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透视

(一)教学基础设施落后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由三大要素构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教育活动欲求顺利地开展除了需要教师与学生外,还依赖于一定的教育媒介。基于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不同的教学目标,教育媒介的选择往往各不相同。有效的教育媒介选择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广义上,学校的教学基础设施均可以视为潜在的教育媒介。因而学校教学基础设施的完善能够为教育活动提供多样的教育媒介选择。然而对当前中西部农村的中小学而言,现实情况却是普遍存在着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目前许多中西部中小学可以选择的教育媒介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教师依旧主要通过课本、黑板和粉笔来完成教学。学生获得知识也主要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学校里面没有语音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教室里没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新课改强调学生要在实践中学习,强调要培养学生个人探究能力。为达成这些目的显然需要学校能够提供多样的教育媒介予以支持。但是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基础设施现状,却难以满足新课改的相关教学要求。拿初中物理教学为例,按照新课改要求理想层面应该是学生实践操作相关的物理仪器,从实践中发现和了解相关物理原理,但是许多中西部的中学没有物理实验室,或者是没有足够多物理仪器提供给学生实践操作,因而只能采用教师讲授或演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由此可见,教学基础设施的落后制约了中西部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二)教师教学思想观念保守,教学行为固化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传统的教师角色受到了挑战,教师们习惯了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必将改变已是不争的事实。一线的教师需要解放思想,调整好心态,重新审视和理解教师职业。然而当前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许多教师基于自身能力不足而存在着排斥新课改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师思想观念保守,固守于以往的教学经验,不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面对新课改,一些教师甚至愤慨地表示“我觉得连课也不会上了”。有针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改态度的调查显示,当被问及“您愿意放弃原有的教学模式吗”时,表示不愿意的教师比重为46.9%,表示基本不愿意的教师比重32.7%,表示基本愿意和愿意的教师比重分别为14.2%和6.2%。由此可见,整体上教师们教学思想是保守与固化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是课堂的主讲人,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得知识,这是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们普遍缺乏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与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的能力,要能利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等等。但是目前的现状是,面对这些能力要求许多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与之相去甚远,因而即使有心践行新课改,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缺少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在农村,家长们仍然把孩子的升学视为“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因而他们在乎的往往也只是孩子的最终考试分数。在这样的传统观念下,面对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和做法,家长们常常会表现出质疑,甚至是直接的反对。新课改强调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家长们普遍认为这就是瞎捣蛋,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肯定学不好。“严师出高徒”是许多农村家长多年来一直信奉的教育真谛。在家长的心目中,教师讲授,学生认真听讲,课后练习才会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缺乏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使得学校和教师们即使有条件、有心、有能力进行课程改革,其实际效果往往也是差强人意。2011年,笔者所在的学校开始全面实行课程改革,全校教师在参观学习后分别在各自班级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开始一段时间效果还比较明显,课堂氛围也比以前活跃了许多。但是后来却遭到了不少家长的反对,许多家长来学校向老师了解情况,并且要求老师将自己的孩子管的严格一些。与此同时,在家里学生也受到了家长严格的控制,他们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无从谈起配合。在缺少了家长理解和支持的情况下,学校的课程改革最终难以推进,有的不了了之,教师教学又回到了原来的轨道上。

二、破解中西部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问题的应对之策

(一)扩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比重,有效平衡地区城乡间的差距

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长期的投入不足,使得其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的落后,从而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因而,为了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我们有必要加大对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的财政投入来改善其基础设施。然而在现实的情况下如何增加财政投入呢,显然不能停留于文字上的泛泛而谈,必须拿出实际有效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扩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比重,从总量上增加。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下,县级财政增加教育财政投入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而必须从上级财政上增加投入。当前中央财政转移负担义务教育财政性经费的比重仍然过低,省级财政在转移支付作用上也不够积极,这样直接削弱了转移支付在平衡省间、省内各县间财政能力差异上的作用。故而有必要扩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比重。其次,投入结构上的调整。城乡之间教育财政的投入往往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也是造成许多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因而,必须平衡地区城乡间教育财政投入的差距,增加农村教育投入的比重。

(二)出台系统、有效的农村师资补充与培训政策

师资结构不合理,师资培训的不足与流于形式导致当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思想观念保守、固化,相关能力欠缺。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师资结构调整和加强师资培训两方面出发。当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在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上的不合理,集中反映了农村学校对高学历教师和青年教师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因而有必要出台相关政策来吸引高学历教师和青年教师到中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当下,部属师大的免费师范生政策虽然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师范生到中小学任教,但是规模仍然有限,而且下基层的力度不足,许多师范生就业仍然集中于城镇的中小学。因而有必要在地方师范院校出台新的资助政策,支持优秀的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从而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对于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样需要出台相应的农村师资培训政策,可以以省为单位出台政策使农村师资培训制度化,规定培训周期、时间和考核方式等,同时还需进一步丰富农村师资培训的形式。师资结构的合理以及师资培训的完善能够很好地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的活力,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进而解决新课改中来自教师方面的问题。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宣传和普及新课改的理念

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改顺利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针对当前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存在的缺少家长理解与支持的问题,各学校有必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增进家长对新课改的了解与理解。各个学校可以通过向家长发放新课改宣传单,或是通过开设相关家长讲座,以及邀请家长旁观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方式来促进家长对新课改的认识。让家长获得对新课改的认识和了解是第一步,在此之后,学校还需要让家长获得对于新课改理念的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采用举办诸如家校合作类的活动,让家长切实体会到新课改对其孩子带来的有益影响,从而鼓励和促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能配合性地采纳新课改的相关思想。新课改的理念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宣传与普及,必然会有效地助推学校的新课改进程。

作者:杨建锋 刘佳 单位:安徽省界首市王集中心小学 华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