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建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种种影响,比如砍伐植被破坏原始地面生态、建筑垃圾占用耕地破坏土壤、粉尘废气污染、噪音污染、水资源污染。与此同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施工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共创美好蓝天。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施工中对环境影响的来源
1.1砍伐植被
我国幅员辽阔,城市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公路、铁路将这些分散的城市紧密连接起来。其中中东部地区的公路、铁路网线尤为的密集,这些密集的网线大多数路段穿梭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林地、耕地、山地里。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房产项目的开工致使城市周边林地耕地被征用。从实景地图上看,以往的翠绿,变成了一片裸露的土壤。
1.2固体废弃物
建筑项目施工中固体废弃物来源众多,施工返工、施工损耗等都会产生固体废弃物,但最主要还是来源于拆除工程。比如,房屋建筑的翻新重建拆除,产生大量的混凝土块、砖块、砌块、废弃金属、木头、塑料、玻璃等。还有道路拆除工程,原始路面的拆除同样产生大体量的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等。
1.3粉尘、烟尘
施工项目工地现场经过平整场地、土方开挖等工作后原始地面被松动,裸露的土壤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温度高、气候干燥、起风时粉尘越严重。拆除工程、爆破工程、土方工程作业产生大量粉尘。堆积在项目施工现场的水泥、砂子、石子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施工中模板、钢管等随意高空抛扔都会激起大量的粉尘。施工现场燃烧会产生烟尘。施工机械会产生烟尘,尤其是机械效率不高的机械,如柴油机械等[1]。
1.4污水、废水
建筑工程项目城市地铁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常采用的地下连续墙和桥梁、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时常采用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需要大量的泥浆,施工结束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施工现场的混凝土搅拌,模板的冲洗和出入口出的冲洗槽产生的污水。基坑土方工程或地下土方工程中由于大量的机械化作业,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机油、柴油、汽油等泄露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房屋装修过程中含有油漆、有机溶剂等的污水等[2]。
1.5噪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基础工程作业打桩机产生的噪声、震动。城市轨道等地下工程大型掘进机械作业时产生的巨大噪声、震动。其他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比如,混凝土振捣机械、运输车辆、挖掘机械、破碎机械等。施工现场敲击碰撞产生噪音,比如,模板安装、模板拆除、脚手架搭设、混凝土卸料等。还有钢筋制作,木材加工等都会产生大量的噪声。
2施工中导致的环境问题
2.1砍伐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大量的土方工程砍伐植被破坏地表生态,土地原来附着的草皮树木被挖出导致城市周边的绿化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可能导致周边的空气质量变差。再者土壤颗粒缺少植物根系的稳定后,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山区城市大面积的山坡切土也同时也埋下了滑坡泥石流等重大安全隐患。这一点在我国四川、重庆、福建闽北等山区城市显得更加的严重[3]。
2.2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固体废弃物比如混凝土块、砖块、沥青混合料块具有体量大、难降解的特点。作为建筑垃圾集中堆放起来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沥青混合料当中沥青等有害物质的存在还会破坏周边环境的土质和地下水。废弃玻璃的堆积掩埋同样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由于玻璃制品长时间堆积不降解并和地下水接触会析出钠离子和一些重金属离子,钠离子会改变水的PH值增大,重金属离子直接破坏水质,污染地下水。
2.3粉尘、烟尘的影响
粉尘、烟尘主要会导致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多,产生大量PM2.5形成的雾霾,影响大气质量。施工项目现场燃烧产生的烟尘中除了含有一部分悬浮颗粒物外,还包括一系列的有害气体成分。比如,泡沫、塑料的燃烧会产生二噁英,甲苯,氯化氢等有毒气体,长时间大量吸入会对呼吸道等系统机能造成伤害。
2.4污水、废水的影响
据调查,大多数的施工企业曾经有过将施工所产生的污水、废水就近排入江河湖渠里面经历。有一部分污水、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砂,比如上面所提到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产生的泥浆污水、工地冲洗等产生的污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中浑浊自然水体,加大自然水体的含泥含砂量。有一部分污水、废水中含有油、油漆、有机溶剂等,这类污染物严重的会直接导致水体植物、动物的大量死亡,破坏自然水体的生态。也有可能渗入地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资源[4]。
2.5噪声的影响
城市道路、房建、管道等工程项目施工产生的噪声主要是影响附近居民休息和干扰正常的学习、工作,附近居民投诉项目工地噪声的事件比比皆是。远离城市的野外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施工产生的噪音主要是影响在周围活动的动物的正常繁衍休憩。2018年就有报道称湖北荆州36尾长江特有珍稀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鲟竟因施工产生的噪声和震动惊吓而死亡,还有一些鸟类由于施工噪声而迁徙、死亡的报道屡见不鲜。
3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3.1建筑施工植被砍伐的应对策略
首先,项目工地选址尽可能的避开林地山地耕地等选择荒地。如地处山区城市无法避开的话,那么要做好文明施工管理、水土保持和生态再造等工作。比如,规划开辟好专用施工进出场道路,施工车辆进去不对其他周围植被进行肆乱的碾压。地面原有的树木可以先移栽,待施工基本完成的时候可将树木移栽回来,同时做好原土覆盖的绿化工作。工地周围规划好排水降水设施,防止现场积水过大携泥带砂造成水土流失。山坡切土的边坡及时用尼龙网或钢筋网进行挂网,必要时可采用土钉锚杆,同时喷洒草籽薄膜覆盖,防止坡面风化。
3.2建筑施工固体废弃物的应对策略
针对固定废弃物的处理,如果是施工损耗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我们应当做好施工材料管理把损耗降到最小,尽可能的减少这部分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对于固体废弃物最理想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再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块可以进行破碎、筛分处理技术指标满足要求可用于市政道路的水稳层。当下我国混凝土块回收利用技术已经很成熟,出料率高、成本低、节能环保,很许多项目工地特别是城市道路的重建、白改黑等工程中早已实践运用,效果非常明显。除此之外还可以破碎、筛分、进一步加工处理制成砌块砖体。废弃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清除杂物、回炉重造。废弃木材回收造纸或者加工制成其他复合型板材也是很好的利用途径。金属型材回收按材质分类回收重做。不可回收的部分和其他不可回收的固体份废弃物一起按规范标准进行集中处理。土渣土堆,根据城市地形地貌选择洼地、荒地集中填土,避免占用良好的土地资源。
3.3建筑施工粉尘、烟尘的应对策略
粉尘、烟尘的治理,首先要强化施工企业的自我管理意识。其次,做好施工现场管理,将粉尘、烟尘的治理措施落实到位。项目工地范围内可布置粉尘、烟尘监控设备,设置显示屏实时显示现场粉尘、烟尘浓度,并设定阈值,超过阈值上限必须进行停工整改,整改完成方可进行复工;现场道路在施工队伍进场前做好硬化工作,道路两侧裸露的土壤进行绿化覆盖,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选择塑料薄膜覆盖;工地出入口处设冲洗池,避免进出车辆携渣带土,土方施工机械离开工地时必须经过冲洗池冲洗方可出项目工地,土方车辆严禁超载,并且覆盖,防止土渣散落;堆在施工现场的土堆、砂石、水泥等应做好覆盖,对于扬尘作业,可进行洒水降尘;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比如预制拼装技术,从根源上减少粉尘、烟尘的产生;对于拆除爆破工程可采用水封爆破法、高压水枪、水幕帘降尘。
3.4建筑施工污水、废水的应对策略
污水、废水排放严格按国家规范标准排放,并对排放的污水、废水水量、水质进行监测。工程项目开工进场前应绘制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图,并施工完成,保证施工现场的有组织排水。施工现场污水的最后出口处及搅拌机前台、项目进出口处冲洗池应设立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可向市政污水管网排出,并设专人清理沉淀池。提倡节约用水,减少生活废水和水资源浪费,尽量使用无磷洗涤剂清洗餐具,临时食堂按规定设立隔油池。现场办公区域及生活区域设化粪池,污水集中排放。施工现场易锈蚀材料必须入库存放,防止产生锈蚀污染水质。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用作土方回填,以免污染地下水。对于基础工程等采用泥浆护壁桩工艺做法时,必须修好泥浆池,保证泥浆不向外泄露,待泥浆利用完毕,可在泥浆池进行沉淀处理或将泥浆集中抽取晒干集中处理。
3.5建筑施工噪声的应对策略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监测,在工地现场设置显示屏实时显示噪音分贝值,根据显示数值,凡超过规定标准的,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整改。城区作业时,施工现场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禁止晚二十二点至晨六点之间的期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强噪音作业,比如钢筋切割、木材加工、混凝土搅拌等,可以选择在工厂车间预制加工,如必须现场加工作业,须在加工棚内操作,减少噪声的扩散。不可避免的切割、打磨石材地面、搬运钢模板及敲打,尽量避免在周围居民休息期间作业。选择作业产生噪声小的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比如在打桩的时候可以用压桩法代替锤击法,模板工程可以用铝模代替传统的木模板等。对于野外作业时,做好周边生态的调查,如果有对噪音、震动敏感的动物,须做好场界周围的噪音防护工作,修建防护林,防噪围挡。
4总结
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起来,行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不矛盾,可以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阚瑞安,杨虎城.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5):63-64.
[2]冯健明.探析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及防治措施[J].江西建材,2016(3):89-90.
[3]张立娟,刘晓璐,乔春蕾,等.绿色浪潮背景下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问题及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32(2):66-69.
[4]肖绪文,罗能镇,蒋立红,等.建筑工程绿色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何福云 柯烨珍 陈龙 单位: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