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急诊医学中蒙医药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急诊医学中蒙医药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急诊医学中蒙医药学研究

摘要:蒙医蒙药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急诊医学是一门应对突发性疾病和创伤,并迅速评估患者和作出临床决策,以挽救患者生命和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为目的的临床专业学科。通过对蒙医传统医学与现代急诊医学进行分析,结合蒙医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急诊医学,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治疗。

关键词:急诊医学;蒙医;蒙药;传统疗术

急诊医学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医学,与其他临床科室之间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但与蒙医传统医学的结合应用较薄弱。现浅析以下传统蒙医蒙药学与急诊医学的相关问题。

1蒙医、蒙药学与急诊医学

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所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藏医及印度医学的部分基本理论和中医学的知识,逐步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医学。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都以五行、五元学说为理论基础[1]。阴阳是我国古代用以解释自然界一切事物相互独立而又统一的朴素的唯物主义理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阴阳学认为宇宙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五元是指土、水、火、气、空这5个元素。五行是木、火、土、金、水等5个元素[2]。蒙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个部分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运用阴阳变化、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探求药物性能,并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确定治疗原则等方面。临床上可以通过阴阳变化、五行、五元等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演变。随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进入封建社会,处于萌芽阶段的蒙药知识也有了新的发展。据史书记载,公元1226年在蒙古军中瘟疫流行就有用大黄治愈的实例[1]。据拉施特《史籍》记载:当时的蒙古人不但应用哈迪尔(一种烈性药)、大黄、肉苁蓉、沙棘等多种药物。16世纪以来,随着蒙古经济的发展,由原来的口头传授逐渐转变为文字记载。元代呼思慧《饮膳正要》记载了不少蒙古族的饮食习惯和食疗配方。在17世纪,蒙医学家罗布桑丹僧扎拉散撰写了《泻剂提要及治寒方剂》、《25种方剂》2部书。18世纪,蒙古族医药学家伊希巴拉珠尔用藏文编著的《药物名录和认药白晶药鉴》,是一部内容比较丰富的蒙药学著作。随着人们对蒙药学的逐步认识及发展[3],随后又出现了很多《认药学》、《蒙药正典》等多个蒙药学著作,为今后掌握及发展蒙药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急诊医学是一门应对突发性疾病和创伤,并迅速评估患者和作出临床决策,以挽救患者生命和阻止疾病进一步恶化为目的的临床专业学科。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过程中的心肺复苏、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危重病、儿科急诊、灾害救援的学科范畴[4]。具有时间性、复杂性、条件性等特点。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及社会的需求,急诊医学发展迅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专科医学[5、6]。结合急诊医学的和蒙医学的临床特点对进一步发展急诊医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历史意义。目前,人们的传统意识是蒙医药在慢性疾病的研究较为广泛,临床应用及效果也较为卓越,但在急诊急救医学方面略显薄弱。如今,如何使蒙医学与急诊医学更好的结合应用是我们肩负的一个重要研究。

2蒙医、蒙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在古代,蒙古人常年在辽阔的草原上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长期与自然界的生物广泛接触,逐步发现了能够在医治疾病的药用植物、动物及矿物等,并不断提高、总结。而且蒙古人在骑马、射箭、套马、狩猎以及长期征战中经常遇到跌伤、创伤等内外伤。这成为传统蒙医学的发展形成了环境和条件。在长期的征战中,一些军医积累了战地急救伤员的丰富经验。《新元史•布智儿传》中记载成吉思汗西征时大将军“布智儿从征回回等国,身中数矢,太祖亲视之,令人拔其矢,流血过多而昏厥,太祖命取一牛,剖其腹,纳布智儿于牛腹,浸热血中移时逐醒”[7]。《元史》中记载,“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腹,闷绝复苏曰:得血竭饮之,血止可生”[8]。《四部甘露》中记载血脉受伤流血不止则用金烙铁或铁烙之。这种方法虽比较原始的,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相对无菌,且解决快、有利于结痂等优点。《清史稿》记载:“清代有一位侍郎齐召南堕马,伤首,脑出。蒙古医士以牛脬蒙其首,其创立愈”。另外,史料例还有失血性休克,大量饮服酸麻奶急救,内腹血竭急救等记载[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政府先后多次组织力量,对国内蒙药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资料搜索,现已知蒙药资源有2000余种,其中植物药1400余种、动物药400余种、矿物药100余种、其他药100余种[2]。从传统的蒙药用法到目前的多种剂型改革,蒙药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在急诊急救中比较常见中毒症,包括食物毒、药物毒、酒精毒等多种中毒,在蒙医学中早有记载,本病以毒性物质经口服,与皮肤接触,或经呼吸道吸入毒气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中毒的病症。其范围广,种类繁多,临床亦较多见。中毒症以解毒,调理三根(三根即为蒙医基础理论中的赫依、协日、巴达干,为人体赖以进行生命活动的三种能量和物质基础)为原则。首先宜投解毒汤或二十五味大汤散反复口服,则毒性小者可解,毒性大者可收敛。如毒邪降于心则以宁心解毒为原则,投以七珍散,与上述主剂交替服用,降于肺则以止咳解毒为原则,投以冰片九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降于肝则以益肝解毒为原则,投以红花十三味散与主剂量交替服用。降于脾则以健脾解毒为原则,投以丁香十一味与主剂交替服用。将于肾则以补肾解毒为原则,投以沙蜥十六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降于胃肠则以清胃解毒为原则,投以石榴十四味散与主剂交替服用。

3蒙医传统疗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3.1催吐:催吐为利用具有引吐作用的药物来刺激消化道,通过呕吐祛除毒物的一种疗法。患者不宜洗胃或无条件洗胃时可进行此方法。催吐过程包括配方、用法、洗胃、催吐量、辅助治疗等5个内容。根据病人的体质决定洗胃的程度、催吐量及其他辅助治疗等。

3.2放血疗法:放血疗法是指在一定的部位,将浅部脉道(静脉)切开或穿破,进行手术放血,借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血热性头痛时可在前额脉(位于前额正中线发际下0.3寸处)进行放血疗法;在枕辫脉(位于鬓角上)进行放血疗法可治疗癫痫、昏厥、胡言乱语、下肢无力、剧烈头痛、牙痛等疾病。

3.3罨敷法:罨敷法是利用药物或物品,敷于人体表面的某一部位或穴位,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法。例如鼻衄不止,宜用星水(星夜时所取之水)和水潭底的黑泥浆,在前额两眉间与脑后枕骨部冷敷。急诊就诊中亦有部分患者牙痛,口服止痛药效果欠佳的患者。若血热齿痛及赫依齿龈作肿者,可用星水或水潭底泥浆冷敷。

4总结

蒙药及蒙医传统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需求,对蒙医蒙药的发展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能否在急诊急救中进一步广泛应用是我们下一步准备研究的重要课题及任务。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医学者们共同不懈的努力,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治疗空间。

参考文献

[1]中过医学科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2]蒙古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医学卷》编辑委员会委员.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52-5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蒙药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3-5

[4]沈红,于学忠,刘中民等.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4

[5]邵孝铁,蒋朱明.急诊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6

[6]籍文强,侯云生.急诊医学的特点与发展方向[J].临床误诊物质,2004,17(7).

[7]新元史•布智儿传[M].第26卷,中华书局

[8]元史•张禧传[M].第25卷,中华书局,1976

[9]伊光瑞.内蒙古医学史略[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3,18-41.

作者:吴超群 巴特金 王立明 白玉亮 李海 朝鲁巴根 单位: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