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项目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实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是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学体系的重要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创新创业理念、精神和能力等多方面内容,迫切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体系和搭建基于现实场景的实践项目。将项目化合作式教学方式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通过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和内容的整合设计,运用项目化合作性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兼顾过程和结果的课程考核模式,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接触真实创新创业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项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推动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在“双创”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详细的政策方针,高等院校开展了诸如创新创业基础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创业项目扶持等工作,旨在锻炼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基本素质和能力等。众所周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是大学生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是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将创新理念和专业知识充分融入的实践教学环节。项目化合作性教学是一种以项目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实验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上通过主动思考,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强调教师引导、学生自学、同学间沟通合作,系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将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创新创业者具备的素质等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独立又联系、层级又递进的实验项目,然后以项目为导向,学生通过合作完成实验项目掌握相关知识,培养相应素质与能力。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具有丰富的研究意义,首先,科学整合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的实验项目,打破专业界限,以素质和能力两条线,形成与社会实际发展、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符合学生特征的实验项目,学生可通过系统化完成实验项目,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其次,将项目化和合作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是“行为导向法”和“沟通合作互动法”的结合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多个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实验中,熟练与有关当事人建立工作关系,增强学生专业素养、沟通与合作协同能力。最后,通过将项目化合作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为其他具有类似特征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1现有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大体分为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两大部分,其实践体系主要包括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训练、课题项目训练的“创业+竞赛+创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并且在层级上形成院级、校级、省级及国家级递进式层次化3级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尽管现有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体系较为全面,但“创业+竞赛+创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竞争性,普及性不强,而以创新创业流程为导向的实训课程则可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更具有综合性、普及性。但由于该课程发展较晚,且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知识,涵盖项目创设、经营管理、财务会计和市场营销等具体实战和工作流程,综合实践性强。因此,目前大多数院校在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教学方式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尽管目前大多数院校将《创业基础》《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等作为公共必选课,但依然采取传统理论教学为主的授课方式。为数不多的院校采取“课堂理论教学+商业计划书撰写”的综合教学模式,但实践能力培养依然不够,缺少场景式的实践教学;(2)课程设计缺乏系统性、综合性,难以兼并素质和能力培养两条线。受教学团队不够专业、教学环境不够完善等影响,课程从结构、内容、组织和评价等方面都缺乏系统性。部分院校借助传统沙盘演练、电脑软件等进行实验项目设计,有固定的实验流程和步骤,但实验过于机械化,难以模拟现实生活具体的创新创业情景,不利于培养学生组织沟通、协同合作、应对风险等方面能力。(3)师资力量专业性有待提高。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具有深厚创新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团队,而且没有融入“政府”“企业”等主体平台相关人员,导致课程内容深度不够。加之,由于不同教师的知识储备、专业背景、从业经验等有所不同,导致授课质量参差不齐。(4)学生主动性不够。当前大学生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深度和广度不够,且很多学生有着“我以后又不创业我为啥学”的想法,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主动性不够。同时,目前大部分院校将该课程设定为公共必修考查课,考核方式较为简单,更加降低了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些问题,实施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极为重要[2]。
2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过程
2.1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
项目化合作式教学是以“项目”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要求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并且在项目结束后会产生一个较完整的作品。其特点是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将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贯穿全过程。因此,在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所需培养的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过程分为两大模块和六个具体实验项目见表1。科学整合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的实验项目,运用项目化合作式教学方式,以素质和能力两条线,使学生在完成实验项目过程中,既培养了钻研学习能力、检索分析能力、写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又提升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和对抗风险能力等专业素养,由此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培育、知识内化、能力提升。
2.2教学模式的创新实施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主要在大三学年开设,相对于大一、大二学生,大三学生对现实生活有进一步的感知和认识,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实施、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的不断熏陶,学生主动性更强,更能开展浸入式、合作式实践演练。在课程实践中借助多媒体、互联网、教学软件等现代工具,探索参与式、启发式、任务式等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第一步,以优秀创业者的创新创业经历为典型案例,通过启发式、探讨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创新创业所需的素质与能力,并向学生介绍开展以项目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具体形式和要求。第二步,团队组建,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6~8人,并选举小组长。第三步,开展模块一实验项目实践,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思考和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针对实验一,通过问题引导,课前将实验项目指导书、典型案例等课程资源分享,要求每个学生进行实验演练,完成信息数据资料的检索、收集、分析等实践活动。针对实验二,在充分理解商业计划书内涵和用途的基础上,展示优秀商业计划书,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撰写商业计划书,并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修改。第四步,开展模块二实验项目实践,主要采用认知体验法、案例实验法和全息仿真法等多种方法。课前教师围绕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典型案例进行大量调研,挖掘细节,通过多种形式综合设计以案例为背景的实验项目,由学生组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每一细节背景,模拟案例情境组织实践,逐一开展团队组建、融资规划、企业运营、商业模式创新、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绩效考核等多个实验内容,并由学生记录、分析和归纳实践过程,实现“案例→实践→归纳”的系统性学习。该模块的实验项目,以现实代表性企业的案例进行场景式模拟,比如韩都衣舍、马蜂窝、小米等企业的商业模式、营销模式等。利用场景重现创新创业实景、案例深入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好完成实验项目。在环境创设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制定决策等,让学生体验实际生活中动态完整的企业经营流程,在深刻的共鸣中不断思考和决策,实现对企业经营的全面认识,在真实案例情景下最大化学生主观能动性,完成基本知识储备和思考[3-6]。第五步,分组展示与评比。针对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结合实际情况鼓励参加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申报实施、创业计划大赛等各项活动,通过“以赛代练”“以项目促创新”等形式带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并优选项目启动资金扶持培育,入驻校创业园区,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落地发芽。
2.3考核标准的创新实施
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和实验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参与实验项目进行全过程考核,兼并过程与结果。同时,为配合项目化合作式教学法的实施,依照培养目标和项目要求细化考核标准,并根据不同实验项目培养重点和考核内容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考核分值比重,进行差异化评分。实验考核内容主要涉及各个实验项目(70分)、综合展示汇报(30分)和附加分(10分,附加分一般用于鼓励小组或个人在实验过程中合作和分析问题的表现,同时也鼓励学生应用于其他创新实践活动,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创新创业案例分析大赛等)。在所有实验项目结束后,根据每项得分综合评定总成绩。
3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模块和内容的整合设计,运用项目化合作性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兼顾过程和结果的课程考核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随着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创新创业实践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更新方式方法,依然存在许多改进的空间: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增加校外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专家担任教师,从公司具体案例出发,带动学生对企业初创、规则制定、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考与模拟实践。二是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经济政策等国家经济政策形势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政策分析能力、市场分析能力等。三是在教学方式上,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探索“课堂—实验—现场”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走访合作企业、高新技术园区以及工厂等单位,加深学生对企业初创与运行所需要素构成等知识的整体把握[7]。
参考文献
[1]王业斌,王旦,王洪涛.以项目为导向的跨专业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模式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8,61(6):164-166.
[2]谭丽娟.“互联网+”视域下《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8):181-182.
[3]杨依潓,梁钊华.借鉴与创生: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171-174.
[4]张峥,周明慧.以培养应用能力为导向的工商管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6,27(4):55-58.
[5]张跃.以项目为导向的创业实训课程模式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6):199-202.
[6]叶颖蕊.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340-341.
[7]陈雨婷,于兆勤,刘琼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以广东工业大学创业服务中心建设为例[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6):225-228.
作者:王旦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陆海经济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