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筑专业教学中运用

摘要:中职建筑施工课程是建筑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中职建筑施工教师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应该积极地转变学习理念,鼓励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参与专业实践学习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建筑施工技能。因此,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探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职;建筑施工;教学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中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行动为导向来参与建筑施工学习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本文就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中运用进行初步探究,对于中职建筑施工专业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中的运用情况

中职建筑施工教师只有认真分析行动导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收集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力的专业学习指导,激发学生建筑施工专业课学习的积极性。

(一)学生行动导向学习过程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教师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会发现,部分学生建筑施工理论学习基础较差,进而导致学生在面对专业实践学习内容时不能准确把握建筑施工学习过程。学生不能做好自我管理,不能配合同学完成组内的建筑施工自主探究实践学习任务。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越差,学习积极性越低,学习自卑心理越强。行动导向学习本该是提高学生互动效率的学习活动,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畏惧学习困难,进而导致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不愿意积极表现。同时,部分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态度不认真,更不愿意做好自我管理,在课堂行动导向学习过程中交头接耳。这种教学情况是极其不乐观的,教师也应该反思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分析其原因,进而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提高学生建筑施工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此外,部分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同学就专业知识学习交流,看不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更不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共享。比如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CAD绘制命令,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速完成学习任务,但是部分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快速完成学习任务。由此可见,要增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帮扶其他同学共同进步。老师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及时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材料收集、理论探究、施工工艺分析、施工技术员体验学习等学习任务。[2]

(二)中职建筑施工教师不重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

良好的专业实践学习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必要过程,老师在实际的建筑施工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学生在行动导向学习过程中的专业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快速优质地完成实践任务。究其原因,多数学生不愿意深入施工企业参观学习,更不愿意接触施工环境。虽然部分学生愿意跟随教师认真学习,却做不到总结实习所遇困惑,向教师或同学提出问题,更不能做到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选择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建筑施工学习活动,行动导向学习效率较低。老师无法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每个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只是通过学生干部或个别同学侧面了解了同学的学习情况,显然是不够的,从而无法为所有同学提供有力的实践指导。因此,作为专业课老师更应该改变常规的传统教学手段,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积极提高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建筑施工专业课学习的热情。[3]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领域有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中职教师应该积极分析运用策略,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借助BIM软件、REVIT软件等来实现三维建筑信息建模,进而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

(一)开展施工工艺学习活动

中职教师要想提高建筑施工教学效率,就应该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施工流程,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施工工艺来完善技术实施细节,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比如在基坑开挖的施工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微课引导学生熟悉最基本的施工流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基坑开挖的施工流程视频,并让学生总结施工流程,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学习引导下,会认识到基坑开挖需要经历“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基坑分层开挖—基底检查、处理—基坑垫层及基础施工”的施工流程,并尝试思考如何落实具体的施工工作。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工具来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堂引导,才能更好地启发学生思考建筑施工学习问题。教师可以继续为学生引入学习重点,为学生播放具体的施工工艺,进而让学生理解如何完成具体的施工工作。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也会逐步认识到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逐步理解“基坑开挖前做好施工测量工作,在基坑四周放出基坑开挖线,确定基坑开挖范围”“按照基坑施工要求,清除地面堆土及妨碍基坑开挖的障碍物”“基坑开挖之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系统,在基坑顶外缘四周应向外50cm处设置高30cm的防水埂,在适当距离处设截水沟,避免因雨水浸泡影响坑壁稳定。”等施工准备工艺流程。学生在亲自分析视频中的施工工艺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具体的施工工艺,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学习工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基坑开挖的具体过程,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要根据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放坡分层开挖”、如何根据现场实测开挖深度来设计“开挖至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基层底部约为3.48m,并在涵洞两侧主体内侧2m范围内多挖深1.03m,涵洞主体外侧3m范围内设计标高应与涵洞主体两侧标高一致,放坡坡比为1:0.33。”等具体的施工内容。学生在视频学习分析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施工工艺的印象,还建立了对施工工艺分析的兴趣。[4]

(二)开展行动导向小组学习活动

行动导向学习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中职建筑施工教师应该分析行动导向学习在中职建筑施工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并采取适合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建筑施工学习热情。只有保证行动导向学习行动小组分组合理,才能更好地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建筑施工探究欲望。中职建筑施工教师首先应该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让学生在不同的行动小组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中职建筑施工教师应该定期更换行动小组成员,从而保证所有同学具有平等的交流学习机会。其次,中职建筑施工教师在设计行动导向学习小组时,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互相独立的学习行动小组空间,进而使得所有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了解不同的建筑施工知识。在此过程中,中职建筑施工教师要充分调研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熟悉的行动小组环境中掌握建筑施工知识。中职建筑施工教师要不断地尝试提高学生之间的默契度,进而使得所有学生在建筑施工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教师可以分别让学生掌握具体的施工技术,并启发学生思考不同工作技术之间的联系。比如在涵洞的施工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多个行动导向学习小组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师可以设计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工程学习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墙身顶板模板安装学习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承插型盘扣式满堂脚手架施工学习任务、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防水学习任务等具体可实施的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探究。例如,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承插型盘扣式满堂脚手架施工技术”的行动导向学习过程中,中职建筑施工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合理的学习行动小组,让学生分别明确自己的分工,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分别承担“放线定位→放置底托→立杆→纵、横向扫地杆→第一步纵向水平杆→第一步横向水平杆→第二步纵向水平杆→第二步横向水平杆→竖向斜杆→安装可调顶托→布设模板底纵横向方木→安装底模”相关学习材料的收集任务。学生在分别负责材料要求、施工方法分析、质量要求探究、安全注意事项、现场安全保证措施等学习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脚手架设置的基本工艺,还可以熟悉施工过程中的每项具体工作,进而让学生认识到基建工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中职建筑施工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教学指导,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并与教师进行积极地互动,进而使得整个行动导向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愉悦、平等、自由。比如当学生学习剪刀撑的施工工艺时,行动导向学习小组需要自主了解“搭设完成模板支撑架四周从到顶连续设置竖向剪刀撑,中间纵横向增加剪刀撑,横向剪刀撑间距为3.7米,纵向剪刀撑间距为4.5米,(每道腹板及两边各一道)”“通过顶托调整标高,铺设底模。中间水平剪刀撑设置间距4.8米。剪刀撑的斜杆与地面夹角应在45~60°之间,斜杆应每步与立杆扣接。”“模板支撑架应设置连墙件。按照位置测量放线模板控制线,并按照要求铺设方木及模板。”的施工过程,并分析如何借助以上操作来保证支架稳定的。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时间材料,引导学生提高动手实践能力。[5]

三、结语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中职教师应该积极创新建筑施工方案,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施工工艺、施工原理,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中职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分析施工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并尝试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施工岗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冯社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的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6):159.

[2]林生峰.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技工学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5):48-49,52.

[3]冯社鸣.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建筑类课程中应用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才智,2018(4):27.

[4]邹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识读建筑施工图(抄绘)》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6):150-151.

[5]李波.“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建筑施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1(4):41.

作者:钱晓琴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