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教学质量

一、高职农林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设置和内容选取不合理

首先,《基础化学》作为农林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四个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有着非常

重要的作用。但在当前高职教育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背景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减少部分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已是大势所趋,《基础化学》课程更是首当其冲地成为随意削减甚至取消开设的对象,课程开设时数随意性大,在专业建设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次,在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不少院校仍沿袭本科的教学模式,学科化痕迹严重,在内容上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职业技能的培养。此外,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少且陈旧,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课时比例少,这使高职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达不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下,学生的基本技能得不到提高,无法满足后续专业发展的需求。

1.2课程教材陈旧,教材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高职类《基础化学》教材种类繁多,但现行教材在内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且普遍存在课程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材仅注重内容上的增减变化,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编写人员缺少对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和深入了解,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的科学分析,教材内容脱离生产实际,针对性不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不能及时补充到教材中来,与高职教育应紧密联系行业实际的要求不相适应。另外,受实验条件的限制,甚至有些专业近十年没有更换过实验教材。因此,进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基础化学》教材的编写迫在眉睫。

1.3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基础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本课程未能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许多高职院校在《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常常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确立课程结构,采用大课堂上讲理论、实验室里验证理论的分段式教学方法等,仍以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听讲、记笔记为主,黑板仍是主要的教学工具,缺少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师生在课堂上缺乏互动和交流,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1.4学生学情复杂,整体素质差

高职院校的学风不好、学生整体素质偏低,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生源类型复杂。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后,农林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门槛低,生源组成很复杂,主要有三年制理科生、文科生、五年制学生、单招生以及职高上来的学生等。另一方面,学生的化学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高职学生入学后往往只重视专业核心课的学习,对像化学这样的基础课程则不够重视,认为化学课与专业的关系不大,可有可无。尤其是文理兼收的专业,文科生的化学基础相对较差,单招生的化学基础更差,学生的层次落差大,加上《基础化学》课程内容多,难度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1.5评价机制不科学

传统的课程考核基本按照“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评价机制单一,且重理论考核,轻实践教学,学生的操作技能得不到根本提高,无法客观的体现教学效果。

二、高职农林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课程设计

项目课程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突出高职办学特色、促使课程改革走向优质的一条有效途径。模块化课程是实现中高职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有助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针对《基础化学》实践性强的特点,建立了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具体来说,根据各专业的核心能力来设计教学模块,根据工作任务来设计教学内容,根据岗位要求来培养职业素养,根据综合项目训练跨岗位能力,将基本理论穿插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基础化学》课程设计实行项目化和模块化教学相结合。本课程组明确提出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进行一体化改革,彻底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课程体系,将多门课程整合为一门《基础化学》,先根据各专业共同的技能要求建立基础模块,再根据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生物技术类、质量检测类等专业大类建立专业模块。对于基础模块的教学,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和地方产业的发展需求,将教学内容设计为训练具体技能的六大项目(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分析天平称量及溶液配制技术、滴定分析技术、比色分析技术、分析结果处理和评价、常见有机物基本理化性质及检验),并根据项目组织原则实施教学与考核,立足职业岗位要求,把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作为课程的主体内容,并与化学检验工等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相衔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专业模块的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有侧重点的确定专业模块教学内容。

2.2课程标准制订

建好一门课程,课程标准的制订是关键。课程建设的理念是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所以,在标准的制定上,必须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凸显高职高专职业特色。《基础化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标准的制订需要专业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共同参与,由他们共同分析本课程应该承担培养的核心职业能力,共同确定课程的定位、任务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合理选取和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2.3理实一体化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的宗旨是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型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理念,满足高职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成立专业教师和校外专家相结合的教材编写队伍,依据课程标准编写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所需的校本特色教材,同时,教材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突出实用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需要。

2.4教学素材库建设

为满足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根据适应性、整合性、开放性原则,结合实际院情和学情,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教学素材库的开发。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培训资源、考证资源、行业企业资源等。通过建立实际应用案例库、教学课件库、单元自测习题库、职业资格考试自测习题库、操作录像库、图片库、动画库、职业资格标准库等素材库,把复杂、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制作成动画或课件,使其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把各项化学基本操作技能拍成录像,让学生对技能的学习更直观、更方便,等等。同时,实现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全部上网,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交流,既可以让学生在网上学习与体验,也可以让教师在素材库中寻找最适合的教学资料,游刃有余,信手拈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2.5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根据本课程特点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为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的针对性,设计“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教学进程以项目为引领,组织教学以任务为单元,每个任务按任务提出、任务解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反馈评价的过程完成,并将理论知识穿插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完成具体步骤,构建知识体系。

2.6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机制

本课程采取多元评价机制,根据任务完成、产品质量及职业技能鉴定成绩为依据设计考核办法。考核模式上,采用作品考核、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分别占20%、30%和50%。其中作品包括产品制作、综合分析报告、企业工单等完成情况,过程考核包括出勤、任务实施和完成情况,期末考核以化学检验工等职业资格技能鉴定评分标准为准,由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完成,实行教考分离。

三、结语

实践证明,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精心选取课程内容,加大职业特色教材的建设,采用项目化与模块化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思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行合理科学的多元考核评价机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本文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经验,提出了农林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为相关专业的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张朝辉 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