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韩语翻译课程改革论文

一、调查结构和分析

(一)开设的翻译课程课时是否充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大学开设的课时不够充分,有些院校只开设一个学期,学时多则72学时,少则64学时。教师选择的教材内容讲不完,只能选择性的挑选文体和理论知识进行传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也对其韩国语翻译课程掌握情况不够理想,理论和实践都不能得到充分的练习,一味地为了考试而学习。

(二)翻译课是否采用了新的教材体系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部分院校教师采用了自编讲义,也有的院校选取了由文体为主要课程流线的北京大学出版的《中韩翻译教程》。

(三)是否开设网络课程

在调查中显示,多所数院校在翻译课程中开设了部分网络课程,但并没有实现完全开放。

(四)学生反映教学情况

从调查中显示,出现了很多学生认为翻译课程没有必要学习的情况,通过学习在韩国语和汉语互译方面没有太大提高、练习机会不多等诸多问题。

二、思考和建议

(一)思考

1.翻译课程内容设置不够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换,很多韩国语教学工作者认为对于母语是汉语的韩国语学习者,没有必要进行韩译汉的讲授和练习,只意在培养汉译韩的能力,以至于一些韩国语专业毕业者在翻译时出现韩国语式的汉语,或是遇到允长的韩国句子无从翻译的情况,此类情况屡见不鲜。

2.课程开设课时不足

部分人认为韩国语翻译课程的分量仅仅是作为韩国语学习的补充部分,在其它学科也能涉及到,而且考虑到本科与研究生学习的区别,特意减少翻译课程课时。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翻译不是任何学科的附属部分,它是一个单独学科,是一门具有独自的理论和技巧的学科,需要足够的课时去讲授和练习。同时为了应对本科生毕业走向,如果课时安排不足,会影响学生就业时专业的应用。

3.教学条件有所限制

部分院校仍没有完全开通网络课程。究其原因,其一是学校缺乏网络课程的客观条件,其二是没有相应的教师培训,韩语翻译经验丰富的教师对网络教学技术不够熟悉,无法全面开设课程。

(二)建议

1.提高对韩国语翻译课程的重视

部分院校的教学大纲中,翻译的分量占的很小,对翻译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就造成课时安排不充分,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等教学问题出现。

2.明确教学内容

(1)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翻译课程分为韩译汉、汉译韩2门课程开设,可以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译这门课程理论有一个充分的比较、理解和实践。在不同的翻译过程中领略由语言文化差异带来的翻译乐趣,有充分的时间来探索韩译汉、汉译韩的不同魅力、规律和技巧。

(2)目前高校的大学本科的翻译教科书主要用由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汉朝朝汉翻译基础》、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教程》和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韩、韩中翻译》三部教材。其内容上各有利弊,平分秋色。和其它韩国语学科相比,贫乏的教科书,参差不齐的内容给翻译课程教学加大了难度。授课教师应当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选取教材,同时教学内容也要追求新颖、具有时代性的资料进行翻译教学,本就匮乏的教材不能做到实时更新,教材的内容中难免会具有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的内容,基于这些原因,韩语翻译教师应当除了讲授教材中的材料,还要自行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更多资料来充实教学内容。比如翻译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翻译经历或是专业翻译人员的资料进行授课,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教材的多样性、时效性和适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再者翻译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师在讲授课程时,要注意讲与练的课时分配。既要让学生认识到翻译是有律可循,以此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还要做到在选取翻译实践时要难易得当,这样会提升学生的翻译信心和兴趣。以此才能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教学互动的效果。

3.加大翻译课时

无论是从学生学习需求还是从教学目标,还是从这门课程性质上看,课时应当适当增加,保证课时充足,让学生有足够时间来学习和实践,让教师有充分的实践来讲授论文知识和实践指导。

4.教学方式多样性

传统的韩国语翻译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讲授翻译理论,通过翻译理论让学生对句子、文章进行翻译练习,然后教师带着学生在课堂上纠正错误,给出“正确”的译文,学生也为了应付考试要求教师给出所谓的“正确”译文。但是实际上,给出的“正确”译文是也并不是唯一的标准。翻译是一种受原文束缚的创作,所谓创作就不能是单一的,固定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很难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教学效果也不显著。

(1)可以将韩国语翻译课程内容设置由浅到深,先是讲授练习韩译汉,再进行汉译韩的学习。这样能够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

(2)在进行汉韩翻译练习时,考虑到目的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具有一定的翻译难度,如果让学生自己完成翻译,容易使译文质量不高,学生翻译动力受阻。所以可以采取小组式讨论方法,这样不仅能够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翻译的自我意识。

(3)在讲授练习韩汉翻译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走出“韩文圈”,使汉语译文符合中文表达习惯,把擅长韩汉翻译锻炼成翻译强项。很多韩国语学习者在进行韩汉翻译时,通过查阅资料都能理解原文意思,但是要通过规范的汉语表达就会有力不从心的情况发生,译文表达也是差强人意。所以在韩语翻译课程中,不能忽视韩汉翻译的作用。教学时可以通过“译文对比”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源语和译语交流场景意识,了解译文与原文有所区别的各种译法,加深对翻译理论的学习。

(4)强化学习,使自主学习成为习惯。通过学生翻译练习,加强翻译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自己的翻译能力,培养韩国语学习的成就感,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开展翻译课的第二课堂,模拟翻译现场,创造翻译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结束语

韩国语翻译课程是专业教学中的一门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重要学科,其教学的效果直接会影响到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从此次调查中发现,现在的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状况,不容乐观。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对新生本院校来说,能否加快翻译课程的改成,如何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进行韩汉互译翻译教学,有效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是每一位韩国语教学工作者都应思考的问题。以上主要是通过调查研究而思考得出的一些建议,还有待于日后在教学中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作者:刘博杰 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