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为了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课程的特点,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时结合学科研究进展和成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以及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几个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以探索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随着全球新药研发投入的不断攀升,创新药物和药物化学研究的进程正不断深入。特别是癌症、糖尿病、认知障碍和炎症等疾病治疗领域中一些新分子药物的出现,使全球兴起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热潮进一步加剧,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药物化学学科的认识。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设计、合成和研究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药物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制备合成、体内代谢、临床应用及构效关系等方面内容[1]。药物化学学科不仅是药物研究开发的基础,作为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在药学教育体系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药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备受药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成为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点课题之一。结合笔者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本文将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希望发展一种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新的教学模式。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积极主动式学习

药物化学作为一门药学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构建在多个基础课程背景知识基础上的,其内容纷繁复杂,专业性很强。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如果完全按照教材各章节的编排模式进行讲授,必然会使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因此,对理论知识进行重组,尽可能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拓展教学内容,结合人文、历史、日常生活[3]等,将各种丰富生动的实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药物化学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把握兴趣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例如,以万众瞩目的我国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的科研历程为切入点,通过介绍从青蒿素到蒿甲醚的发现和研究历史,体现该课程和学科的意义和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重视。在进行抗生素章节的教学时,可通过中国青霉素之父樊庆笙在炮火中将菌种带回国的历史引入后来发展起来的多种青霉素类抗生素,通过对其化学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体内代谢、发展过程、临床应用和构效关系等深化学生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将日常生活与药物化学的相关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如通过在养殖业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可深入到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而学习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将药物化学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在成长和科学研究中的逸闻趣事等有机地穿插在教学内容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来源于历史、人文、实际生活的各种实例向专业知识的自然过渡,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的同时,能较好地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进而将传统教学中极易出现的教师被动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式学习。

2实时结合学科研究进展和成果,体现学科发展的时代性

在理论课的教学中,除了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基础知识进行系统讲授外,还需要结合学科领域的不断发展更新、补充和完善新的知识,形成一个既有基础知识又有现代科学理论和研究进展的完整知识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虽然教材内容也在不断定期更新,但作为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论的载体,教材内容相对较固定。然而,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教材在知识更新上往往大大滞后于学科的发展,这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极为不利。要弥补教材的不足就需要教师在较全面地把握学科领域发展现状的前提下,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把教材中缺失的本领域内的研究进展、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整合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解每个类别的药物时,可以结合当前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进行讲解,并对该类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知识扩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药物研发的进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手段和它们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动态进行介绍,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开拓视野,对激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也大有裨益。在实验课的教学中,由于大部分实验都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因此,从实验设置上看,大多为较基础、经典的验证性实验,一般都采用较传统的技术手段。这与现今该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工业化生产的先进技术和仪器设备严重脱节。为了弥补实验课程的缺陷,使学生能与现代新技术零距离接触,在培养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应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接触各种新方法和技术,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例如,在苯佐卡因的合成实验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传统的回流反应和加热反应外,可将近年在药物合成中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如微波反应等引入学生实验中,使学生了解这些新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熟悉相应仪器设备的使用。在产物的分离纯化上,除了使学生掌握溶剂萃取法、重结晶等经典、基础的分离方法外,进一步学习掌握液相色谱、高效逆流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等现代常用的先进技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相关仪器设备和技术的运用,不仅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接轨,也将有利于他们对前沿科技的了解,把握相关学科的发展方向,紧跟时代的步伐。

3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结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

药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传统的教学在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但却往往忽视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因此,药物化学的实验设置通常都是经典的合成验证性实验。学生不需要思考和设计,只需完全按照教材规定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进行操作就可获得既定的实验结果,完成实验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养成缺乏主动性、不思考、不探究的习惯,还经常出现以应付态度不认真操作实验、互相抄袭实验报告等问题。基本操作固然重要,然而,仅仅是操作技能的训练对本科学生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教学中,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增加综合性实验,特别是自主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他们探索、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可以选取几种特定药物的合成为综合性实验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文献资料查阅,经过文献阅读、整理、分析、总结后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进一步完善。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汇报和讨论,指出不同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最终确定2~3个可行性较好的备选方案。每个小组可从中选取1个方案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通过各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一步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和讨论。这种方式容易使学生对理论和实验获得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也有利于激发他们多思考、多总结,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能力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和宣传介绍,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在校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科研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感兴趣的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通过科研项目的开展,学生可以学习并掌握更多的基本操作,获得更多接触并熟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机会,了解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在初步奠定基本科研能力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参与的科研实验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创新性实验,申报创新创业项目[4]。药物化学不仅是研究开发创新药物的基础,也是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课程。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药物化学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互动式教学,并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补充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开展创新性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集理论、技能和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高连丛,韩柳.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药物化学教学探索[J].药学教育,2019,35(1):44-46.

[2]付迎波.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9,47(16):158-159.

[3]陈家念.在药物化学理论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J].科教文汇,2019,460:96-98.

[4]蒋能,孙晓娜,莫忠霞,等.科研课题研究与药物化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化工,2019,46(2):233-235.

作者:季红 张建业 陶移文 张超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