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企共享型电类高职课程改革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企共享型电类高职课程改革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企共享型电类高职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文章阐述了产学研引领下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提出了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设计方法、主要指标体系。实践证明,提出的课程评价体系效果良好,为高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高职课程

根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精神,我国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端技能人才,这是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链提升的人力资源保证,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而培养造就高端技能人才,既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更是各用人企业的迫切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技能人才需求巨大。而电类高职课程是培养现代电子技能人才的基础,但对数学物理等知识要求较高,仅由学校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师也无法获得教书育人成就感,也就无法培养行企所需的高端技能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必须走产学研结合道路,校企资源充分共享,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高端技能人才。

一、电类高职课程改革现状及意义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王瑞春老师和潘晓宁博士是较早提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的老师之一,他们于2008年成功申请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数字电路技术课程改革”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电子技能(单片机与C51整合)课程及实训教具的开发”教研项目,并在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开发课程教学中加以应用,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项目为导向,教学中提取典型工作情景,进行模拟教学,相对于传统学科体系的教学,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李爱芹老师在电子产品开发课程中,针对当前机电专业单片机C语言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知识进行解构与重构,实现项目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九江职业技术学院龚素文等老师在电子产品制造与检修课程中,采用“校企合作、项目引导、分层递进”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但这些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虽然以典型项目进行教学,但项目要么是半成品套件,或仅是老师通过个人研究提炼项目,以教师和学生参与为主,企业很少参与,没有按照实际电子产品开发流程运作,和企业实际开发项目还尚有差距,创造的工作场景并不能真正体现现实工作的需求。也有部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定期派学生到企业进行企业顶岗实训,虽然有了企业的参与,由于考虑到商业保密和成本控制,企业往往只会安排插件、包装等简单岗位给学生顶岗,并没有真正按企业电子产品开发流程进行轮岗,学生和产线工人并没有实质区别,这有悖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理念。因此,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实际项目为导向的课程的改革还不够深入,项目与课本知识体系及企业的衔接性有待细化,教学场地和方式有待革新。而电类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将来企业工作的基础,加强这类专业综合性课程的改革,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出人才,将会大大推进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突出电类专业的办学特色。

二、电类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

电类课程是为从事电子产品、机电产品的生产与开发企业培养具有电子产品设计、开发、分析、调试和制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以电子产品开发核心课程为例,该课程是智能终端技术应用等电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核心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学习电子产品开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技巧,并熟悉电子产品的检测、调试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产品在工业控制、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为将来从事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电子产品的检测和维护等工作奠定基础。笔者根据个人多年的企业从业经验及一线教学实践,提出了一种校企共享型的高职课程改革方法。新型校企产学研合作课程以企业实际开发项目为教学实践内容,从项目需求提出到项目成品验收,企业工程师或技师全程参与,以解决企业面临的技术难题为目标,以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为导向,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和电子产品开发流程,分解典型工作任务,提炼典型教学情境,学生以“企业职员”身份,被安排于项目的不同岗位,以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氛围和工作流程,掌握和提升工作过程知识,以一个团队作为学习单元,学生可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老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担当顾问角色。由于担当着培养准技师或助理工程师的重任,电子产品开发课程的能力要求可概括为7个方面: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与选型能力;电路的分析和参数估算能力;电路的识图能力;原理图绘制及PCB电路板布线的能力;电路的组装、调试与排除故障的能力;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能力;资料的查阅和文档编写整合能力。通过技能培养,养成认真严谨、求真务实、拓展创新、团结协作、遵纪守时、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而这些能力和素养基本囊括了电子企业各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及素质。同时,这种基于校企产学研项目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以用来对企业新进员工进行培训。因此,基于校企共享型的电子产品开发类课程改革,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和校企互盈,以实际企业开发项目为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毕业生实现零距离上岗,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向导,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特色。

三、电类高职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

发动课题组老师与相关企业接洽,宣传学校人才优势,寻求校企产学研项目(横向项目),并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作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组织课题组老师和企业工程师充分交流,结合企业项目需求,围绕产学研项目开发的行为领域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重新确定教学大纲和计划。邀请企业工程师和老师共同参与,以解决企业面临项目难题为目标,以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为导向,以校企产学研项目为载体,研究提炼合理项目教学工作场景,做到教学项目内容和电子产品开发课程培养目标及企业实际项目需求的有效衔接,结合企业电子产品开发流程,模拟企业真实工作场景,设置典型教学情境,力求学生在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充分感知、体验,获取过程性知识和经验。结合多年的企业经验,在近几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们对电子制作、电子系统制作等专业技术课程进行了基于校企共享的项目化教学初步尝试。并将个人承担的企业产学研项目(横向项目)部分内容有机引入课堂,如基于工作流程的线性电源设计,将此项目按项目需求、项目评估、项目执行等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

四、结语

将校企共享概念引入到电类课程课堂,基于实际产品项目,校企资源充分共享,课堂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做一体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通过新课程的改革,实现了校、企、师、学生多方共赢局面,体现了高职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罗祥华.从教学合作到协同创新: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路径[J].教育探索,2016(11):51-54.

[2]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文).

作者:张卫丰 邢云凤 曾欣 单位: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