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终身体育教学方式的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终身体育教学方式的研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终身体育教学方式的研讨

本文作者:刘文平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同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并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所有高等学校实施。同时废止了实行多年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提出了高校体育课程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把高校体育课程的性质明确界定为"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纲要》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学生中参与运动、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学会保健、提高素质、增进健康等这些新的目标取向将以技能学习为主的目标取向取代原有体育教学目标取向。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实施《纲要》和《标准》指导思想,首要的是改革完善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但从目前现状来看,显然与这一要求相差甚远。所以,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尤其终身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呼吁最高,也是体育工作者们一直在努力研究的课题。

1对教学新理念的再认识

《纲要》和《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对每位体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是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内容。其中心理健康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地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里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应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形成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要求学生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注重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并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方法的安排都要十分注重学生运动兴趣和锻炼习惯的养成与巩固,并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采用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学校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熟悉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保证每个学生受益出发,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在提出教学要求和阶段考核评价中,使用动态的内容和标准体系,以达到激励和有利于发展的目标。

2我国现行体育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从理论上讲分类很多:有俱乐部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等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大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仍在沿袭着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教学偏重教师一方,过多地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略“会学”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大密度、高强度练习的挤压下,缺乏自主活动实践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思考、探索问题的余地,学习气氛沉闷,积极主动对与的意识不强,因而自主实践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都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一一准备部分一一基本部分一一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捆住的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3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1)终身体育教学是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教学指导思想,强调学生(或是受教育者)的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个人的需要和个性的发展,以人的未来发展为本。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是其教学的核心。终身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贯彻着“健康第一”思想,。终身体育教学是在增进受教育者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受教育者的良好体育态度、科学的养生保健手段、健康且个性化的生活方式。终身体育教学模式是发展了的健康教育模式,正确文明的健康理念应贯彻在教学的始终。它与《纲要》和《标准》颁布与实施的指导思想相融合。民主、平等是终身体育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教师与受教育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更加突出,教师更多的是扮演咨询者、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成为受教育者养成终身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能力过程中积极的、能动的“工具”。

(2)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程序。研究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突破、摆脱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益。凡是适合实际情况、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终身体育教学模式都可借鉴,但从发展的观点看,现行的一些教学结构程序有待改进提高。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有其自身的特点。

终身体育教学的过程结构:(1)课前准备部分:调查分析、提出课题→教师的指导方案、学生的学习方案→讨论形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计划→建立学习小组。(2)课的开始部分:身体动员、激发兴趣→确定大课题、确定学习目标→提出假设、尝试性练习→明确小课题、设计学习步骤。(3)课的中间部分:分组学习、探索验证→小组讨论交流、修正方法,得出结论→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修正计划,加深理解、分组学习,情感体验。(4)课的结束部分:课堂总结讨论、整理学习心得→放松身心→准备下一课题。(3)终身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终身体育教学的教学单位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性小组(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是建立学习小组的重要依据),目前在部分高校存在的体育俱乐部是其形式之一,实行课内外一体化的循环教学;教学时间充分,学生有较大的选择自由;教师是教育引导者也是学习参与者,学生在教学内容、方法、具体组织形式等方面有充分的发言权。

(4)终身体育教学模式要求的教学条件。软件方面,体育教师应具有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强,人文素养较高,较扎实地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学校各方面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硬件方面,体育场馆设施充足,常年都能较好地满足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尤其在视听设备上能够满足学生欣赏体育的需要。

4小结和建议

1.创设终身体育教学模式要以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爱好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加不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2.教学手段要灵活多样,突出重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个体差异分别实施。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在大学期间他们不仅仅只想学到一些单一的体育技术,而更多的是要学到一些有关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既要符合体育教学的原则,又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安排灵活多样的内容,引导他们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评价内容要注重多元评价,既包括认知、技术能力的评价也要重视情感态度的评价。评价方式教师学生要共同参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