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护理教学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教学;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试验组,予以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教学。对比两组急诊外科护士的考核成绩、临床思维能力及急救思维能力。结果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88.03±11.83)分,比对照组的(73.97±11.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急救思维能力评分为(67.48±6.96)分,比对照组的(58.40±8.1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丰富急诊外科护士知识储备、操作能力,并促使其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教育;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思维能力
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需要护士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及精湛的操作技术,以及较强的临床思维、急救思维能力[1-2],因此,除了要给护士传输急救护理知识及技巧外,还需重点培养其临床思维与急救思维能力[3]。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中,多以传统的单一护理教学模式进行,忽视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影响培训质量,加之单一的专科诊疗方案已无法满足急诊外科患者需求,因此需进一步改进护理教学培训工作[4]。此次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教学培训的72名护士为对象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2~45岁,平均(35.61±3.78)岁;工作年限2~22年,平均(9.85±1.37)年;学历水平:24例本科及以上,12例专科。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急诊外科进行护理教学培训的36名护士作试验组,均为女性,年龄23~45岁,平均(35.70±3.82)岁;工作年限2~23年,平均(9.91±1.35)年;学历水平:25例本科及以上,11例专科。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急诊科护士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予以传统护理教学:根据教学大纲与内容要求,由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整理教学内容,选择科室内病例展开教学,并予以讲授及示教,内容包括急诊外科病症的护理知识与实操技能,每周1次。试验组护士予以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教学,病例选择与对照组相同,教学流程如下:第一步,进行课前准备工作。带教教师授课前5d,告知护士通过网络、书刊及文献等渠道充分收集疾病资料,并且准备发言的提纲,再于组内进行讨论。第二步,分组提问。根据病例涉及学科对护士进行分组,各学科分别设计4~5个问题,例如,在对脑血管意外类疾病护理知识与方法进行教学时,将护士分作5组:神经科组、营养科组、院感控制专科组、影像科组及急诊重症监护病房组,于课中进行轮换,并提出问题:脑血管意外常见疾病类型是什么?临床表现有哪些?体格检查内容及注意事项是什么?是否需要进行辅助检查,检查项目包括什么?脑血管意外的症状与哪些疾病相同?如何对脑血管意外进行鉴别?第三步,全员讨论。组织所有护士展开讨论,鼓励其积极发言,并且阐述各小组观点,全员讨论1次/周。第四步,进行归纳总结。当护士完成讨论后,带教教师详细总结此次教学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分析病例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争议点与共性难题,再对课程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点评护士发言情况,明确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及改进方向,对于正确护理措施予以肯定。归纳总结工作频率为每2周展开1次。
1.3观察指标
(1)考核成绩。教学培训结束后,分别组织两组急诊外科护士进行考核,考核项目包括理论知识、技能水平。其中,理论知识考核总分是100分,考核内容包括急危重症应急处理措施、护理常规以及注意事项。技能水平考核总分是100分,考核内容包括中心静脉置管、除颤术、心肺复苏、洗胃等。(2)临床思维能力。教学培训结束后,分别以《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评估表》[5]对两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循证思维(40分)、批判性思维(40分)及系统思维(40分)3个维度,共有24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量表总分12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临床思维能力越高。将其转换为百分制模式,临床思维能力十分好:81~100分;偏好:60~80分;尚可:41~59分;偏差:20~40分;较差:0~19分。(3)急救思维能力。设计急救思维能力调查表[6],分别对两组急诊外科护士的急救思维能力进行评定。该调查表包括重症监护思维(20分)、院前急救思维(25分)及急诊科救护思维(30分)3个维度,共有15个条目,各条目计1~5分,量表总分7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急救思维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考核成绩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临床思维能力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为(88.03±11.83)分,比对照组的(73.97±11.02)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急救思维能力对比
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急救思维能力评分为(67.48±6.96)分,比对照组的(58.40±8.16)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基于“多学科协作治疗”发展而来,为医学界的新理念[7-8],强调组织多学科专业人士对某种系统疾病展开讨论,并提出连续性、规范性及个体化干预措施,从而满足患者病情需求,提升其护理质量[9-11]。此次将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应用于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结果发现,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理论、技能考核成绩均比对照组高,提示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丰富护士知识储备,提升其操作能力。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平台,以急诊外科病例作为切除点,模拟多个学科的团队协作护理,通过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配合展开,并且兼顾急诊外科护士的个性化培训需求,有助于提升其护理工作有效性,具备处理护理工作中难题的能力,使其护理工作从模仿型成功转变为创造型,有助于提升护士综合能力,从而促使其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提高[12]。急诊外科临床思维模式有别于其他科室,强调面对急诊外科患者时,需准确、迅速判断其疾病类型,予以急救处理,挽救患者生命,因此在对急诊外科护士进行临床护理教学培训时,需重点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及急救思维能力[13-1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教学培训后试验组急诊外科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评分、急救思维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提示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思维能力[15]。以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展开护理教学活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护理内容,使护士充分了解多学科护理工作在急诊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并认识到急诊外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变化性、紧迫性、灵活性以及连续性,理解多学科诊疗的实践意义,从而促使其形成急救思维,加之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教学中鼓励护士进行组内、组间沟通,在培养其沟通能力的同时,增强合作意识以及能力,积极有效地处理急救护理问题,使急救护理工作思路愈加清晰,有助于提升其急救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多学科诊疗引领模式在急诊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丰富急诊外科护士知识储备、操作能力,并促使其临床思维能力、急救思维能力的有效提高。
作者:夏智军 罗明民 姜艳 刘振宁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