医疗救治以及精湛的护理指导,能够保证抢救的有效性[6]。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患者在受伤后1h内的抢救称为黄金抢救时间,因此,在患者送到医院的第一时间,要把握好患者的病情,尽快采取措施,确定治疗方案[7]。在患者出现休克的早期,血压的变化并不明显,但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马上通知主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8]。目前采用的治疗措施通过实施迅速并大量的注射液体,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血量循环,尽快将患者的血压和生命体征维持在正常的水平,并保证患者内脏机体的正常灌注[9],但是这种治疗方式在止血及复苏后容易增加患者的治疗时间,引起并发症,并可能导致更高的患者死亡率。综上,采取常规急救措施的同时联合采取控制液体复苏的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休克缓解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应用。

作者:刘汉 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