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金融科技下的金融工程课程改革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金融科技下的金融工程课程改革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金融科技下的金融工程课程改革建设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地创新,金融科技的相互融合使得金融行业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格局。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金融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福建江夏学院的金融工程专业发展比较短暂,在课程设计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本文主要结合金融科技的背景,对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和构建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工程;课程改革

1.引言

金融工程的内容较为繁杂,融合了金融学、数学、信息计算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工程思维和金融创新工具,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有效地处理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有关金融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金融行业需要很多具有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系统,提高金融工程人才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环境和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研究怎样提升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

2.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1金融和科技的紧密结合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金融科技是指金融的创新,具体内容以及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金融行业中的科学技术主要包含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大数据技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也大大地增加了利润空间,同时还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损耗,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云计算根据金融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科学化地配置网络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减少金融活动的运营资本,使得金融数据资源能够集中化处理,统一化管理,从而有效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损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脸识别、语言识别、触摸感知等技术,让计算机迅速获得客户的个人信息资料。使得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和客户进行沟通,客户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地保证交易记录不会被人随意改动,实现财富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所以,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也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2金融工程专业面临的新挑战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改革

就全国范围而言,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置还是比较早的,早期金融工程专业无论从课程设计还是到教材都较多借鉴了国外的做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跨学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教材的使用不能够再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或者说国外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再适应我国金融工程专业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给金融工程专业带来的挑战,每个设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校,都需要重新审视目前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2.3社会实际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

改革金融工程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金融综合型高端人才,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金融科技正是这几年金融行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广泛关注,金融科技人才是现在社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人才。所以金融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迎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已有金融工程专业设计的基础上,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得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真正顺应时代的要求,原有的金融工程课程设计已经无法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所以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3.我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和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设计存在瓶颈

现在我校虽然安排了相应的计算机编程相关的课程。但是从教学的效果看,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别比较单调,计算机编程的能力偏差。使得其他课程的效果不佳,比如学生参与资产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课程时,经常显得无从下手。再则,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爬虫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学生的计算机要求越来越高,现在金融科技行业最为流行的语言是Python,企业招聘时大多要求应聘者精通Python语言,虽然我校在课程安排也已经加入Python语言,但是学生掌握的程度有限,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金融问题中去。其他的编程课程更是基本没有接触,使得学生在实际就业的时候遇到较大瓶颈。我校本来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本科,对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课程的设计无法落实到应用上,将会大大削弱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和数学相关课程的拓展度与深度结合性不强

和数学相关的课程拓展与深度结合性不强,虽然学生学习了和数学相关的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学习都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金融工程专业课中的相关内容。但是另外一些和数学有关且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等,学生掌握得不够深入。因为课程本身比较难,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学习这么难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必要。但是在金融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是需要掌握的,比如当讲到衍生品定价就经常会运用到随机过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的知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比较浅薄,导致定价和风险管理这些原本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不讲或是简单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很浅显,甚至完全没有掌握,更不用说进行应用了。

3.3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不合理

因为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构建的时间比较短暂,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不合理,有时候会出现数学和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和金融工程专业课同时开课的情况,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学生在没有很好掌握基础课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应用到专业课中,所以必须先扎实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再学习专业课才会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开课时间顺序需要进一步斟酌。其次,课程设计的比重不合理,现在和专业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实验课程开设的比较少,我校开设了与金融计算有关的Python课程,但是计算机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Matlab,R语言这些在本科阶段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多的接触,现在的社会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社会,这样的课程不进行安排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三,金融前沿课程的比重非常的低,现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金融热点的更迭非常的迅速,很多学生发现就业时对金融热点非常不熟悉,影响面试表现。

3.4核心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足

金融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例如金融工程学的内容比较注重数理的分析和研究,而针对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还是较少。导致学生会考试,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不足。这就使得课程知识和实践使用相背离,所以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实践课,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中灵活地运用知识。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有所提高,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把握丰富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学习、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对促进金融工程的创新使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现在我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很多和专业实践课程相关的内容,但是还没有构建起一些和优秀企业长效合作的培养体系,校外实际训练场所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4.促进我校金融工程课程改革和构建的建议

根据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提升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1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融合

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融合,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基础,所以必须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首先,对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必须提高他们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这些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凑学分,是未来学习极其重要的部分,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考核。其次,可以丰富学生的选修课体系,本专业教师和跨专业学科的教师一起拓展新的选修课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最后,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或者通过参与数学或计算机建模大赛等比赛的方式提高先导课程的学习质量。

4.2优化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

针对目前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整理,优化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基础理论课要放在专业课的前面开设,保证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面对实际金融问题时,能有扎实的分析工具基础。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增加这些课程的比例。除了基础课之外,和金融科技相关的课程比例也需要增加,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等。最后,还需要增加的是金融前沿问题的课程比例,应该在学生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增加一些介绍前沿金融内容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能够跟上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他们面试的竞争力。

4.3优化实践课程的考核

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考核通常利用笔试的方式来进行,很多学生都习惯了死记硬背。可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其实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甚至需要一定的创造力。所以在进行课程的设计以及考核方式时,要重视实践课程,除了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更应该优化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在应用衍生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实践课程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机编程知识来进行测算和比较哪一种衍生工具的效果更好、更适合进行避险甚至盈利,让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4优化教师队伍组成和知识结构

金融工程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专业,所以现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教师不但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知识,最好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交叉学科背景。目前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师也确实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传统的金融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新的比如金融科技方面的知识接触的较少。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可以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相关的知识。其次,也可以引进交叉学科的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当然,还可以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金融业界工作者作为外聘教师,给学生讲授金融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就业竞争力。

5.结语

目前,我校金融工程专业的课程构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强化。针对金融工程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本文以大数据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为研究背景,深入探索高校怎样提升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并且提出了对策建议。提出了要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融合,优化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优化实践课程的考核,优化教师队伍组成和知识结构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希望能够对我校甚至其他高校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李光举.智慧金融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08):139-140.

[2]张希君,叶敏,季国民.应用CDIO模式的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能力评价研究——基于AHP的灰色关联分析法[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3):42-47.

[3]林瑜.基于STEM理念的金融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学调查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6):5-7.

[4]万思杝.应用型高校金融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31(03):88-91.

[5]张维维,杨叶红,张理平,等.混合教学模式在金融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252-253.

[6]牛华伟,颜荣卿,李旭东.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基于5所“985工程”高校的调研[J].金融教育研究,2019,32(05):75-80.

[7]牛华伟,李旭东,颜荣卿.金融科技背景下财经类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36(09):178-182.

[8]李国成,周本达,张穗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18,34(01):35-38.

[9]高峰.引入金融工程技术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7(18):270-271.

[10]卜亚.院校金融工程专业体系构建——以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为例[J].价值工程,2015,34(03):243-244.

作者:周熙雯 单位: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