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一、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特点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及社会发展新需要,俄罗斯打造了连续性师范教育体系,其课程具有连贯性、不间断性的特点。俄罗斯的高等师范教育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任务,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与在职进修继续教育课程具有衔接性与互补性,努力实现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有利于教师的终身化学习。高师职前培养的课程较规范、完整,主要培养师范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而对于在职的教师进修来说,师范院校为他们开设了教育硕士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时,高师院校创办了各种专修班、科学—研究团体、咨询会等形式的组织,开展多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在职培训的课程灵活多样,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设置综合性或专题性课程,目的是针对教师的继续发展给予有价值的帮助。

二、课程改革中的现代教育观

(一)人文教育和通才教育课程观

俄罗斯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统一,重视培养“通才”,课程设置以一般的人文、社科、经济及文化知识为依托,对学生侧重于“学会做人”,强调培养“经师”的同时更注重“人师”的培养,这一设置体现了课程价值取向的人文化和科学化的统一。师范教育课程朝着通识化、人文化方向发展。

(二)个性化教育课程观

俄罗斯师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具有个性化发展的人,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整体素质得以最大的提高,为成为符合时展的现代新型教师奠定基础,俄罗斯新课程体系正是形成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职业角色,按个性化发展实现角色转换的知识体系,这正是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师教育观的具体体现和课程的价值取向,也是课程价值取向的个性化和人格化。

(三)连续师范教育课程观

师范教育在俄联邦教育系统中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是一个有机的、连续性的体系,具有多层次、多水平、多功能性和灵活开放性特点,高等师范教育作为连续师范教育体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促进了俄罗斯教育的发展、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应对时代的各种挑战和适应全球化格局,推动本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前推进的同时,我国高师课程改革存在问题的凸显,这些因素要求高师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与俄罗斯在很多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同样又有着许多相互借鉴的经验,通过对俄罗斯高师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反思,吸取有益经验,总结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性的高师课程改革策略,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师范教育课程体系。

(一)确立新型的课程培养目标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出能胜任某种学科教学的合格教师,更是要培养能启迪学生人道精神、发展学生天赋的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新型教师。因此,我国高等师范院校也应确立新型的课程培养目标。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强、专业化水平高、拥有教学专长的创新型教师,既能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对多层次性、多类型性师资的需求,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师教育应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师范教育更凸显针对性、专业性及终身性,从而确立教师的专业化地位。

(二)更新课程内容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内容上具有丰富性。提倡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拓宽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等方面都为我国高师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我国现行高等师范教育在课程内容上,应加强教育学科类课程的设置,并且从多层面上丰富教育类课程内容,开设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通识课程,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

1.课程内容创新化。在学科专业课程上按照具体学科的特点,本着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学科前沿的原则,重新选择、确定学科专业课的基础内容,建构创新性知识结构体系,拓宽基础课程,构建新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体现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特点,掌握该课程领域最新动态,向学生介绍本学科不断涌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本学科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增加学科前沿和方法论课程,课程内容要不断吸收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了解专业前沿的学术动态,懂得获取和处理有关学术信息,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课程内容综合化。高等师范院校课程走向综合化是时代的要求。但不要把“通才”理解成“全才”,高等师范院校课程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能成为基础、中等教育领域内的“通才”,应当具备文理两方面的综合知识功底,并增加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兴学科方面的课程。

(三)优化课程结构

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调整选修课与必修课的比例,专业课与教育类课程的比例等措施,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促进师范生的综合发展。以此为借鉴,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的改革首先是要满足各级各类基础教育需要为导向,应强调课程结构灵活化、综合化。因此,需加大教育类课程设置,突出师范性;同时需优化课程结构,减少必修课,丰富选修课,鼓励跨系、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善于创新的复合型师资;精简专业课,要减少必修课的门类;精简课程内容,增加选修课和自修课的比重,或将某些专业课设为选修课或自修课,供需要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选学。再次,加大并丰富选修课的比例,可调整选修课内部限定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的比例。加大自由选修课的学时和比例,拓宽范围,尤其是自由选修课,相应的开设些与本专业无关的或联系不密切的跨学科的选修课。总之,在保证师范课程的相对统一性、稳定性的同时,也兼顾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化。

(四)重视实践课程创新性

在俄罗斯高等师范教育课程中特别突出了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教育实习的组织采取连续性教育实习。鉴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实际情况,应重视实践课程,为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到学校观摩和参与教学与管理,可适当增加教育见习与实习的数量和时间,提高学生从教育实际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抓住一切机会参与实践,可以利用寒暑假或业余时间,进行社会教育实践。如可以到中小学进行见习与实习,观摩和承担中小学课堂教学组织活动、课外活动,参与教研组备课与研究、学习班级管理、学校行政管理等,深入了解学校运作,熟悉学校日常工作,定期开展教育调研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可以把调研的课题纳入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保证他们在职业生涯的任何阶段都能够创造性地工作。

作者:宋丽荣 范会敏 单位:黑河学院比较教育研究所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