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民族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民族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围绕核心素养确立更明确、科学、系统的课程教学目标,这更有实际意义。文学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方面,要有问题意识,使课程目标更加明确,课堂效率更高;学生思维培养是难点,需要侧重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文学思维能力,在思维的深刻性、丰富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性质方面加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民族院校
文学课程改革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基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提出核心素养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包括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六大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围绕着“核心素养”进行重新修订。其中高中语文新的课程标准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2018年1月,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关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质量标准基本是围绕2016年颁布的核心素养六项内涵和三大方面在中国语言文学方面的具体展开。可见,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标准已经在核心素养的范畴下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有条不紊地展开,涉及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民族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基于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维度关键在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三个基本环节具体展开。教师素养是决定课程改革的核心要素;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推行翻转课堂模式,设置由课程标准——章节设计——考核评价构成的课程链条环节;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主要包括两种能力培养:汉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文本解读能力。难点是促进学生文学学科思维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教师素养:是决定课程改革进展的“核心”要素
在后现代课程与教学中,教师是领导者,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只有具备较高核心素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高核心素养的学生。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基本的教学要素中,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关键因素,教师可以因学生的差异性而调节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因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巧妙设置教学环节,正确引导学生。教师的核心素养涉及“关键能力”,包括运用文化、技术、社会的工具进行沟通的能力;主体自律的行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能力层面包括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内因指的是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相关能力、态度情感等综合素养。外因指的是教师和他者的沟通合作关系,包括和学生、领导、同行、家长的沟通。内因是根本,起决定性作用,教师个体具有较高的素养,才会获得外在关系层面的广泛认同。思维根本论认为,由认可和欣赏而形成的人际关系是最有价值的关系。可以说,提高双语专业文学课程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是保证良好沟通的有效途径。在学生对教师个体形成情感认同之后,往往会把对教师的兴趣迁移到该教师讲授的这门课上,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提高自身核心素养,是一个由内至外的过程。外在要为人师表,着装大方得体,有上课的仪式感。作为双语专业文学课教师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内在素养的提升。同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汉语言文学类课程对教师语言面貌的要求更高。首先要注意汉字、词语的正确读音,纠正不良口头禅习惯。例如,“这个”“那么”“也就是说”等有规律地重复,教师语言啰唆、不连贯、重复都会影响学生对课堂有用信息的吸收程度。教师要注重锤炼语言,备好课之后要把语言备好,教师语言要简练、通俗、流畅。文学类课程如果能形成幽默或富有激情的语言风格,会对学生更有感染力。教师内因层面包括教学理念、专业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积累和更新。教学理念主要指不断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旧有的观念,勇于改革教学;文学专业能力涉及教师对本专业了解和研究的程度,最基本的是文本解读能力;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要把相关内容设计好,尽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给他们。也就是说,老师准备的课程不仅要好吃,有营养,还要好看,让学生有食欲,使学生乐有所学,更会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过程的确需要精雕细摹,对于相关延伸尺度、教学内容深度、教学方法丰富度的把握,教师是应该能够掌控的。
二、课堂教学:以解决文本问题出发,规划课堂模式,设计教学环节
目前,核心素养与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衔接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大学课程与核心素养理论对接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长期以来,大学阶段文学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课程目标围绕学科原理、公理和普遍性的主题在知识、能力、态度、情感等层面拓展。文学类课程教材编订以文学史纵向的知识框架为内容,缺少学科能力和学科思维的考量。引入核心素养的理论探讨课程目标,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有助于促进大学文学类课程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规范化和系统化。课堂教学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包括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要素。民族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类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改革在适度增加课堂讨论法、谈话法和读书指导法之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感悟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运用读书指导法,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别有新意,培养了文本解读能力。如何开拓出更多的视角,使分析更具学理性,这些问题还需要教师落实本学科核心素养,要有切实的方法和整体设计。探索出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如登山观景法、典型人物图像法、作业优选承传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要设计好一堂课需要准备课前布置、课堂讲解、讨论、小结、课后作业、反馈评估等教学环节。各个环节的展开要有条不紊。以现代文学课程鲁迅小说的讲解为例。鲁迅作品的讲解共计6学时,其中可以设计讨论环节。讨论课能够赋予课堂以生机活力,促进思想的生成,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面,教学改革之后向学习过程倾斜,以前平时成绩构成比是3∶7,目前是4∶6,增加了文本讲读、背诵和测验。改革之后明显减轻了学生期末的复习负担,平时的考核环节丰富充实了平时的学习内容。评价方面还可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有助于促进教学反思,学生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诚然,民族院校文学类课程教学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来说,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不高、数量不够,尤其是现代文学作品。由于现代文学文本历史年代感较强,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导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课前布置思考题,课堂展开讨论,每天十分钟的讨论环节对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感悟力都有促进作用。学习每个作家前要布置课前阅读篇目,留思考题,上课的时候围绕思考题展开。让课堂翻转起来,才能激活文学课堂的生机活力。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学课程教学和第一语言课程相比,要更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科思维的培养与提升。教师可以设置朗读环节,准备好朗读的篇目段落,在对字词精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三、学生思维:促进文学学科思维发展与创新思维形成
建构促进思维品质提升的教学模式,是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核心素养理论接轨,是需要解决的难点。如果说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点问题,那么学科思维的培养则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难点。思维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从思维根本性的角度讲,一件事物或一个人的发展“是穿越,还是被限制,是完全由对事物内在联系认识的程度所决定的,是由对事物发展规律掌握的程度所决定的。是由对事物决定因素的洞察程度所决定的。”培养学生的文学学科思维,关键是了解文学学科思维和哪些内在要素有关,这些内在要素和学科思维的关系怎样,哪些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文学思维有什么内在的发展规律。文学学科思维主要指的是理解并学习文学作品中的文学思维,借助逻辑思维对之进行学理性分析。文学思维涉及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文学思维具有深刻性、丰富性、敏捷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性质。老舍的语言具有较强的形象性,《骆驼祥子》中以“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比喻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以“老鸦是一边黑的,他不希望独自变成白毛的”描述堕落的祥子的心理状态。学习作家语言的形象性,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事物的描述更加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对作品主题的正确理解和结构的条理性、严谨性。经典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形象的语言,而且结构严谨,从文本的结构和主题表述中体会文本的逻辑思维,学习表达的条理性。例如,小说《围城》就是围绕主人公方鸿渐被围困在婚姻的围城、职业的围城和人生的围城又不断突围的过程,展开的故事情节,主题明确,具有较强的内在逻辑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的转型,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嬗变。相应地,从不同的认识视角出发,对于作家、作品和人物的认识评价出现差异。每个人物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从后现代的视角解读人物,不仅评论家的评价标准发生嬗变,作家创作的视角和价值标准也在发生改变,作家不再以“高于生活”的视角进行创作,常以平等的视角或者“低于生活”的视角描述各阶层人物,这能更贴近底层人物内心,使当代作品的人物相对于现代作品更加真实感。在解读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倾听不同的评价声音,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理论使教学得以在同一个规范、科学、系统的层面展开对话,运用核心素养理论可以深入探讨学科教学中的核心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民族院校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来说,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因素;在授课模式上要有问题意识,确立“课程目标——板块设计——学习评价”环环相扣的课堂链条模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培养学生文学思维能力,在思维的深刻性、丰富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方面予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徐高嵩.民族院校第二语言文学课程学习背景调查及教学对策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7
[2]房继现.思维根本论[M].沈阳:沈阳出版发行集团,2017
作者:王雪 单位: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