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移动学习对英语精读课程改革的启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移动学习对英语精读课程改革的启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移动学习对英语精读课程改革的启示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英语精读课程已经不需要拘泥于传统课堂。本文首先从人们讨论较多的三种移动学习: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入手,介绍了这三种移动学习的起源及发展,接着描述了国内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且提出了英语精读课程改革的思路:翻转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角色变化,教师不再主导课堂;调整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键词:大数据;移动学习;英语精读课程改革

2010年以来随着可汗学院的广泛传播,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甚至成为“两会”的新风尚。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提出网络共享免费教育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建议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今后改革的一个重点;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陶夏新提出要借助MOOC促进教育公平;深圳政协委员、民盟深圳市委会建议加快发展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移动学习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obileEducation”研究项目,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Keegan)在2000年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那么什么是移动学习呢?AlexzanderDye在MobileEducation-AGlanceattheFuture一文中给出了定义: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移动学习之所以会产生并被人们接受,一方面得益于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所以没有大段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来学习,人们需要的是短时间、随时随地就能获得快乐的学习,而移动学习便能满足所有的这些需求。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人们讨论较多的移动学习有三种: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

1移动学习

1.1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是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率先发起的,他希望通过60秒的课程让很多非专业人士了解化学知识。微课这一概念于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Penrose正式提出。Penrose把微课称作为“知识脉冲”,他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这种短时间的微课能够与传统的长时间授课效果一致。在我国,“微课”概念最早是由佛山教育局教育信息中心的胡铁生老师率先使用的。“微课”的要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及教学反思,这些要素相互支撑,共同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合理的信息化资源。

1.2MOOC

MOOC,即MassiveOpenOnlineCourse,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我们也称之为“慕课”。有两个开放课程为MOOC这一新课程模式奠定了基础,一个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DavidWiley教授开设的“IntrotoOpenEducation”课程,还有一个是加拿大里贾纳的AlecCouros教授开设的“MediaandOpenEducation”课程。MOOC课程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cMOOC,另一种是xMOOC。cMOOC是基于GeorgeSiemens提出的连接主义理论,其课程具有“连接与合作”“学习网络化”“融入课程”“分享经验”“参与讨论”以及“学习群体分散化”等特点;xMOOC是由国外顶级大学发起,课程教学形式与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较类似,不过计算机网络代替了教师,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进行教学设计、微课录制、考核等。教学模式多采用视频讲座、项目测试、在线讨论等。

1.3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是为了帮助一些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来校上课的学生的。而真正引起国内教育研究者关注翻转课堂的原因则是2011年可汗学院发起人萨尔曼•可汗在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上的一个题为“用视频重塑教育”的演讲。2013年2月26日我国主流教育媒体《中国教育报》以“一个人的网络教学震动了世界”为题全面评介了美国可汗学院的视频教学。我国教育专家在推介“翻转课堂”的同时,结合多年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教训,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之路,使认识与实践均不断深化。关注的问题集中于三个方向:对“翻转课堂”本质的认识、“翻转课堂”的适应性研究和配套技术研究。

2移动学习对英语精读课程改革的启示

2.1英语精读课程的性质与设计理念

英语精读课程是依据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为旅游英语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目标是传授语言知识,综合训练语言技能,使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在旅游业的工作岗位上和社交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旅游业岗位职责的要求。英语精读课程设计的理念是以英语运用能力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切实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突出课堂练习与课后实践,以实践促学习,提高学生自我复合的能力,塑造创造式的学习行为,构建人性化的教学模式。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丰富学生课后学习内容。强调“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

2.2国内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的英语教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大学英语教学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在专家及教师们的呼吁声下多多少少会进行一些教学改革,偶尔也会使用互联网此类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然而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却很少会进行改革,教学模式比较陈旧,往往都是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有时会用到多媒体,但往往都是播放与课文相关的PPT,偶尔也会播放一些英语的视频;学生养成了非常被动的学习习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没有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或者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的意识;教师往往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虽然英语专业学生人数相对于大学英语的学生人数来说会少一些,但是也基本达到30人左右,这样的人数对于语言学习来说还是非常多的,一节下来,每个学生最多也就能轮到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2.3英语精读课程改革思路

2.3.1翻转课堂,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英语精读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知识点,学生接受并在课后完成相应的练习,然而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有的学生经过一次课后并不能完全理解知识点,外向的学生可能去询问教师,但是一些内向的学生可能就会放弃,因此教师并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然而翻转课堂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先自主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询问教师。先学后教,依学而教是翻转课堂的特色和优势所在。2.3.2角色变化,教师不再主导课堂。在改革后的英语精读课堂中,教师不再主导着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先自主学习,自主完成相应的测试。课前理解不了的或者课前测试中遇到不会的题目在课堂中由学生提出,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最后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与主体。2.3.3调整评价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评价方式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教以及学生如何学。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期末考试成绩加上平时成绩,形式单一、注重结果。而慕课的评价方式与传统的评价方式完全不同,其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更加系统准确地记录了学生们的所有成绩,使教师进行可视化的教学管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再由一张试卷决定,学生在一学期中的所有表现都是评价的依据。在幕课的评价体系中,除了教师评价外,还有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评价方式多样化。

3结语

英语精读作为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因此,对于学生在今后整个人生发展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英语精读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应该要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目前的移动学习,将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和慕课融入英语精读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媛.基于情境认知的移动学习变革[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6):22-24.

[2]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1):42-50.

[3]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5]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121-12

作者:陆志慧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