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中药商品学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商品学课程涉及药学、临床医学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知识,具备商业类学科和中药类学科的特点。综合当前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教学模式的研究,其深度和广度都停留在探索阶段,亟待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中医院校专业课程都较大幅度削减学时,如何在教学中寻找优势,走出可行的特色化教改之路,对于专业课中药商品学来讲,难度尤大,目前也没有简便易行的成功案例可以直接借鉴(因为全国中医院校专业课学时数均大于48学时,而我校只有16学时),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教师积极研究探索。结合中药商品市场实际情况,有效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

2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及实践

中药商品学课程各论中内容主要围绕中药的具体规格和等级,突出以“质”论“价”,重点体现中药的商品性。从事药材饮片采购与销售工作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中医药院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必备的专业知识。本课程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和加工、商品特征、化学成分、质量要求、鉴别及贮藏养护等多个方面。由于各论中部分内容(如中药的性状特征、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真伪鉴别)与中药鉴定学课程内容重复较多,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不讲或者概述。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优化教学内容。2.1教学内容的来源和选择。[1]教学内容的来源要多渠道、多层次,这当然需要教师充分备课,搜集多方面的资料,如最新的《中药饮片检查公告》可以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获得;中药材价格和行情则可以通过查询中药材天地网的实时信息;中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参考2018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的《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质量控制标准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和CNKI文献数据库。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能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2专题化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药商品学内容主要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内容涉及中药商品经营管理和质量管理,而各论部分侧重讲药材产地、产销行情、包装和储藏等内容,尤其是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以国家卫计委“十三五”教材《中药商品学》(张贵君主编,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为例,内容多,课时少,可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可将总论内容划分为4个专题:引入专题(绪论)、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优质中药专题。在引入专题(绪论)中可略讲中药商品贸易;在中药的经营管理专题可以介绍广告的重要性、自媒体时代中药的网络营销模式以及“互联网+”模式;在中药的质量管理专题中,可与目前的药材市场紧密结合,让学生了解如何成功识别各种中药造假和掺伪现象,并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中规定的药材相关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在优质中药专题中可以结合道地药材和国家商务部推出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是以发展现代流通方式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中药材产品包装袋上的唯一电子标签,实现重要流通的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从而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见图1)。2.3其他教改方法。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拓宽学生知识面,将中药商品学相关教学资源上传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班级QQ群等,方便学生查看和阅读。通过更新教学内容和开展专题式教学以及结合网络教学平台等达到构建新的课程知识体系的目的。专题式教学内容既要紧贴国家中药材质量管理相关政策法规,又要分析目前中药常见造假现状,还要关注中药网络营销模式等,突出商品等级的划分,树立中药学专业各分支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的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背景下,在知识更新速度快、国家加强中药质量监管等的背景下,中药商品学课程需要结合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加强课程改革与优化研究。任何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实践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付出努力,将继续不断努力认真安排教学内容,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模式和策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中药商品学课程教学目标[2-3]。

参考文献:

[1]张贵君.中药商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徐英,张敏,周舒冬,等.专题式教学模式在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实践与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5):36-37.

[3]徐慧,唐超,杨涛.少课时下保持物理化学教学体系完备性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8(2):57-60.

作者:朱芸 刘青广 李鹏 刘雯霞 王翔飞 张珂 廖凯 唐辉 单位:石河子大学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