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急诊护理是医疗救治的关键一环,如何提升日常急诊护理的整体质量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探讨了引入风险管理来系统提高医院急诊护理水平的可行性。方法:以笔者在职医院急诊科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62名病患为研究样本,利用随机分组将其平均划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类别,通过对比三个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的参量的数值来分析引入风险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不仅拥有较优的护理合格率(P<0.05),而且护理质量也取得了较高评分(P<0.05),同时不良事件出现次数也相对较少(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过程中引入风险管理具有明显效果,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合格率,另一方面还能显著优化护理质量,同时对于减少不良事件出现也有正面作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急诊护理;医疗救治

在对急诊患者的医疗全程中,急诊科通常情况下承担了病人入院医治的首要环节,造成其面临的医疗风险同另外的科室相比较往往会更高。随着现代医疗管理的发展,医院越来越注重通过风险管理来实现强化内部组织管理质量的诉求,藉由对医疗用品、医护人员以及医疗流程等层面内相关执行制度以及管理内容的持续优化,达成改善医院风险防范水平、降低医疗事故损失以及减少不良事件出现次数的目的[1]。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着眼于医院急诊护理环节探讨在其日常运行中引入风险管理所能带来的临床价值。

1研究数据及方法

1.1研究数据

本文采用的研究数据是笔者供职医院急诊科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162名病患。为对比分析医护效果,利用随机分组将研究样本平均地划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类别,每组有81名病人。分组完成后,两组的男女数量比例分别为38:43、41:40,病人年龄分布分别为36.24±6.28岁、37.53±5.46岁。两组病人资料与一般基线数据对比,在统计学意义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能够开展比较统计。

1.2研究方法

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管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具体而言实施风险管理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进一步优化急诊制度流程:首先,医院依据急诊科具体的收诊情况设置了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并利用充分的模拟演习保证了急诊科的全部员工在面临紧急医务时能够具备科学的风险意识以及全面的应急能力,系统提高部门的急救诊治,使急诊人员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冷静沉着地执行预案程序,做出有效应对。其次,急诊科建立了弹性排班机制,藉此实现了对科室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积极优化。(2)加强医护人员专业培训并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对于急诊科而言,科室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医护人员必须拥有较为全面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这在客观上对人员素质设定了较高的标准。为减少由于专业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医疗事故,急诊科一方面加强了对科室员工的技能考核,另一方面根据发现的问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提高人员的综合医护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为强化培训成效,急诊科还将培训相关内容与绩效奖惩相挂钩,督促科室人员正视培训、全力参与。(3)健全专业技能“传帮带”机制:急诊科通常要面对十分复杂的病种,而且收治的病人也主要是重症患者,要做好急诊护理工作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兼具娴熟的实操技能以及丰富的医护经验。许多年轻的科室员工虽不缺知识,但是在实操和应用层面多有不足。基于此,急诊科进一步健全了专业技能“传帮带”机制,安排工作出色、资历充足的员工通过经验介绍以及实操帮带等方式帮助年轻员工更快成长,进而提升科室整体的医护质量。(4)建立专人专管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现代急诊护理中需要用到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及药品,如果急诊急救中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诊治所需的设备物品,将会极大地影响医疗效果。为杜绝上述现象,急诊科建立了专人专管的医疗用品管理制度,并完善了设备使用以及药品提取的流程,同时规范了应急准备环节的各项工作,以确保急救阶段医护人员能够获得快速准确的医疗用品保障。(5)打造全面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为提升护患关系,急诊科围绕患者需求打造了全面细致的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护理工作做到细处,落到实际。首先是对科室各类岗位所肩负的职责尤其是护理重点环节的权责体系进行了更为清晰地规定,丰富了护士长等科室领导层需要承担的监督指导工作内涵,此外,急诊科还加强了基层护士内部的业务交流活动,促其更加广泛地分享经验、增进技能,实现彼此间的监督互助。

1.3研究指标

为直观地显示风险管理效果,本文共选取了三个与护理质量直接相关的分析参量:一是护理合格率,二是整体护理得分,三是不良事件出现率。护理合格率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的专业度、医护记录和置管的规范性以及杀菌消毒等环节的合规状况。而整体护理得分的评价依据主要是护理人员的实操技能水准、科室专业知识考试成绩以及文书报告等日常流程的规范程度。

1.4分析手段

本文采取的统计分析工具为SPSS22.0,计数资料以n(%)的形式表示,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以(_x±s)的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同时都以P<0.05表征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统计结果

2.1护理合格率

两组在护理主要环节合格率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不难发现同对照组相较而言,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更优(P<0.05)。

2.2整体护理得分

该参量以100作为满分标准,得分越多对应更优的护理质量,两组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可见同对照组相较来说,观察组的护理得分明显更高(P<0.05)。

2.3不良事件出现率

两组不良事件出现率的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对照组总共出现了13起不良事件,而观察组仅出现了6起,不良事件出现率更低(P<0.05)。

3讨论

作为提升管理质量的重要举措,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让医院实现对病患护理中暴露出的或者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做出快速识别以及有效评价[2]。把风险管理机制引入到急诊护理中,一方面有利于及时发现已存的护理风险,另一方面也能够强化风险监控,降低护理事故出现率,进而系统性地改善护理质量[3]。本文基于实际数据利用对比研究方法分析了风险管理机制在医院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引入风险管理的观察组在本文选取的直接反映护理质量的三个参量的表现均优于对照组,首先在护理合格率的对比中,观察组在主要护理环节的合格率分别达到了护理操作96.30%、医护记录95.06%、置管95.83%、杀菌消毒96.30%,四项数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由之说明引入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各个环节的合格率;其次在整体护理得分的对比中,观察组的各项考核指标均以10分以上的优势大幅领先于对照组,说明引入风险管理对于整体性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明显作用。最后在不良事件出现率的对比中,观察组的统计结果为7.41%,这个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5%,说明引入风险管理可以优化不良事件的管控,减少护理事故出现。

参考文献

[1]魏群,韩红艳.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15(05):184-186.

[2]王训文,徐鹏.护理风险管理在预防急诊护理缺陷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8):222-223+228.

[3]陈绮坚,孟金凤,赵华宇.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1):108-109.

作者:钟足娣 李海清 冉婉 单位: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