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班班通建设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班班通与新课程理念的融合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和“班班通”工程的推动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这课堂教学的四要素相互之间关系,都较之传统表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和信息技术环境己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不可避免地成为教育环境的一部分,“班班通”使得信息技术与网络使得资源来源渠道更广,信息获取更方便快捷,知识呈现方式更符合学生认知需求,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逐渐被打破,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课堂更加开放互动,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成为可能。在这种背景下,教学模式的研究更加突出呈现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
二、“班班通”促进教育模式的优化
1、实现资源的快捷共享
“班班通”网络化教学,是基于网络环境,通过局域网络和闭路电视间的成功切割转换,使每个教室都能实现上网、演示课件、网络资源共享和进行视频节目的播放的教学模式,“班班通”的即时录播、实时观看、即时交流功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汇集了大量的信息,充分的推动了资源的共享。
2、实现了广域的交流和合作
“班班通”网络化课堂教学的优势是建立起校际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广泛参与的立体式庞大的教研网络。开通校内之间、校际之间、区域内之间教师教研的即时互动和交流功能,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以构建以区内优质学校和教科研部门为龙头,均衡教育资源。
3、提升了教研的整体水平
“班班通”改变了原来教研只能小范围、短时间互动的局限,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实现教学与教研同步,实现异地教研,结合“班班通”的录播系统,对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任意再现,即时点评,增强教研实效。“班班通”使教室成为公共空间,倾听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同时也实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教科研部门对学科的有效监督的评估。“班班通”对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强烈的,因而也对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教师学习的内需,促进了教学节节高效、堂堂优质的理想目标的实现。
三、“班班通”环境下的教育模式改革
1、以“班班通”为教学媒体,创设鲜活多样的教学情境
“班班通”网络环境下把多媒体资源引入课堂,组成教学的资源库,图片、视频、电影、电视或其他形式的资料来源丰富,经过教师的开发和组合后,使用也变得科学合理。这些教辅方法对教师而言,也简单易行,容易操作,创设情境的资料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班班通”网络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时空交互的巨大优势,实现教学的互动,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掌握词汇句型的熟练程度,对言语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根据有关研究:单凭听觉获取知识,能记忆15%的内容:单凭视觉获取知识,能记忆25%的内容;听觉、视觉同时运用,能记忆65%的内容。传统教学中学生记忆的形成、巩固与保持比较艰难,班班通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有利于记忆的形成与保持。例如小学的单词教学,甩动鼻子的大象elephant,调皮好动的小猴monkey,笨拙可爱的大熊猫panda……还有各种活生生的、充满动感、童趣的画面,通过老师的开发后,和英语的教学结合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的耳、手、心、脑等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思维,主动才与记忆,更好的提高记忆的准确率和保持率。同时学生喜欢这种新颖独特的学习方式,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他们的情感活动,促进其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媒体作用,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
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具有表现力强、内容涵盖广、节奏快、效率高的特点,但是一个优秀课件的开发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心血,对于具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来说,开发、完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教师吃力不说,许多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不是很好的教师往往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班班通能很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英语老师都能娴熟地使用多媒体资料来使课堂充满活力和乐趣,但如何使内容更加科学、生动、合乎学生的学习特点,却需要老师仔细的琢磨和研究,活学活用才是英语教学的至高境界,在“班班通”的网络平台上,在原有的教师开发的课件中,教师对原有的教育资源进行重新的修改和补充,在新老教师之间实现技术和经验的互补,例如在节日的学习中,制作一个课件需要比较多的精力,利用原有的课件进行改善,在圣诞歌中添加洋溢着圣诞氛围的画面(雪地中的圣诞老人,床前等待礼物的袜子、缀满礼物的圣诞树等),渗透ChristmasDay有关的知识和单词很快就能被学生记住,这样利用教师教的轻松,学生也学得有效果。因此,“班班通”建设,将现有的公开课资料、教案、课件等录像、光碟迅速转化成“班班通”网上资源;发挥了互动教研和集中备课优势,充分发挥每名教师专长,作为教师应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存环境,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思想,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的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教育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