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梗疗效评价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B组患者采用药物溶栓治疗,A组在药物溶栓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97.78%显著高于B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B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冠状动脉疾病,是当前中老年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病症。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周期较短,发病较快,患者发病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闭塞现象,且形成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1]。急性心肌梗死是引起患者心源性死亡的重要性原因,临床治疗中通常以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主。通过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和改善具有重要帮助[2-5]。本研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英德人民医院急诊科2017年3月1日~2019年3月30日收治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6±5.23)岁。B组男28例,女17例;平均年龄(57.65±6.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沟通交流障碍患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
1.2方法
B组患者采用药物溶栓治疗,即给予患者尿激酶50万U稀释后静脉推注,后用100万U尿激酶联合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A组在药物溶栓基础上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体方法:①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患者发病12h前对其进行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建议“进门-球囊开通”,时间控制在90min内。对于存在严重溶栓禁忌的患者需要进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对有血栓、心功能障碍的患者应该在12h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处理。超过12h则不可以借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溶栓,需要采用其他处置方式。②转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于不能直接进行溶栓患者需要转运到具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功能的医院进行。③补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失败后IRA仍处于闭塞状态,对于IRA所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④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发病12h内对患者进行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同时需要给予溶栓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从而开通IRA。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治疗后血管病变狭窄消失;有效:治疗后既未发生心绞痛症状,也未发生不良反应;无效: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无改善,或患者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再度脑梗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A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在当前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背景下,人们接触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情况下,人们发生心肌梗死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在发病过程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稳定患者心肌供血是比较难的一项工作。通过药物溶栓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对于患者治疗工作实施具有重要帮助。很多时候,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需要以药物控制患者心肌梗死情况,改善患者心肌梗死症状。由于药物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实现了迅速和无创治疗,对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具有重要保障[7]。同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药物溶栓治疗可以最大程度上缓解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为患者治疗争取了时间[8]。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具有急迫性,可以快速为患者治疗建立静脉通道,提升了患者治疗效果,因而药物溶栓治疗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或者是急救中[9,10]。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手术治疗方式,在其手术治疗实施过程中,需要为患者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采用内置支架形式改善心肌梗死症状,实现患者心肌梗死症状的最大限度调节[11]。同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为患者心肺功能的恢复和保存提供了保障[12]。且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可以迅速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实现对患者动脉堵塞疏通,提升了患者冠状动脉疏通能力,为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改善提供了帮助[13]。临床实践表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以最快速度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实现了对患者心血供应改善,为治疗争取了时间。且在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控制上具有一定的保障性,最大限度上改善了患者心肌梗死情况[14]。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B组的8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4.44%低于B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改善了患者治疗效果,实现了对患者治疗的病情控制,为改善患者冠状动脉堵塞奠定了基础。药物溶栓治疗虽然患者治疗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治疗效果不够突出,且在药物溶栓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作为患者治疗医师,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科学控制患者治疗方式,只有科学治疗,对应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改善效果才会愈发明显。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明显,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临床应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的临床疗效.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156-158.
[2]潘丽.替格瑞洛联合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2):8-10.
[3]李同平,陈亚奇.静脉溶栓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比较.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3):156-157.
[4]吴锷,曹岩岩.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合并院前心脏停搏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91-92.
[5]康红宇.心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20):155-156.
[6]曾启祥.溶栓治疗、急诊及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疗效分析.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52-53.
[7]冯定安,戴立华,何晓青.静脉溶栓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青岛医药卫生,2017,11(2):120-125.
[8]刘正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2(85):9-10.
[9]李爱琴,晋辉,杨长宝,等.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经靶向灌注导管于梗死相关动脉远端用药后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6):38-40.
[10]姚迅.静脉溶栓(TT)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治疗与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观察.当代医学,2018,24(18):122-124.
[11]梁文,梁显锋.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在急诊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8,15(3):136-138.
[12]吴焰,赵洁,郑晓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评价.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6):115-117.
[13]梁志远,廖建军,林县杰.急诊溶栓联合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临床急诊杂志,2016,17(2):107-110.
[14]解光辉,朱来武.浅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5):211-212.
作者:龙军成 单位:英德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