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1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认为,能力培养不是教授出来的,而是训练出来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体现了职业能力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与我国职业教育提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其实本质是一样的。但是在面对职业教育时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和检验性。本身把这三大能力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互相支持不可分割,同时所有的课程都围绕这三大能力来设计开发,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每一个老师的每一节课当中。三大能力目标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作为高职教育者,要努力改变原有的重视“专业能力”,割裂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现状,把三大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统筹三大能力的培养方案,也就是重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要从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设计到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开发;从学习情境的设定到教学方法的选择,每一个教育环节都要根据实现职业综合能力这一目标进行精心设计,具体到教学方法上,德国为我们提供的3种方法:Planspeil教学法、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和Lernzirkel信息收集分析法中,笔者个人认为,采取前两者或者两者的有效结合方法是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职教课程的设计框架。Planspeil教学法(简称Ps模拟实际操作),包括分析、决策能力,全面分析思考、解决矛盾的能力,交流能力,跨领域的视角,多专业、多岗位转换能力,总结提炼能力,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报告阐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针对环境、条件的变化,共同思考,共同决策,强调团结协作,激发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此方法需要有足够的硬件配套设施,比如隔断式教室以及学生上课座椅的摆放等。Fallstudie案例分析法案例研究是一种与行动和决策相关的授课方式,它涉及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并且学习直接向确定的、有收获的生活状况调整。比如在《会展设计》这门课上,笔者提出一个特装展览设计方案的竞标模拟案例,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又分成4个不同的角色(甲方:上海诗蝶DHC化妆品有限公司企划部主管企划部助理;乙方:北京威势唯美广告策划有限公司主持设计师设计助理),不同角色对学生的性格(女生、男生、成熟、开朗等)、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交际沟通、设计陈述、制作经费谈判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内容,选择相应的任务和喜欢的角色组成小组。模拟的4个角色对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对学生的性格特征也有不同的要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不适合人数较多的班级教学,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比较适合35人左右的班级。

2高职课程标准的概念

来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的词条解释是:课程标准的结构,一般包括总纲和分科课程标准两部分。总纲规定学校教育的总目标、学科的设置、各年级各学科每周教学时数表和教学通则等,分科课程标准,列有课程门目表和课程分年表。这是课程标准的雏型。来自《教育辞典》的词条解释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规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来自《简明教育辞典》的解释:其总纲部分,相当于我国现行的学校教学计划;其分科课程标准,相当于我国现行的分科教学大纲。结合相关的资料学习和个人高职教育工作的感受,笔者认为高职课程标准的概念应该是作用于指导某一门具体课程的规范性文件。其性质相当于现行的分科教学大纲,主要以学生职业素质(职业精神、职业能力、职业行为)培养为核心,为教学提供的人才培养计划文件。①课程标准的内容包括:课程总构思、课程设置目标、课堂内容(知识点、技能点、操作点等)、课程实施建议(教学手段和方法)、考核评价方法、教学资源利用。②需要注意的问题:a课程总体目标与专业设置目标相一致;b兼顾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同时应在职业能力标准合格基础上适当提高;c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又以专业操作技能、现场解决问题能力为重点;d以就业为导向,合理协调理论知识和技能;e面向未来、积极调整、结合地方生产特点和服务区域经济。

3职业教育课程应当有怎样的评价标准

以往普遍认为,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一个界定和验收,最终变为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数据性证明,笔者认为“教学评价与教学是统一体,而不是教学的附加”。教学评价植根于教学过程,教学本身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动态系统,教授者与被教授者融入各自的心性、智慧和情感,教师和学生之间交互作用、高效率的学习过程,同时也是促进学习者和施教者思维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评价标准应服从于教学“高效率”和“思维发展”这两个本源问题,把握教学工作的动态特征,对教学的全过程实施反馈、监控和调节,贯穿教学。现有的5种评价方法(质性、量性或者两者兼有)中,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互为支撑、互为关照的均衡状态最为理想。我们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不应盲目信任取得的数据信息,不能夸大我们的主观筛选,尽量尊重事实,最大可能的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施加有利影响。与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相比,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制定的标准规范;二是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因此要正确处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文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关系、学生就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关系;三是高职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设置教育专业,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特点,整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高职课程的特点,高职院校要成立专门的课程标准评价小组,小组成员要扩展到课程标准的设计者、课程标准实施者、行业企业实践者。不仅如此,兄弟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也要参与课程评价的体系中来,确保课程标准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作者:郭甜 单位: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