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路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路径

摘要: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结合医学、护理学专业的特点,阐述和讲解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旨在培养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增强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和应用的能力。为此,要思考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提出相关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

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繁多、课时有限,实验内容也相对较多,然而学生的基础普遍较低,难以达到预期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效果。为此,要思考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路径,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引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之内掌握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为后续的生物化学、生理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国家开放大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的基础水平相对薄弱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医用基础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之中,学生来源大多是文科生,大部分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感觉难度较大,化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尤其是有机化学课程内容更甚。而有少数的理科学生则表现出相对较好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部分学生“吃不进”、部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显现出学生对于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接受程度不一致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2、存在认知上的偏差

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之中,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部分教师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沿袭传统的医学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讲解模式,有过多的纯化学理论讲解内容,没有将其与后续基础课程进行链接和整合,使之缺乏医学实际特点,显示出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过于单调的现象。同时,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的实验教学部分过于单薄,课时安排明显不足,并且将实验教学内容大多限定于性质实验和验证实验部分,没有着重培养学生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实验学习中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整体提升。

3、教师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大多是化学专业毕业生,有专业、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水平和能力,然而对于医学专业方面的知识还存在一定的欠缺,缺乏将化学基础知识与医学应用的有效链接和渗透,无法实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与医学、临床护理知识的融合和拓展。

二、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

1、明确教学指导思想,创新教学理念

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人才培养要求等,明确教学指导思想,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服务工作一线、具有实践能力的护理专业学生,全面推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要将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结构、内容相链接,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和主体,教师的指导为辅助,顺应国家开放大学教育的理念和需求,立足于学科课程之间的链接性特点,注重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的疏导、传递和拓展,使学生完整地建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知识体系,积极主动地学习医用基础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知识,较好地突破学科模式的界限,创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自主学习模式。

2、推进课程教学的模块化改革

由于国家开放大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繁杂,为此,必须对课程教学理论内容进行精选,要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和落后的课程内容,充分彰显医用基础化学课程中的“医用”主题,优选、首选与医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内容,并使之模块化、新型化。具体来说,可以将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如下模块:(1)溶液理论。在这一模块中重点阐述渗透压和缓冲溶液、补充体液中的水及电解质、生物大分子的平衡等内容,剔除溶胶、高分子溶液的纯化学内容,加强医学方面的人体酸碱平衡、电解质方面的知识传递。(2)化学反应基本理论。重点突出对生物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知识阐述,将纯粹的化学反应热效应、分光光度法等基本理论与四大反应平衡相链接。(3)物质结构基础。重点加强与医学相关联的基础知识讲解,剔除纯理论性、与后续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的知识点,如: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图、晶体场理论及共轭、诱导效应等。(4)有机化学理论。剔除简单化合物的性质知识内容,添加“医学相关物质”、“手性药物”、“生物制药”等生命化学方面的知识点,使之与糖类、脂肪、氨基酸、核酸化学等知识相链接,为后续生物化学课程知识奠定基础。

3、引入医学理念,创新优化课程教学方法

在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医学理念的渗透,与护理岗位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改进和优化课程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水平。如:对于醇类、糖类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可以联系人体过度饮酒的危害性、高糖膳食的危害性以及均衡膳食的重要性等知识,培养学生的课程医用理念和意识,将单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医学工作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课程学习的效率。

4、精讲、细化知识,帮助学生突破课程重难点

教师要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精讲和细化,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启发和点拨,引领学生思维的发散,找寻到正确的、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突破课程的重、难点知识,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如:电解质溶液中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配制原则及方法,就要采用精讲、细讲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体悟知识关键点,并注重实验课堂部分的细节安排。如:血浆和红细胞的缓冲系中,以碳酸缓冲系H2CO3—HCO3—的浓度最高,具有维持血液PH值的重要作用。

5、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使抽象的内容具象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到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魅力。(1)采用特效技术呈现实验结果。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现场示范往往不够清晰,学生难以准确地把握相关的实验操作细节和要领,为此,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特效技术,缓慢、重复地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如:对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可以利用反复的特效技术,缓慢、重复再现其变色过程,最终呈现出直观、逼真的滴定颜色。(2)采用立体图形呈现物质结构。对于一些抽象的化学课程知识而言,单纯的讲解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通过立体图形的展示向学生呈现出物质的结构,帮助学生体悟和理解化学知识。如:关于“对映异构”的知识学习,可以制作乳酸左旋异构体和右旋异构体的立体动画图形,使学生在立体三维的影像之中,把握影像与实物的关系,更为透彻地理解知识点。

6、优化课程实验改革

(1)精选实验项目和内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和精神,要精选课程实验项目和内容,充分考虑医学专业的特点,较好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如:基础化学实验“水质总硬度测定”,不仅可以对通常可见的自来水样进行实验测定,还可以拓展其测定内容,可以增添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等检测样品,通过实验对比测定的方式,辨析水质硬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熔点测定”的实验之中,要使学生掌握毛细管法,还要扩大学生对于先进仪器设备的认知,掌握显微熔点测定仪、数字化熔点测定仪等设备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动手实践操作并加以对比分析。在“常压蒸馏及沸点测定”之中,可以将汽车防冻液替代毒性较大的溴苯;在“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中,将一水合硫酸氢钠替代浓硫酸,体现绿色化学的思想和理念。(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提问式、讨论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以提高化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效率。以“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应当采用什么方式使平衡右移?反应之后去除杂质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案是什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或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法,以“分子模型操作”实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Fis-cher投影式,进行含有两个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的表达、对比,探究和理解内消旋化合物、对称面及对称中心的涵义。总之,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中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医用特征,循序渐进地进行优化和创新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验改革等方面,提升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曦,涂华,唐斌.基于服务医学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4,(21).

[2]陈菲.医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3]俞晨秀,王文.药类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整合的模式构建及特质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4,(02).

[4]盛国栋.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广东化工,2017,(16).

作者:张文军 徐红 单位:四川省南充广播电视大学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