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作过程下的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作过程下的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作过程下的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

摘要:数控加工技术作为制造产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兴技术,使用价值显著。如何做好高校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的改革工作,满足培养高素质且生产一线紧缺技能型数控应用人才的要求,是目前高校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专业教师需重视的一大问题。因此,本文以基于工作过程数控加工编程课程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希望以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效率及质量提升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控加工;课程改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的特点,而数控机床是实现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及柔性化加工制造目标的基础单元。由此可见,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产业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是发展迅速的一项新兴技术代表。为了尽早与全球制造行业相接轨,培养大批量高素质且生产一线紧缺的技能型数控应用人才,高校必须以就业方向为指导,始终坚持产学结合的办学方针,紧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并考虑生源素质差异特点,实施有效的课程改革方案。鉴于此,本文针对“基于工作过程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改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课程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分析

1.1制定课程标准

数控加工与编程课程经改革后,其课程内容划分为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2个部分,包括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验教学及实训教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及数控编程能力。同时,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后适当减少数控机床结构教学的课时比例,主张突出实训实验环节,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全新的数控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促使学生具备数控加工、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等方面知识及数控加工技能为核心任务”,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课程教学内容的改动集中体现项目导向及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以此确保课程内容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1.2制定授课计划

根据课程改革后的标准,立足现有的实验设备及设备使用原则,相关高校逐一拟定全新的教学授课计划。不同于课程改革前期,增加手工及自动编程、实验等方面内容,适当淡化数控机床结构分析及位置检测装置工作原理等知识的教学力度,并且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加工任务为单元,主张遵循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合理设置题库,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例如,适当穿插练习题及思考题等。此外,具体教学过程中强调编程的作用及意义,尤其是编程教学时,鼓励学生自行思考工艺等方面问题,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工艺路线确定、刀具选择及切削用量的设定方法及要点,以此为后期实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课程改革实施措施分析

2.1丰富教学方法

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核心目标,适当提高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实训课时比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项目,各个项目又细化为若干个加工任务,每个加工任务均实行“教师讲授、学生实训、发现问题、引导解决、完成任务”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更能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大力推行“导师式”学习方式,能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进一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及热情。此外,为了增强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及树立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采取小班授课的模式,符合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要求。除贯彻落实探究性学习外,小班授课模式能打消学生“蒙混过关”的消极心理,填补常规理论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不足及缺陷,大大提高学生管制的效果,并且小班授课模式能帮助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例如,以学校机床设备台数为参照标准,提前清点每个班级铣床及车床的数量,将全班成员根据能力强弱进行搭配,指定各小组组长,明确其职责及任务,不仅能保证组员与组员间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更能树立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及风气,极大地增强各个学习小组的团队协作及竞争意识。此外,需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技术方法,以此提升课程教学效率及质量。

2.2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加强实训教学改革

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条件,持续扩大教学覆盖面,提出统一的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及能力,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个体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例如,以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为例,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仅仅是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实施问题式教学方法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即检查学生程序编制过程中,列出关键性且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鼓励学生自行加工处理,直至学生所加工的零部件与图纸要求不相符时,引导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总结实践经验,探究相应的解决措施,促使其深刻理解知识点的内容,避免出现二次犯错的情况。实验实训长期以来是深受学生群体喜爱的教学环节,经此环节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巩固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多的实践操作要点。由此可见,相关教师必须以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为参照依据,向学生提供自我参与的机会及条件,并且改变以往评估学生数控程序的模式。同时,过去数控程序评估模式往往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不可避免出现各种疏漏及问题,一旦错失问题指出的最佳时机,则可能造成严重误导学生的状况。因此,为了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相关教师必须明确要求所有学生进入计算机房,使用仿真软件完成程序编制验证,便于后期辅导,再根据验证结果得出评分。

2.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教学内容多样且信息量庞大,具有实践性强及与其他相关课程联系密切等鲜明特点,而具体教学期间,灵活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方法,拟定电子化教案,选择背景音乐、插图、视频、动画及文字等多种表现手法,能生动形象展现加工过程及走刀路线,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听课效率。同时,充分利用教学硬件设施及网络资源,满足数控程序网络传送的要求,即使用计算机网络远程操作及可视化控制数控机床,向学生开放课程相关的网页教学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及教学双方之间的互动交流。

3课程改革结果评估

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不同于其他核心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为了提高总体教学质量,相关高校教师可尝试性将实际工作过程视为评价依据及参照标准,打破以往“一支笔、一张纸”单一考核评价模式的局限,利用产品加工质量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习效果。同时,学生总评价成绩可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两部分内容,尤其是项目化教学期间,大力推行分组教学模式,明确要求各组成员完成不同项目时互换岗位,将所完成的工作量视为平时成绩,将独立完成的某个零部件数控加工效果视为终结评价。同时,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利用校企合作的手段,不断增强教师个体的实践能力及工作水平,必要时聘请业界专业人士,便于及时掌握数控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将考试与教学相挂钩,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及积极性,以此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一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现代化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不再停留于重复简单动作的阶段,明确要求技术人才具备解决问题及工作创新的能力。与此同时,以往高校数控加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完全与企业人才要求相脱离,难以满足企业人才纳入的需求,甚至存在难以自主解决工作问题的情况。因此,高校需要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原则,立足现代化制造企业的岗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数控加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实际工作过程,进一步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化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秋植.基于工作过程的《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35(06):82-85.

[2]魏香林,梁柱.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与研究——以《UGNX数控编程与加工》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2):1-3.

[3]王莉静.《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基于“六步四结合”教学模式[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71-75.

[4]刘飞.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数控车编程与加工》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工业设计,2016(12):170-171.

作者:闵林锋 单位:温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