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设计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设计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设计应用

[摘要]目的:优化门急诊输液流程,提高输液效率。方法:梳理患者输液的各个节点,对比分析,重新设计流程。结合临床实际与管理要求,利用无线网络和移动数字设备,实现系统设计与实施。结果:基于医院集成平台,设计并实施了一套性能优越、信息化程度高的门急诊移动输液信息系统。结论:优化流程和信息管理可保证门急诊输液治疗更安全、更科学、更高效,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移动输液;流程优化;信息共享;护理管理

当前医疗环境下,患者更加注重就医体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对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急诊输液室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承担着门急诊患者输液治疗任务[1]。大型三甲医院的门急诊输液患者众多,病情复杂,输液工作压力很大,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加强管理、标准化输液流程、提高输液效率、保证服务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我院设计并实施了一套移动输液系统。

1移动输液系统的设计

基于移动护士工作站(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条码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依托无线网和中间数据交换平台技术[2],我院设计了一套移动输液信息系统,以规避输液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技术设计上,根据方便实用的原则,让信息多跑路,通过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消息队列,准确获取处方信息,避免了过去与药房、收费等多个信息系统的对接,降低了系统耦合,系统稳定性更加有保证。图1是根据临床业务设计出来的移动输液系统结构图。根据国家卫健委有关规定,我院门诊不予输液,需要输液的门诊患者携处方至急诊挂输液号,急诊医生转录输液医嘱,患者缴费成功后方可输液。我院急诊输液量比较大,输液人数在400人次/日左右,医务处联合护理部、急诊医学科、财务处、药房、计算机中心,进行输液流程的设计与再造。临床通过调研,统筹患者端、医生端、护士端、收费端和药房端,力求输液流程的标准化,实现了皮试闭环、药品闭环。

2移动输液系统的实施

通过梳理原有输液流程的节点,分析不合理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流程,直至满足使用要求。

2.1原输液流程存在的缺陷

根据临床业务整理出原有输液流程:患者挂号→患者就诊→医生开方→患者缴费→患者药房报到→输液室报到→手牌分座→等候输液→药房发药→护士备药配液→执行输液→呼喊护士→护士拔针→患者离院。虽然可以正常执行,但存在一些缺陷:患者至护士台手工拿座位牌,选择座位,存在犯错的空间;配液后没有扫码复核,人工核对有错误的可能;肌注类药品没有通过传送带,带来了安全隐患;输液过程中,患者有疑问,需要大声呼喊护士,影响输液秩序;输液工作量统计不够完善,管理者无法直接了解输液室的工作情况,未达到精细化管理。

2.2现输液流程及其创新点

针对原输液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流程再造,实现输液闭环。新输液流程如下:患者挂号→患者就诊→医生开方→患者缴费→患者药房报到→药房审核→患者输液室报到→患者选座→等候输液→药房发药→护士备药配液→配液复核→执行输液→护士巡视→护士拔针→患者离院。采用新移动输液系统后,电脑直接打印输液标签,字体规范清晰,应用电子输液系统的条形码匹配,实现了医、药、护、患一体化全程信息的采集和服务[3]。系统的创新点分布在输液前、中、后的医疗活动中。输液前,办公护士刷患者条形码接单,待患者自主选择座位,打印患者信息条码和输液瓶贴;皮试完成后药房摆药,药品通过传送带送至无菌配液室,配液结束,出仓复核,输液药品全程不经过患者,兼顾了输液效率和输液安全;患者输液药品种类较多时,系统根据医嘱自动给出输液顺序建议,并且支持护士手动调整输液顺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系统保留了人工方功能,特殊情况下人工接收医嘱。输液时,患者安全用药的理念贯穿始终。护士扫描患者二维码信息、药品瓶贴,PDA核对无误后执行输液;接瓶操作时,使用PDA扫码续瓶,方便准确;PDA输液巡视功能,保证了护士在巡视时避免繁琐的纸质记录;输液区的显示屏、座位上的呼叫器,既方便了患者呼叫,又让护士能及时处理诉求,效率和就医体验均有提升。输液结束,拔针后患者自由离开,系统自动释放座位。在治疗过程跟踪、记录、反馈上,基于PDA的移动输液发挥了重要作用。PDA输液执行,护士得到一定程度解放;各环节的扫码执行,不仅使用药更安全,而且用药过程变得可追踪,可管理;特殊医疗垃圾的流向,也都记录在案,输液闭环真正得到落实。通过对输液流程的优化,形成了全新的临床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3移动输液系统实施效果

新移动输液系统上线后,急诊输液秩序有所改善,得到患者、临床工作人员、管理者的肯定。优化输液流程,从患者进入急诊输液室到输液结束离开,让其得到最合理、便捷、安全和高效的输液护理过程[4]。

3.1以患者为中心,优化医疗服务

基于医院信息集成平台,和上游的药房、收费、诊室等系统接口清晰明确,发生问题能够迅速定位。标签为实现信息电子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医嘱自动传输,真正减少患者负担,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3.2从临床痛点切入,提升输液效率

座位卡的挂架被移除,输液前台空间变大,接单操作更方便。配液后的出仓复核用PDA完成,取代之前的双人手工核对。不仅增加了用药安全,而且提高了效率。肌注类药品规定走传送带,高效而安全。多环节向标准化输液流程靠拢,实现输液闭环。移动输液上线后,执行力明显提升。将输液接单到患者穿刺的时间区间,记为患者等待时间,抽取一段时间的输液记录,计算出输液室患者平均等待时间为12.5分钟。

3.3契合医院管理理念,增强医院竞争力

围绕护理质量、用药安全、工作量统计、评优审查,系统报表管理模块可提供实际业务数据,实现精细化管理。新系统仍有改进空间,医院信息平台和系统的数据交互偶有延迟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医疗数据上传至数据中心,目前可做初步的抽取展示,尚未进行更深一步的应用决策分析。PDA作为移动输液系统的载体,强度使用较大,硬件的高可用性有待提高。

4讨论

和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的无缝融合以及标准化数据交互,是移动门诊输液系统在面对不同医院信息系统时的一大难题。实施过程中发现,医院集成平台与各系统的接口稳定性,决定着系统的运行情况。此外,移动输液离不开无线网络的支持,合理的网络布局保证了信息业务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梁新.儿科门急诊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5,22(12):1293-1295.

[2]张梅芳,沈晓冬,傅晓玲,等.PDA输液流程安全管理软件的研制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5,29(1):66-68.

[3]黄霜霞,吴圆春,梁金清,等.移动信息系统优化输液流程对门急诊输液室质量管理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3):1184-1185.

[4]蔡晓红.优化流程在急诊输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4,14(3):69-70.

作者:赵军 华履春 鲍瀛 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计算机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