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心理康复治疗效果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心理康复治疗效果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心理康复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施行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时间范围锁定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从此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进行分析。将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两个不同小组。采取常规方式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参比组,采取心理康复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试验组。分析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结果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阳性症状评分和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好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心理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水平,改善睡眠质量,优化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心理康复治疗;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临床疗效

精神分裂症在医学上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的精神障碍,包括个人的感知觉、情感与行为的异常[1-2]。病因和病机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妊娠情况、后天环境等多因素作用有关。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幻觉、思维混乱、焦虑、抑郁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残、自杀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5]。临床上治疗此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支持治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以药物治疗为基础,治疗效果较好,但单独使用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复发,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6-7]。为探索更有效、更稳定的治疗方式,本次研究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施行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展开调查。以随机信封分组法对纳入研究患者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20)和试验组(n=20)。参比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有8例,女性有12例,其中年龄最轻者为28岁,年龄最长者为74岁,平均年龄51.02±3.89岁;病程最短者为1个月,病程最长者为6个月,平均病程3.49±0.71个月。试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有9例,女性有11例,其中年龄最轻者为29岁,年龄最长者为73岁,平均年龄50.94±3.91岁;病程最短者为1个月,病程最长者为6个月,平均病程3.52±0.68个月。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之间进行比对后,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研究对比。纳入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临床诊断标准,且首次发病患者;病程不超过6个月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订协议患者;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患者;各项临床资料齐全且记录完整患者。排除标准:未接受相关检查确诊患者;近期使用抗精神类药物治疗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有药物依赖史患者;参与其他研究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调查患者。

1.2方法

参比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常规方式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使用利培酮(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76,规格:1mg×20片)进行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每次口服1mg,每日给药2次。第2d可增加给药量为每次口服2mg,每日给药2次。第3d可增加给药量为每次口服3mg,每日给药2次。之后维持剂量同第3d一致,具体可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和病情合理调整。试验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方式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康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常规方式治疗与参比组一致。同时,为患者展开心理治疗。①医护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后,以热情温和的态度迎接,为其讲述院内环境,增加熟悉度,快速适应院内环境;与患者展开交流,了解引起患者精神分裂的原因,针对具体原因设计科学的心理治疗方案;利用成功案例,激励患者自信心,呼吁患者勇敢面对疾病,树立康复信念,积极配合临床治疗。②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家属及其家属讲述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知识和治疗知识,如病因、病机、典型症状、危害等,以此提升相关认知水平,做好心理准备,便于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工作;医护人员需要与家属协商,保证患者身旁有人看护,规避加重病情的影响因素,保障患者平稳恢复;合理规划患者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对于入睡困难患者可按照医嘱使用助眠药物,帮助患者入睡,保障睡眠质量;可以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减少依赖性。③医护人员需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不良情绪来源,及时有效排解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形成良好心态,利于病情恢复;合理纠正患者不良信念或思维,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利于病情稳定。④因患者属于首次发病,相关经验不足,医院可以组织病友交流会,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参加,与病友间互相交流心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态。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临床疗效进行统计。①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前者采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forassessmentofpositivesymptoms,SAPS)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90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后者采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caleforassessmentofnegativesymptoms,SANS)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120分,分值越低症状越轻。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oflifescale,QOL)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100分之间,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③睡眠质量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21分,分值越低睡眠质量越好。④心理状态:分为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两种状态,前者使用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100分,分值越低抑郁状态越轻;后者使用焦虑自测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估,分值介于0~100分,分值越低焦虑状态越轻。⑤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疗效,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消失,且精神状态显著恢复;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有所改善,且精神状态有所恢复;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相应症状和精神状态均未见变化。临床疗效为前两者占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心理状态、临床疗效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检测,其中阳性症状评分等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作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例(%)表示,作x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后,当出现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和心理科常见一类障碍[8]。流行病学显示,此障碍的患病率较高,无显著性别差异。9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于15~55岁,男性一般发病在10~25岁,女性一般发病在25~35岁。典型症状包括幻觉、错觉、思维混乱、行为和思想异常等组成的阳性症状和焦虑、抑郁、睡眠障碍、攻击暴力、自残、自杀等组成的阴性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困扰[9-11]。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不同的治疗效果。利培酮片是一种新型治疗药物,属于苯丙异恶唑衍生物,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利培酮。利培酮属于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够竞争性拮抗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减少此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以此达到抗精神病性症状的效果[12-15]。但患者用药后,可出现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口渴、头痛、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舒适度。在此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心理康复治疗是一种优秀的治疗方式,通过热情迎接患者,讲述院内环境,促进医患友好关系;了解精神分裂原因,制定科学心理治疗方案;讲述成功案例,激励患者自信心。通过讲述相关知识,提升认知水平,增强治疗依从性;建议家属看护,规避影响病情因素,提高治疗安全性[16-17];纠正不良作息习惯,保障睡眠质量,必要时可遵医用药;进行适宜康复训练活动,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状态。通过与患者多交谈,合理排解不良情绪,促进健康心态形成;改正患者不良信念,树立正确三观,利于病情稳定。通过组织病友交流会,实现病友交流互动,增强自护能力,稳定患者心态[18-20]。经过此方式治疗后,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保障睡眠质量,临床治疗价值较高。通过对上述数据研究发现,试验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阳性症状评分和阴性症状评分均比参比组低;试验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比参比组好;试验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态比参比组优;试验组首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参比组高。综上所述,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心理康复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减轻患者幻觉、错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睡眠质量,减少负性情绪。

作者:张京学 纪娉娉 梁淇凯 单位: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