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笔者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改革具体实施方案。探索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模式,探索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教学拓展空间,为学生成功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高职课程改革

1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资源存在严重缺陷

大部分学校目前缺少优秀的教学资源及先进的教学手段,没有先进的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精品在线资源库和先进的评估平台、先进的考核手段。教师一般只能使用演示教学法进行授课。单一的教学手段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在课堂上大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的多、练的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探究少。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学生在课后很难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学生急需可帮助他们课余学习的学习资源。

1.3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应该有别于医学类课程纯理论的教学

在医学院校,其教学思路普遍与医学教学思路相同,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呈现出烦躁的情绪,导致有比较多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对其专业毫无用处,医学专业不应该开设计算机课程,只要开设医学专业课程即可的。较多的学生对学习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产生了厌学情绪。

1.4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层次不一

目前,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已经相应开设了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目前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里面的部分内容,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已经学习过。在学生群体内对计算机课程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的认知,学过的学生对目前的计算机课程学习提不起再次学习的兴趣,但有些没学过的学生又存在着基础薄弱,难以跟上课程进度,相应地,也会产生厌学情绪。

1.5教师的能力跟不上目前新知识的发展潮流

计算机相关技术不断创新,但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却无法同步跟进,教师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除了自学以外,没有其他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导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无法应对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无法在教学中发挥主要的引导作用。

2课程改革目标及改革思路

2.1改革目标

高职高专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在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借助先进的持续更新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评估平台和仿真软件,对现在大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进行改革,采取慕课(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面向学习过程且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更好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2.2改革思路

2.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很快,要想让学生能够获取最新的知识,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应给教师提供培训深造的机会,通过学习和交流,增强教师的结合能力。

2.2.2重视教材改革

高职院校不同层次不同学科及相应专业对常用应用计算机处理问题能力要求有所不同,编写教材讲义格外重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要编写校本教材,或者主编、参编公开出版社的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2.2.3完善教学资源

目前,我国大部分关于移动学习资源的研究都过多地关注了知识的碎片化,关注的是知识点的学习,而忽视了知识的前后连贯和知识体系。结合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将移动学习课程与移动学习资源研究融会贯通,通过移动学习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将一门课程以完整的“教”与“学”的形式展现出来,保持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本研究将知识点和思维导图相结合,探索更有效的移动学习课程的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移动学习课程建设的理论,为移动学习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2.4改革教学方式

通过研究,有利于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基于本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微课,教师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操作,有更大的空间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者可利用课程资源按需学习,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改革实施方案

3.1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

①在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习者对微课的了解、需求和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优化教学内容。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以前学习计算机的情况。②改革教材,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水平的情况下,编写校本教材,且积极参编公开出版社的《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

3.2改进教学方法

①通过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解决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课内容多、课时少以及学生学习不够透彻的问题。②利用思科公司提供的课程资源、教学软件、教学评估平台开展教学,探讨新型教学模式。③构建微课的设计模式,开发具体的微课实例。通过自主制作微课,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微课制作水平。

3.3通过慕课(Mooc)及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教学存在问题

①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学习者对微课的了解、需求和使用情况。对学生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方式,杜绝学生因学习层次不一而产生厌学情绪。②通过慕课以及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解决目前医学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课程课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学习不够透彻的问题。③研究慕课环境下的微课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通过对获奖微课分析研究,找出微课制作的原则和一般模式。④慕课环境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利用互联网及图书馆资源,对现有的关于微课的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分类,对于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可参考借鉴,在研究中少走弯路。

3.4做好计算机课程的考核工作

处理好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关系。在针对学生的考核上,有针对性地将考核内容尽量向等级考试考核内容对接,有目的地让学生将学习与考证结合起来。

4体会

4.1促进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

制作微课会用到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开展了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带动了一批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促进学院教育信息化建设。

4.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微课资源获取新知,不断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讨论及其他有效渠道解决问题。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微课,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积极思考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良好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医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基础科目,也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的教育宗旨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为了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应该适时的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理念,合理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时时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为社会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斌.论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思路[J].时代教育,2013(5):182-183.

[2]党闰民,宁勇,孔德生.浅论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J].科技资讯,2013(24):168-169.

[3]李瑞俊.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改革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5):69,99.

[4]陈樱之.职业教育适时而行服务浙江转型升级[N].浙江日报:求学求职•高职特刊,2018-12-10.

[5]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北大青岛集团ATA公司.我国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教育改革调研报告(上)[J].教育信息化,2004(4):21-23.

作者:江燕 单位: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