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教学研究(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教学研究(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科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主导作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本文从树立课程意识,改变教师角色,改革教学方式,改变工作方式,掌握新的业务技能,不断学习研究等几个角度,探讨了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巧妙点拨;终生学习;改变自我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思想、内容及灵魂在教育、教学中的逐渐渗透、领悟、把握、实施及操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值得我们深思。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强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独特性、体验性及问题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大多只是将知识点从书上写到了学案上或画到了书上,在知识的迁移、灵活应用及前后连贯上,大多数学生都有问题,此时老师发挥主导作用而进行的点拨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种点拨会让学生迷途知返、绝处逢生、豁然开朗,会让知识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易于掌握,会让学生在知识的层次上更上一层楼。

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中,学到生物的生命现象时,为了说明生物体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师可以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俗语来点拨。学到生物体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时,教师可以“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积雪多的地方老鼠的毛色纯白、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等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点拨,学生会豁然开朗。学到器官时,教师可让学生以自己的手为例,分析手上的组织种类、排列次序及功能,并让学生假想将四种组织的排列顺序打乱会怎样?通过这样的观察、假设、想象,器官这一生硬的概念便会不讲自通。学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时,教师可让学生写一篇炎热的夏季突然进入森林的感觉小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氧循环、水循环的作用便会显而易见,形象真实。学到人的生殖和发育时,在羞涩中渴望了解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象这样的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学,效果反而不好,教师若能在学生学习的同时穿插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及早恋等问题的讲座,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效果会更好。

学习叶的结构及光合作用时,教师可把叶片比喻为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引导学生从工厂围墙、厂房、机器、物质运输线及门卫入手,认识叶片的结构及功能,以降低学习难度。学习血液时,教师要以拟人化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突破难点,可这样点拨:红细胞是人体氧气的运输者,它不辞辛劳,从货源充足的货站源源不断地将氧气运输给人体使用,但当遇上强势而霸道的一氧化碳时,弱势的氧气无法上车,被逼无奈的红细胞便将一氧化碳运入体内使人缺氧中毒;这就点拨学生一定要关好煤气以防中毒。白细胞是人体的卫士,当人体受到病菌的侵害时,它会不顾一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与病菌作斗争,而它的战斗力也需要锻炼,我们应好好地利用自己的卫士,让它们在锻炼中成长,不要动辄吃药打点滴派援兵,导致它们逐渐产生惰性,慢慢丧失战斗力,影响抵抗力。学到小脑功能时,以醉酒的人行走时的样子加以说明,形象生动(步履蹒跚,身体失去平衡)。学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时,教师可以一个表演引入:代表着各大系统的学生,要吃饭、上卫生间、打篮球、学习、睡觉,同一时间内各行其是,互不相让,而神经系统的出现,使各大系统协调统一。

这种不满堂灌,精、巧、细的点拨对教师的要求高了,要求教师一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知识,精心设计点拨呈现方式,他还要求老师要换位思考,用知识、思想、智慧、情感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深入浅出,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感染他们,才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才能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需要终生学习为自己充电。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改变自我。

1.树立课程意识改变“教教材”的观念,形成“用教材”的观念。教材不是僵化的东西,教师有很大的应用、活动空间,可以在遵循课标的前提下,改编超越教材。

2.教师角色要改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与参与者。

3.改革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教”(中心)+学生“学”,现代的教学方式应为:构建交往、互动、参与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营造和谐、活跃、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4.改变工作方式变孤军作战为集体作战,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工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

5.掌握新的业务能力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教师要具备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6.研究状态下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要变职业化教育观——按我说的走没错为专业化教育观——让我牵着你的手,在风雨中,我们一起走,一起成长。其次,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实现专业化成长,即在学习中成长,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在行动中成长,做一名创造型教师,在思考中成长,做一名反思型教师。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我们应该做一个有梦的教师,一个学生喜欢的有灵性、有创意的教师,有对生命的敏感和对问题的敏感,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心灵感受,走近学生,让我们能真正牵着学生的手,在风雨中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尹占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命活力初探[J].吉林教育,2013(27).

[2]蔡棋强.浅谈体育课中学生的情感培养[J].学苑教育,2014(17).

[3]夏帮青.对教学反思的“反思”[J].中学生物教学,2013(8).

[4]陈素珍.在教学改革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效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

[5]张万明.例谈教材处理的几个原则.中学生物教学,2013(8).

[6]张丹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学周刊,2013(20).

作者:程立莉 单位:甘肃张掖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中课堂语言评价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课堂评价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语言评价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评价具有激励性、亲切性、准确性、新颖性、生成性的特点。教师要恰当运用课堂语言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新课程改革;课堂语言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一个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初中生相比较小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上,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还不够成熟,教师的语言评价仍然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经历和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我觉得通过恰当的语言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该怎样运用课堂评价语言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激励性

激励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式。新课程倡导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说,激励性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在课堂表现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激励中体会关爱,启迪思维,增加自信。教师评价也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过分表扬,也不能吝啬自己的激励语言。在学生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时候,教师既要委婉地指出其缺点,做出示范,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发言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该学生回答,如果回答正确教师则用“你回答的很好、很全面”予以鼓励,再根据《小组合作课堂评价细则》通过加分对该同学进行奖励;如果没有回答正确或回答不完善,教师则可以用“这位同学回答的是正确的,但不全面”予以评价,再通过课堂加分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语言评价的激励性措施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每一个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期望得到别人的鼓励,这种评价措施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亲和力

激励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被肯定的心理需求。除了激励性的语言外,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亲切。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应该只一味地进行鼓励,教师的评价语言还应该发自内心,对学生亲切且自然。例如,如果最近有位学生在课堂提问环节的回答虽然不准确,但是敢于说出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教师可以用“你的思考角度很新颖,其他同学应该向这位同学学习”等一些较为亲切自然的语言来进行课堂评价,从而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语言评价的亲切性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恐惧教师会因为自己没有回答正确而感到恐惧,从而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能够带动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

三、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长期的激励性和亲切性语言在课堂评价中也是有弊端的,课堂评价语言还需要具有准确性,做到准确、简明、得体,力求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明确哪儿做对了,哪儿做错了,哪儿做得还不够完整。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如果不完整,哪儿需要补充,这样教师评价才会真正发挥激励导向功能,可以说,准确性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课堂评价语言没有准确性,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无论教师评价得如何生动,课堂教学如何有吸引力,都是苍白无力的。所以教师评价语的准确性显得犹为重要,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批评,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堂评价语言的准确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方面能够激励学生,另一方面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从而使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就是教师在进行课堂语言评价时要使评价语言也具有辩证艺术。

四、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新颖性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评价有明确的要求,进行课堂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但是如果教师长期使用一种评价话语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学生把教师的评价语言认为是教师在例行公事的时候,课堂语言评价也就失去了其功能,所以课堂评价语言还应具有新颖性。课堂评价语言的新颖性是一项很高的语言评价艺术,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但是面对同样的学生要使用不同的语言去评价,这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所以,课堂评价的新颖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使课堂评价时时新,使课堂评价语言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应发生的情况而异,使课堂富有朝气;教师还应该学习将生活中他人的评价语言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五、课堂评价语言要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预设的,更多的还具有生成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往往体现了教学的重难点。如果教师的预设语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学生就往往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但是不同的学生生成性问题往往具有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课堂上的生成点,根据课堂上出现的特殊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课堂评价语言,在自己的生成性语言评价中展示自己的机智、幽默、博学,以获得学生的欣赏和好评,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用自己的评价语言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引向高潮。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层面来讲,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作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其他知识,并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反思、总结,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评价水平,从而带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作者:梁晶晶 单位:甘肃省白银市第三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

摘要: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一股春风也吹向了铅山,为此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练等综合能力,变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交流、拓展,尽可能地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英语。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英语;学生;主体;高效

时光匆匆,在本县与时俱进理念的指引下,近几年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高效性。从事了11年初中英语教学和4年小学英语教学,我发现,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可以融会贯通的,大致相同的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来进行。我们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变教师为指导者、点拨者,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自己去摸索、探讨、学习、交流、拓展,尽可能地实现每一节英语课堂的高效。

PEP中小学英语教材越来越贴近生活,从实用的角度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练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慢慢地将英语当成一门自己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同时,我们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各种先进的知识和方法,利用各种渠道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及变通的能力,即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协助者”,由课堂主宰者转换为每一堂课的引导者、评价者、监督者、调控者和欣赏者。教材的生活化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英语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能大大提高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英语。

如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5“Doyoulikepears?”第二课时与PEP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6“Doyoulikebananas?”第一课时内容大致相同,都可以使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我拿出文具盒,引导学生分小组使用下面的对话自由复习学过的相关内容。S1:Whatisthis?S2:Itisapencilbox.T:Doyouhaveapencilcase?(问一名学生)S1:Yes,Ido.(问其他学生)T:Doesshehaveapencilcase?Ss:Yes,shedoes.接着我拿出一个袋子让学生摸,学生摸出是橘子,在我的引导下这位学生说喜欢橘子,从而引出了like这个新单词。T:Whatisthis?Ss:Itisanorange.S1:(去看)Yes,it’sanorange.Ilikeoranges.(吃一片桔子,做出喜欢的样子)T:Doyoulikeoranges?(引出新单词like)S1:Yes,Ido.S2:No,Idon’t.Ilikeapples.然后我利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把香蕉、西红柿、梨、草莓等新单词全部引出来,并针对“Doyoulike…?”句型进行练习。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纷纷迫不及待地展示。S1:Doyoulikebananas?(练习含有like的新句型)S2:Yes,Ido.Andyou?S1:No,Idon’t.Ilikepears.根据情境练习新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的练习过程中,他们的个人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整个课堂已成为了英语语言的天空,这时我又推波助澜,在复习本课内容的同时,用赠送食物或图片的方法将整个课堂推向高潮。T:Whatisthis?S1:Itisabanana.T:Doyoulikebananas?(练习巩固新句型)S1:Yes,Ido.(得一支香蕉)当学生小组对话回答“喜欢”时,我就将手中物品赠送给他,这样所有的学生都纷纷举手要求展示,整个课堂沸腾了,学生充满了自信,开心地练习英语,教室里充满了欢歌笑语。学生都喜欢上了英语课,他们为自己能学以致用而感到兴奋,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另一门语言的快乐。

最后,我让这些以小组竞赛形式得到奖品的学生在黑板上把今天所学的新单词归类(水果或蔬菜)总结,并用所学句子拓展一份关于本组组员对各种食物喜好的小报告。总之,只要我们教师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灵活创造情境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探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英语知识,就能达到高效课堂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当然,本人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及感慨:依据教材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是大部分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少数学生只能囫囵吞枣似的跟着跑。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开始出现英语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多学生甚至失去了自信。这样一来,不得不放慢进度,学生也不得不利用其他的时间进行新课的导学和听力的训练。然而他们能有多少时间呢?其余学科怎么办?虽然,在教学实践中会遇上各种挫折、困惑,但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克服困难,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竭尽所能地让每一堂课出彩,为英语基础教育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真诚、一颗恒心、一腔热血!

作者:蔡清英 单位:江西省铅山县明德小学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思路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的要求也产生了,为了把这些要求贯彻到实践中,有必要对这些新要求进行探讨研究。本文针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详细解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案,供教师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新课程改革;特点;要求;参考方案

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化学的发展关系着其他学科,进一步来说,关乎社会的发展。化学的重要作用,从在新课程中对其越来越高,越来越明确的要求便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再次更新,即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高中化学实验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基础。笔者在学习了新课程改革要求之后,依据自身教学实践,总结概括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特点,还有一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特点分析

(一)注重应用

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难发现,它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如盐与酸的反应,用酸除水垢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实验和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因为与生活实际贴切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化学实验,产生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最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正确学习书本知识而不单单是学习理论,更要把理论运用于实践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能力,而不是唯成绩至上。

(二)以学生为主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实验教学课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遇到操作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的实验,一般会采取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只是在听实验,而不是在做实验,即使遇到一些可实施的实验,也只是走形式的演示实验,容易出现实验课堂松散的现象。没有亲自动手操作,不能了解到精细的实验过程,一则对学生的兴趣提升没多大意义,二则对学生自主的实验能力也没促进。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演示实验的做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在细节上对学生进行讲解,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教师只要做好对学生明确实验注意事项,试验后,对学生对实验的反思进行引导。

(三)强调探究

探究性是化学实验最重要的特点,而很多教师把这一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忽略了。为了不落下课程进度,为了刷高考试成绩,对于重要的性质与结论,教师会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实验的探究性,让学生先进行实验,然后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继而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探究。探究性的新标准有助于学生早日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研究中的问题。

(四)重视能力

新课程着重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例如通过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的方法,只有先发现了问题才会去解决问题。此外,学生之间对一个实验进行合作交流,这无疑也提高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最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二、提出的要求

把实验交给学生自己做,并不是说教师都不用管了。高中学生化学知识浅薄,只了解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尤其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化学实验更是所知甚少。因此对于实验操作,教师应做好指导。如对于仪器的使用,教师必须进行使用规范讲解;对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准备充分,然后告诉学生;对于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用过的试剂如何处理,都要给学生说明,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实验意识。其次,对于实验成果、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从实验中学到东西而不是走形式,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通过让学生回答试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实验效果。

三、建议方案

(一)采用分组教学

高中化学实验虽然不难,但有些实验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通过分组教学能使组内成员能够进行互补,通过互相合作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二是通过分组教学,使学生共同探究,互相交流各自想法,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三是通过分组教学,学生之间互帮互助,锻炼学生与人的相处能力。

(二)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环节来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环节一——实验准备环节。教师自身要对实验进行研究,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进行充分准备。同时,实验准备过程中要督促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环节二——讲解实验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详细地把实验过程、步骤、注意事项耐心讲解。环节三——指导实验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教师必须进行指导。环节四——引导探究环节。要引导学生探究实验预习和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加以指导和提示。环节五——实验总结。既要总结实验得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价,对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给予点评,以使学生在下次实验中注意,不断提高实验技能。高中化学试验是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对这些要求进行探讨之后,掌握了新课程标准下的实验特点,然后在教学中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三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特点浅析[J].考试周刊,2014(94).

[2]朱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

[3]吕海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及其转变途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4]李素霞.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构建及其优化[D].西北民族大学,2011.

[5]史秀娥.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对策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作者:李春萍 单位:山东省成武第一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分析

摘要:新时期,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学生应该主动去学习和发展,教师要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总结,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一、转变观念,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育教学的规律表明,学生要想学到知识,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古人云“亲其师,重其道”,只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转变过去教师高高在上的姿态,深入到学生中间,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历史基础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在历史学习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深厚爱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几分钟,与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当然,交流的内容不仅仅是历史内容,可以涉及当前的时事新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的各种活动等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和亲,为历史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此外,教师要提高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处处模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要不断提高业务教学水平和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从而从内心敬佩教师,尊重教师,也为学生历史水平的提高增强内在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初中历史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历史知识和思想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历史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开放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预习。这不但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变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对象,精心设计自主探究的过程,搜集和处理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为学生提供所需信息,做好学生的合作者和指导者。由此可见,自主探究活动中,在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及时调控和指导。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的知识也更深刻和直接,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努力发掘学生潜能

(一)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第一,小组搭配要合理。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协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第二,教师要适时点拨和调控。教师要深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学生站在一个起跑线上,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观众,导致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够重视自己,逐渐产生消极思想,成绩呈现下滑趋势,甚至有的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在课堂上故意捣乱,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转变教学观念势在必行,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创造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

(二)指导学生听课方法和技巧

课堂是学生举疑解难的主要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方法和习惯很重要,学生可能接触到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方面各有特色,因此历史教师在接受新的班级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适应到默契的过程。  了解学生,关键在于思想上和情感上的沟通,通过多方面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了解到了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师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适应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应成绩优秀的学生,适应学习困难的学生,适应学生的基础,适应学生的个性,最为关键的要适应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此外,教师也要放下身段,让学生适应自己。教师和学生相互适应的最高境界就是彼此产生默契,教师能从学生的表情、神态中读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能从教师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教师所要表达的信息。营造默契的教学氛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它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民主、开放的教学观念,调控课堂娴熟自如,思维灵活、敏捷。

(三)创设辩论的学习环境

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辩论,不但能有效复习旧知识,还能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还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讨论历史问题,能够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历史现象,分析历史问题。比如,为了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就是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先让学生自主借助资料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激发他们探究历史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了解,这比教师单方面的传授效果好得多。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作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它以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呈现了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历史教学内容,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兴趣,解决了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把《三国演义》中的一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董卓、吕布、周瑜、诸葛亮,一一呈现给学生,这些人物神态各异各具魅力,学生通过重温这些鲜明的历史人物,联想到了三顾茅屋”“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等片段,这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观赏中体会到了历史的乐趣。当然,有效的历史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事物的表现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感性的现象进行理性思考,认真观察,从而发现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文钱.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0(15).

[2]王明文.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3(27).

[3]张骞.新课程改革下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4).

[4]李福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0).

作者:张新平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内丘镇中学

第六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化学教学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化学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因此,针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提出具体的改进和发展对策来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新课改的推行,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当前初中化学的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理解有重要意义。因此,有效的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甚至有弃学现象,引发人们对当前化学教学的怀疑。化学是和实验紧密结合的学科,学生本应兴趣浓厚,但是,目前却有许多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严重偏科,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化学的教学效果。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同时知识的逻辑性较强,知识量较大,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学习效率低。

(二)师资力量不够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日益突出,因此,教师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统计发现,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化学教师的数量更少,往往是一个教师担任半个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而且这种现象比较普遍。这样不仅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还没法保证教学质量。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得不到相应的提高,导致教学工作严重滞后,对学生的学习也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化学实验设备严重缺乏

化学是理论和实验结合得比较紧密的学科,实验对理论教学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实验过程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但是,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少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原因是化学实验设备严重缺乏,部分化学物品严重不足,没有进行实验教学的基础。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化学实验室非常简陋,实验设备相当有限,部分实验物品已经过期,实验教学很难开展,只能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实验设备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所以,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管理不完善

教学管理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特点和规律进行管理,有效的教学管理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目前,初中化学的教学管理存在很大漏洞,具体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理论指导,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整个教学管理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教学管理状况亟需得到有效改善。

二、改善初中化学教学的对策

(一)改善对化学教学的认识

当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遍不高,主要在于学生未对化学学习形成科学、客观的理性认识,未充分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所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恶性循环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化学的想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因素,当前初中化学教学效果不理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不到位。首先,应该注重对化学教师的数量配备,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师的培训和学习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学习和发展,才能在具体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的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最后,要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化学教师虽然只教授化学这一门学科,但是每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

(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化学是初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应该加强学校对化学教学的重视,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实践过程,实验设备的缺乏也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加强和完善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是实现有效化学教学的基础,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初中化学教学要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促进化学教学的发展并不断完善。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要实现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就要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注重实验教学和理论学习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一峰.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中),2015(6):177.

[2]王文艳.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4):157-158.

作者:刘根稳 单位:西工大附中分校

第七篇:新课程改革下阳光体育健康运动研究

摘要:为进一步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我校搭建了各种平台,为大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并以“体育健康运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理念为抓手,把阳光体育健身运动不断推向了新的热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理念;阳光体育;健康运动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精神,学校要通过各类体育竞技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健身运动兴趣,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体质,引导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下面笔者就谈谈我校近几年的做法。

一、以“一课三活动”为载体,开展各类健身活动

近年来,我校以“一课三活动”(体育课、晨练活动、快乐大课间活动、课外活动)为载体,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体能差异及兴趣爱好,开设了兼具时尚传统、师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20多个,由学生自主选择运动项目,师生共同参与,专业教师引领、指导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早晨7:20-8:00为“沐浴晨光,圆梦青春”晨练活动。学生带上自己喜爱的各类运动器械,如跳绳、乒乓球、呼啦圈、篮球等,伴随着轻快、愉悦的音乐,各自感受着体育健身运动带来的巨大欢乐。大课间活动时间(中午)为30分钟,课外活动时间(下午)为40分钟。活动开始,全校先做热身运动——健身舞《江南style》,然后分兴趣小组进行活动,内容包括传统项目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花样跳长绳、跳长绳、打沙包,器械项目篮球、乒乓球、跳竹竿、呼啦圈、滚铁环,体操类健美操、搏击操、武术操、太极拳,做到了“四有”(有目的、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人数、定内容),实现了师生每天至少1小时体育锻炼的目的。

二、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近几年,随着阳光体育进入校园,各项活动以“我参与、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为主,打破了传统运动会参与模式,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体育健康运动的乐趣。田径运动会竞争激烈,但限制项目和人数,学生参与率不高;冬季运动会(如越野跑、环城跑等)参与的学生多,但录取和奖励的人数较少,对部分学生(特别是跑在最后的学生)打击较大,甚至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拿不到名次而半途而废。那么,如何才能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健身运动的乐趣呢?我校体育教师在比赛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利用一些韧性好的纸板(可重复使用),制作成长方形的纸牌(大小自定),在上面分别写上名词和相对应的得分。根据年级、组别里最多人数计算,假如某一组别有200人,则在卡片上写“第一名200分,第二名199分”等字样,随名次增加,得分依次递减,并在纸牌上面盖有学校教导处印章(避免学生仿造)。同时,在比赛前召开相关人员会议,做具体分工(根据参赛学生多少,设置不同岗位的裁判员)。终点裁判工作是整个运动会最关键,最主要的核心部分,而终点裁判员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判定出运动员到达终点的名次。这一做法,能快速、准确地将所有参赛运动员按名次一一排列开来。具体做法如下:

1.排:将参赛学生按年级分男女两组,每组比赛前,起点裁判员(3—5人)将参赛要求告知学生,到终点时按照过终点的先后顺序自觉排队。当运动员经过终点时,除运动员自觉排队外,裁判员还要将队外学生按顺序排列,或者利用课桌摆成一个10米左右的长廊,将学生按到终点的先后顺序排成一排,依次通过终点。这一步是整个运动会最关键的一步,所以排序裁判员必须行动有速,眼急手快,公正、公平地将每一位参赛学生排好队,以便于下一步工作顺利进行。

2.报:在终点处设有排名裁判员(1—2人),将经过终点的学生按名次依次报出,该组所有参赛运动员从第一名开始报至最后一名,这样能更好地与一下步工作相衔接,提高它的准确性。即便发现问题,也能及时纠正。

3.发:在每组比赛前,发卡裁判员(1—3人)将该组名次卡按顺序排列好,每人分3到5个名次,当学生过终点时,发卡裁判员按顺序站好,与排名裁判员相配合,依次发给相对应的学生。但有些学生体力欠佳,这就要求班主任做好各班后勤服务工作,等待接应,否则会造成混乱,因此任务不同的裁判员一定要尽职尽责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

4.记:参赛完的学生每人都将拿到一张名次卡,各自保管,待比赛结束后可进入教室,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登记,(分发各班成绩登记表),将学生的姓名、名次、得分依次填入成绩表,回收名次卡,一并上交体育组进行核算。

5.核:此项工作由体育组教师承担完成,将不同年级、不同组别的成绩表按名次核实后,计算出总分,然后按年级算出总得分和名次。若遇到得分相同的班级,则以前十名多少依次区分。采取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人人参与,竞争激烈学生积极性高。每位学生都可为班级出一份力,前进一个名次,则可为班级多得一分。但参与人数过多,也有不足之处,这就要求运动会组委会高度重视,全方到位,落实好每个环节,裁判员尽心尽力,确保运动会圆满完成。另外,体育教师在参赛后还应不断总结,分析得失。

三、以“体育健康运动促进学校内涵

发展”理念为抓手,创建体育品牌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已经多年,在新课程改革的感召下,我校一直把促进教师健康工作和学生快乐学习放在学校全面工作的首位,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体育理念,同时校长常常也对我们说:“只有健康的教师才有健康的学生”“只有健康的学校教育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将尽力为大家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阳光体育工程"的有效开展搭建平台,进一步深化"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把活动不断推向新的热潮。针对此理念,我校利用“五一”“十一”以及开展各类运动会,各班除有疾病的学生外,其余均可报名参加,各班学生不仅仅为班级争光添彩,更重要的是通过运动会增强了自身体质。三年来,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优秀率达到15%以上,不及格率控制在8%以下,学生体育课考试及格率在90%以上。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了全体师生健康生活的意识和身体素质,促进了全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快乐学习、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的习惯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为此,我校正在为建成全县一流的富有特色的、现代化的体育品牌学校而践行。总之,我校通过开展各类健身运动,进一步深化了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形成了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师生全员参与的体育锻炼热潮,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健康向上、和谐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作者:黄治梅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

第八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学研究

摘要: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的地位,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新课程改革如一缕春风,温暖学生的心田。同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出发,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拓展教学内容,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运动兴趣;游戏教学;发展

一、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做到灵活运用

以往的初中体育教材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设定了阶梯式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一般按照教材进行分段式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材也进行了创新,提出了几点教学要求:第一,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第二,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课堂教学要有趣味性、科学性、健身性;第四,通过体育教学应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虽然体育教学面临着挑战,但是也为体育教学留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此,体育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体育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不断尝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改变传统的定式教学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项目上课。选取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比如,对于初中生来说,男生对球类运动项目比较感兴趣,而女生比较喜欢体操类项目运动,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让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其次,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其实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兴趣问题,只不过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内容学生不一定感兴趣,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当然,并不是说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就不用学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变得丰富多彩,变得鲜活起来。可以把一些相关的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

二、贯穿游戏教学,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如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没有激情。其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把相关的游戏引进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时候就会感觉新鲜有趣,课堂也会变得生动活泼。比如,在学习篮球技能的时候,可以贯穿“一人运两球”“投篮晋级”等游戏,利用多种教学方法,使体育运动变得更加有趣味,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技能动作练习中。又如,在练习长跑的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让学生围绕跑道练习的方法,进行游戏综合接力比赛、音乐伴奏往返跑等,增加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游戏中乐此不疲,进而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三、激发运动兴趣,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初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掌握基础运动技能,培养人文素养,树立自信,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学生在不断运动中,形成动力定型,进而产生身体锻炼动机,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应做好两个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他们的自觉性,以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置障碍,自主制定游戏规则,通过练习、比赛,让学生总结出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第二,根据学生活泼好动、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标新立异,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让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制定多种形式的体验作业

体育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主要是身体训练,制定的作业形式单一,如跳绳、跑步等。这种作业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过于功利,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作业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时调节体育作业内容。另外,学生完成作业任务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所以,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和辅导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可以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咨询教师完成。

五、加强培训,提高初中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改革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意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真正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体现体育教学特色,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培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体育教学对人们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性,把体育教学和其他课程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教师提供课程培训进修,组织观摩优质体育课,努力培养一支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同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很多新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师在落实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问题,因此,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不断思考,总结提高,使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中。尤其是学校的体育管理人员,更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不能片面地认为课堂“乱”是一种放羊式教学,要转变这种观念,正确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内涵。总而言之,体育课程改革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逐步完善。教师要认真解读新课程标准标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率。不过,课程改革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方力量,相信一定能促进体育课程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蛟.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体会[J].祖国:建设版,2013(8).

[2]李志芳.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3).

[3]刘培刚.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高中体育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8).

[4]钱海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教师教学行为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0(3).

作者:林剑 单位:江西省铅山县陈坊中学

第九篇: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进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往往不能达到教师预期的理想效果。那么,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充分认识讨论法教学、掌握讨论法教学的实际操作技巧,提高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良好效果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工作实际,尝试从讨论法教学的实施策略及具体操作过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讨论法教学;实施策略

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传统的中小学进行的应试教育要转变为素质教育,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与时俱进的教育形势,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很多教师在新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始尝试新课程改革,于是在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我们开始进行研究性学习、合作探究性学习、兴趣学习小组等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试图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建立起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而讨论法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但是,在高中历史学科当中使用讨论法教学之前,我们教师必须认真探讨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以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运用讨论法教学的实施策略

讨论法教学是指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历史课堂上的某一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并为提出这些问题做好情境铺垫;在学生提出问题的时,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确保学生的讨论有一个主题,不偏离课堂教学的大方向。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但是他们可能对新的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准确,所以,教师的适时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就问题进行讨论之后,教师要做好课堂小结,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问题的答案。对于一些有争论的问题,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和探究。

(二)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

学生不管是进行小组讨论还是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教师要提前告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要有理有据,与历史知识相结合。通过讨论,学生对于历史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这样讨论法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发表自己的观点

讨论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但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讨论得出的结论不能是教师强加的,也不应该是历史教材中现成的结论和观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才是进行讨论的真正目的。讨论不一定要最终形成统一的结论,即使大家得出了统一的结论,也应该是学生自己真实的观点,而不是教师诱导的结果。

(四)互相讨论和学习

这一点主要是指学生之间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倾听、互相解释和争辩,获得思想上的碰撞,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深化了历史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通过合作和讨论培养了合作意识和相互交流的能力,一举多得。

二、讨论法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

(一)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上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备课时除了要备课程标准、备历史教材之外,还应该备学生。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讨论问题,要注意到提出的问题不能太多或者太难,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好不是教材中已有的现成的观点或者结论,如果是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注意这些问题的层次性,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提问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某一问题的思考上,但不能妨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此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多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和我们是息息相关的,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实践证明,热烈的讨论过程能够延长这些历史知识在头脑中的保存时间,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可一开始还不能适应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探究的兴趣,只要学生中有好的想法教师就要及时进行表扬,争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加入到讨论中来。当讨论出现停顿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做好引导的工作,不要每次都急于公布答案,使学生失去主动探索的欲望。总之,整个讨论过程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脱离了学生,讨论法教学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三)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新观点,允许多种观点并存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暗示自己的观点,这样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讨论法教学就没有了意义。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用更有条理的话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得出了不同的见解,教师也不要急于反驳,可以允许多种答案并存。总之,讨论法教学在高中历史学科中的应用极好地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种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进一步完善,不管怎样,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教师都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探索前行。

参考文献:

[1]周萍.走出高中历史教学中分组讨论法的误区[J].中学历史教学,2011(7).

[2]武栋玲.浅谈问题式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8).

[3]陈彤.历史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J].宁夏教育,2012(6).

[4]陈永梅.问题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祖国:教育建设,2012(11).

[5]徐景成.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师版,2012(9).

作者:肖勇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

第十篇: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新教法思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进入了新的时代,改变了传统的主要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方法,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浅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法;观念;革新

一、转变理念是语文新教法的基础

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也必须要按照教师的意思去回答,在这样长期的教学方式下,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逐渐改变了这种现状,对于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变学生学习的主导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引领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创新教法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下进行语文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文学科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另外,语文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上,都要以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进行,将探究式教学不断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实施语文新教法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的行为应逐步改变

小学语文教师应彻底转变主宰语文课堂的行为方式,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改变以前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把语文教学看作学生主动探究的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并采取各种手段给予学生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撑,让学生愿意去学习,逐渐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律能力,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

(二)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要想让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让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究是关键,为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只有提出了问题才能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语文能力。其实,学习的过程就是从“无疑”到“有疑”逐渐转变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疑问中,才能激发探究的兴趣,产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重视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是重点对学生进行篇的训练,在对语文内容、层次、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训练中,重点加强对学生布局谋篇的练习。尤其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从心理上能够较长时间去感知事物,有效区分事物的主要特征,其对于事物认识能够达到基本的理解。但是,由于学生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不同,有的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理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进行个别辅导,重点培养,让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加大训练的力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而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分析原因,有所侧重,逐步帮助学生步入学习的正常轨道。另外,教师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有效改变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方法的转变中获得有益的进步。比方说,教师可以在班级建立结对学习小组,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结对学习,达到互帮互助的学习目的,学习小组可以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实施学习计划,在此过程中,有教师个别辅导、组长监督学习,最终通过自评、互评、家长评等评价方式来感受学习效果,评出学习的先进小组,这种创新学习的方式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实施有效的作业形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语文作业的形式是教师在课堂上给出作业的题目,学生在课下完成,有的学生由于课堂上没有听懂,课下作业完成的不够理想,甚至是机械应付,这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新课程标准下改变了这种作业形式,将更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语文作业能在课堂上解决的。及时进行解决,做到课课清,这就有效提高了语文作业的效果。并且,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巧、活,避免作业重复,造成学生时间上的浪费。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做到难易适中,梯度适当,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识字时,为了让学生达到锻炼的目的,我并没有机械地让学生重复抄写词语,而是精心挑选了一些意思相关联的词语,让学生进行词语写话练习,并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用词语连成一两句话,中等生进行两三句话的练习,优秀的学生要能够完成一段话的练习。这样,不同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应有的锻炼,提高作业的效果,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了应有的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学好小学语文对于小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语文教学,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让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生根发芽,让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李亚秋.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5)

[2]赵克莉.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邱益莲.语文教学应由研究教语文转变为研究学语文[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3).

[4]徐玲华.优化语文作业——让学生快乐学语文[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5).

作者:张玲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任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