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思路(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角色转变思考
摘要:班级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要求,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更新班级建设的管理观念,使学生的发展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做好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以使自己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取得更高的成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班级管理;教育观念;管理手段;角色定位
要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用实际行动深化教育改革,为国家建设提供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一、班主任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坚持学习,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一轮又一轮的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但与此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每一位班主任教师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新的挑战,更是一次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学生能力的良好机遇。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都会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他们对于学生的殷切期望不小于任何一位家长。要想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智力水平高、身体强健、具有创新精神的全能人才,教师首先要具备先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以及适应时展和现代学生需求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
(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如果一直在不断地学习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就会知道,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些富有创新意识和行动力的人是社会发展中最主动和积极的先进力量。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价值取向,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点培养。班主任要始终谨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认真学习和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提炼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班主任的工作本身就是一份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在国家各项教育方针的指导下,需完成学校提出的各种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尝试运用创新的工作方法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内容,富有创造性地积极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带动全班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形成风格鲜明的班级,这样创造性的工作才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学生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时,要确立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励每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和成长。班主任要时刻谨记:没有不成才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一些独特的个性或者特长,班主任教师要学好观察,发现并且挖掘学生的这些特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且能够正确对待这些差异,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因为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做到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就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因此,班主任教师要有高瞻远瞩的意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着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学生成为这样的人才,教师就要做到以身作则,抱定不断提升自己、终身坚持学习的态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真正能够爱上学习,能够熟练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二、班主任教师要转变自身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定位
(一)班主任要从权威型教师转变为对话型教师
传统的教学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一切教学和班级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自己为中心。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必须对班主任的话言听计从。这种权威型的教师管理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非常遵守纪律、顺从班主任的,但是这些学生往往是独立性比较差,对教师具有非常强烈的依赖性,缺乏自主意识和能力的,当自己独立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感到束手无策,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学生平等对话,提高学生在道德教育中的自主性和参与热情,树立新时代班主任的良师形象。
(二)班主任要从高耗型教师转变为高效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教师都是一种任劳任怨、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大部分教师信奉的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信念,认为只要自己全心付出,就会获得相应的回报,把班主任这份本来是极具创造性的工作变成了无趣的重复劳动,结果教师累得够呛,学生却极不理解,甚至出现严重的逆反心理,班级管理一塌糊涂。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艰巨性和创造性,把深入了解学习、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效果。
(三)班主任要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科研型教师
现代教育中的班主任工作应该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因此只依靠过去的管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班主任教师要随着教育对象的不断变化,改变自己的教学管理方式,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科学有效、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方法,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创造性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班主任。总之,新课程在班主任的教育行为中生成,班主任在新课程改革中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任丽敏.新课程改革后班主任角色的探讨[J].祖国:建设版,2014(5).
[2]古桂起.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的角色转变[J].教育界,2012(10).
[3]彭燕.高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J].科学咨询旬刊,2011(10).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马立改 单位:河北省任县永福庄乡永福庄中心学校
第二篇: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应不断延伸学习和应用语文知识的领域,应把语文教学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教学手段,使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广大语文教师应关注的课题。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他们是学不好语文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承认并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引入和教学相关的故事、趣味知识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充满趣味,使学生乐在其中、悟在其中,逐渐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
二、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此,教师要发挥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在一篇篇美文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的感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大量阅读文学经典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每一篇文学作品就是一个神秘多元的世界,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学生用心去读,就能走进这个美妙的世界。而对文学作品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去感悟和体会。这时候,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去感悟和想象,身临其境去领悟作为的意蕴,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三、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把各学科很好地联系在一起,它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了知识整合和创新,尤其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构建课堂和课外结合、学校和社会沟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语文教学体系,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使学生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教师要突破课堂时空,引领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以体验收获的喜悦。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搜集资料、合作探究、并策划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得到延伸,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
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和能力,就不会实现创新行为。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关键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实际,考虑教什么内容、运用什么教学方式、制定什么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生为归宿,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权威,出现疑问学生也不敢和教师争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能真正落实,所以也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环境,实施民主教学,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比如,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权,要做到精讲、少写、少评,留着更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质疑,自主管理,自我评价,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第一,教和学的时间是否合理;第二,学生获取的知识是教师传递的还是学生自学的;第三,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第四,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第五,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如果做到了这几点,这种方法就是有效的。
五、多元评价让课堂展示更精彩
课堂评价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通过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评价方式要多元化,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情感等,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全面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评价方式一般有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力做出具体的描述。教师的评价要具体、明确、实事求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开发新的潜能。学生自评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作出的反思,总结自己优秀的方面,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学生通过同学互评可以通过小组互评、组间互评、全班互评等方式实现人人参与,提高积极性,在多元化评价中获得自主发展。课堂评价并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灵活运用,有机结合,让评价激励学生,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总而言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特的个体,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让学生在感悟中产生灵性,在思维中迸发智慧、在过程中体验情感。教师要把学生引领到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让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体现自我。语文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贯穿于课堂中,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不断碰撞出智慧之花,使教与学绽放出新的亮点!
参考文献:
[1]黄玉霞.情感与思维共舞——浅谈新课程改革下语文课堂中的情感体验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2(6).
[2]李敏.浅析语文教学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思考[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8).
[3]刘苗.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4).
[4]潘爱红.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侧重点的思考[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刊,2013(11).
作者:靳红霞 单位:河北省清河县杜林中心校区
第三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研究
摘要:进入初中阶段,思想政治作为一门新的课程进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然而一直以来,政治课程由于以理论居多,使得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导致学生对于上政治课没有兴趣,对政治知识缺乏探究热情。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有了很多新的变化,但是还是会因为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贯彻新课程理念、没有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等导致政治课没有新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因此,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仅要深刻理解和领悟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要从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探究,以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进行浅谈。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反思
一、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作用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具体到初中政治教学中也是如此。《中学德育大纲》也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因此,作为初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及其其重要作用的发挥,既要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又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好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具体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好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有效而又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例如,“读、议、讲、测”法,这是一种有效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初中政治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谓“读”,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过程。在此阶段,教师要知道学生把握好重难点,还要引导学生将内容读精、读懂;所谓“议”,是指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首先要明确主题和议题,要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谓“讲”,是指教师对关键和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的过程。在此阶段,教师要重点讲解好一些重难点知识,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所谓“测”,是指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通过测试,教师要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达到巩固的目的,还要得到及时的教学反馈。当然,课堂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初中政治教师要结合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如导读式、讨论式等,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课堂教学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
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作为初中政治教师,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仅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而且要在实际教学中践行新课程理念,要积极地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很长时间以来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使得学生感觉政治课堂缺乏趣味性、政治知识枯燥乏味,对于政治学习没有兴趣。而多媒体容形声于一体,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不仅可以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使得学生感觉政治教学不在乏味。需要注意的是,初中政治教师要科学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需要进行恰当选择,切忌盲目跟风,不结合实际教学需要采用“一刀切”。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可以结合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第一,初中政治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要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前体下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以便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加突出教学重难点;第二,初中政治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如能力、思想状况、学习态度等,以便结合多媒体使得教学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能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好地达到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教学目的;第三,初中政治教师要对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以便结合教学需要,通过多媒体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集图、文、声、像及动画等综合功能为一体,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说等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的有效接受。
三、加强情感教育
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既要对情感教育有充分的认识,也要掌握科学的情感教育方法并且能在教学中熟练运用,以便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选用,如情境陶冶、情绪感染、品德评价等。第一,在具体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积极的情感教学的应用。教师对每节课的导读环节要进行精心准备,而且要结合学生的情感需求进行设计,力求通过三言两语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第二,初中政治教师要注重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不仅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而且要多于学生交流和沟通,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能彼此尊重、共同学习,课堂氛围才能更加和谐,学生和教师才能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才能成为学生最可依赖的心理支持源。这有利于加大教与学的情感融洽度,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育。
四、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指的是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问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得学生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指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做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举行时事演讲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而且使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升华,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有了追求欲望,有效地提高了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针对学生厌学、浪费现象严重问题,教师可以带学生到一些学习生活环境艰苦的学校,让学生与这些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感受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的不同,体验这些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艰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作者:张绍津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六中学
第四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学分析
摘要:初中政治学科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政治教师通过教学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还要塑造学生高尚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所以,教师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此外,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积极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探究,探索新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政治;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有效性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努力,从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创新,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开展教学。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数教师过于追求教学成绩,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一字不漏地给学生灌输,并要求学生把所有的知识全部背诵。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辛苦的,对学生来说是痛苦的。学生识记的这些内容都是死记硬背的,各种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因此,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做好自己的引导工作,把学生引领到正确学习轨道上来,在此基础上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获取相关内容。这样,即使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也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提高了创新能力。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机会,做到精讲多练,因材施教,关注和肯定学生点滴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使学生积极参加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自主获取知识。
二、正确引导,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
政治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多教师在课前会设计很多问题,在课堂上一一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马上就给学生以答案。让学生不断回答问题,教师自认为就符合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际上,整堂课都是由问题构成,不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这无形中会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思考也在教师的问题范围内。另外,政治有效学习要让学生充分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悟和体味,这样才能获得提高。如果学生不能提高感悟能力和欣赏能力,他们的政治素养就不可能得到提升。因此,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品读的时间,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实现个性化的理解,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获取相关知识。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再适时进行指导和点拨,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样的导学能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应得到政治教师的重视。
三、延伸课堂教学,积极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政治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政治不能仅限于课堂内,教师应对政治课堂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学习政治,并结合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拓展,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生活,从而提高认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亲自实践。比如,学习《多一点宽容》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联想生活中的人和事想一想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我们应该胸怀宽广、海纳百川,不能小肚鸡肠。教师可通过拓展生活内容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多一点宽容的价值和意义”。再如,在学习《新闻两则》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捕捉闪光的人和事,并对他们进行采访和观察,写出新闻报道稿,在学校广播站进行广播。这样,学生不但了解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还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四、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充分优化政治教学过程
提升教学效率的核心动力需要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全面优化教学过程。首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在政治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个器皿,教师要创设多种载体,引导他们自主积极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成效比较明显,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把学生合理划分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探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引导,有效突破重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把基础知识学习内容完全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获得。其次,因材施教,促进整体成效提升。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用不同的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包含设计的问题、设计练习题、政治测试、课堂评价等。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最大化发展。最后,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作用,优化政治教学过程。在政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成效的重要手段。电教手段通过生动的动画、精美的图片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变得丰富起来,用多方面的信息补充构建起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总而言之,新时代的初中政治教师应不断研究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探索通过哪些手段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使学生亲身经历政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把新课程改革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易菊兰.简茶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硅谷,2008(19).
[2]唐金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才智,2009(23).
[3]王海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10).
作者:侯丽敏 单位:河北省隆尧县固城中学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育理念。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和方法的掌握,要让学生能够愉悦地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过程,实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对新课程标准理解透彻,以便在新课程改革下更好地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本文就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浅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体育教学;浅谈
一、通过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以兴趣前提才能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也只有对于学习有兴趣,学生才能够便显得更加有热情,所以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学科,初中体育学习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对体育学科的兴趣浓厚,才会不觉得体育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也才不至于觉得体育运动和训练是辛苦和繁复的,也才能对于体育训练更加执着,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体育理论和技能的要领,从而更好地掌握体育技巧,进而将体育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和享受。而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体育活动完全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体育知识、模仿体育动作,这使得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久而久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热情,逐渐与教师变得疏远,对体育学习没了兴趣。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要首先着眼于师生关系的转变,要力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第一,要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学生是与教师一样平等的学习体,初中体育教师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意识到自己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其以饱满的热情与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第二,加强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互动,更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沟通与心灵互动。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情感的融入,要以积极的情感来带动、感染学生,以换来学生的正面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处于和谐融洽之中进行学习,才不会感受到体育活动的苦与累,才会真正享受体育活动的过程,从而对体育课形成长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培养学生的能力
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有利的基础。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要在了解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传授技巧的基础上,做到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引导和指导,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率。同时,初中体育教师还要能够认识到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力求做到因材施教,结合不同学生的心理动机为每个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和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智力、发展能力,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初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明白,初中体育教学面对的全体学生,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一定要对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知识了如指掌,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得所有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体育得到提高,能够准确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对各种体育活动技能要领做到准确了解。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仅要准确掌握体育理论知识,而且要在正确理解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好的方式方法将其传授给学生,使得学生也做到准确掌握。最后,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初中体育教学中包含的运动项目很多,而教师毕竟不是专业运动员,对于各种体育项目的标准动作可能很难做到位,这时,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理论与形象的动作联系起来,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看到更多标准优美的动作,这对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下的体育教学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这为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对于初中生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意义。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师不仅要将新的教学理念理解透彻,而且要做到切实落实和贯彻,我们的体育教学要走出课堂,要通过丰富多彩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来实现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将课上学到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加以实践。当然,对于课外活动的开展,初中体育教师也要做到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制定训练内容,再对学生加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力求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在课外活动的训练形式方面,初中体育教师可以采用有选择性的自由组合形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形式等,在训练内容反面,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还可以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不同类型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下,初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好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要传授给学生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开展好课外活动,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一定要将新课程理念学习和掌握好,贯彻和落实好新课程标准要求,开拓创新,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淑真.新课标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2]惠伟.初中体育教学中差异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11).
[3]杨平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点滴体会[J].甘肃教育,2009(1).
[4]苏滇生.初中体育高效课堂之课堂常规[J].新思考网,2011(11).
[5]封尊榴,封尊玄.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的几点认识[J].新课程:教研,2011(2).
[6]鞠鸿.初中体育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J].新课程:教师,2008(10).
作者:许军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初级中学
第六篇: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发展思路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教育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形势上来看,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十分关键,它是学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必经阶段。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的教育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普遍关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发展难题。
关键词:课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高中课堂教学
教育,无论是在个人发展方面,还是对于整体的社会进步而言,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时代前进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在此背景下,研究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无论是对于我国中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有文化、有素质的接班人,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本文从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来研究我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以此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文化事业的进步。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发展的现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的创新
随着手机、QQ、微博、互联网等广大新兴媒体的发展更新,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体,将其作为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载体,同时还应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在舆论宣传方面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老师也要紧跟时代步伐,因材施教,主动把握教育时机,充分学习和使用新兴网络媒体,将其作为教授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工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国家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
当前,我国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全方位发展,国家也更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些都要求我国高中政治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凭靠技术人才,还应有道德、有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来领导。因此,国家在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时,要更重视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上课积极性较低
从我国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普遍僵化,教学方式枯燥单一,课内外活动少,导致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较低,对思想政治课兴趣不大。很多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偏重于知识的讲授,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若不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会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喜欢思想政治课程,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也难以将其融入其中。
(二)思想政治课堂实际关注度较小,发展资源受限
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重视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发展,但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来看,无论是学校、社会还是政府,都没有充分重视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相较于其他主要学科来说,对其关注度也较少。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一直强调语文、数学、英语,对于思想政治这种具有社会思想宣传类型的学科并不重视,往往想通过花费很少的时间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力。与此同时,由于高考制度的影响,思想政治课成了“副课”,学校对其投入的人力、物力等都要比“主课”少。
三、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加大政府执行力度,深化课堂改革
自课程改革提出以来,国家也在积极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改革,但实际效果却不如人意。国家的思想在传送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其有效的执行力,因此,要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大政府的执行力度,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切实做好有关工作,高度重视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费、人才,切实深化素质教育,不能限于空谈。
(二)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进行课堂改革和创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相应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的进步,也要求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国家如果要在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重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有理性、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的中学生,深化课程改革,为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毅娜.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郑敬斌,王立仁.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系统构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17.
[3]廖鹏.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150.
[4]杨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途径探索[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5]李亚琦.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S1):139-140.
作者:白金春 单位:巴中市第二中学
第七篇:大学物理教学课程改革思考
摘要:大学物理是面向所有非物理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们建立起正确的科学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其后续专业课的研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列举了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物理课堂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深度剖析了起因;进而在结合作者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以课堂上的实例为引导,提出了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学科交叉;教育心理学
大学物理是所有非物理专业理工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也是理工科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最先接触到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其目标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认识自然界物质的结构、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培养出基本的理学素养,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大学物理课程内涵丰富,其所覆盖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以及理学素养的建立是其它任何一门课程都难以比拟的。可以说,大学物理课程对于理工科学生科学素养和学习研究能力的建立起着奠基性的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高校的理工科院系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专业核心课,而轻视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这一思潮自然也影响到了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们,抱有唯成绩论的思想,即仅仅为了期末成绩优秀甚至只是通过考试而学习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无疑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达到最优教学效果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我国的高等教育背负着为社会进步提供智力支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者素养的高低。如何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内容乃至结构上的改革,以激发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达成该学科的最佳教学效果,无疑是一个令人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物理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我们认为,当前国内高校中,大学物理的教学出现问题的根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所学知识与学科内容相差较大
虽然学科间的交叉与整合一直是现代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方向之一,但是在高校中,由于过分强调课程层次的“分离”和各门课程的“独立”,大学物理课程与后续与之联系的专业性课程在时间、形式和方法上有明显的隔膜和脱节。我们应当意识到,大学物理课程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使学生通过方法与思维的训练,熟悉和掌握“观察、归纳、推理与演绎“以及“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完整研究方法。而不应当把大学物理课程看成是刻板的知识点传授。
(二)理论知识的教授过于系统化,缺少灵活的形式
物理学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早已成为一门成熟完善的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架构与学科体系。物理定理、理论虽然大多源于实验,但其出现在教科书与文献中的形式,却是高度数学化的,要经过严格的推演。这样相较于很多以实验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如生物、化学),大学物理课程的课堂学习可能会显得严谨有余,生动不足。而教师们往往过分强调“逻辑性”,使得大学物理的内容特别是理论部分的内容缺乏开放性和灵活性。
(三)课程内容较为分散,缺少必要的串联
出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考虑,绝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力学(包括机械波等内容)、电学、磁学、光学、热学这样的子学科分类分别介绍相应的内容。而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是按部就班地讲课,而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其进行横向的联系及对比,同学们很容易便机械地把其看做是几个分立的体系来学习。不讲求方法与效率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内容过杂,任务过重,从而降低学习期望与热情。
二、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方法
鉴于以上情况,很多教育工作者已经在积极探寻着解决的办法。譬如“比起学到了什么,教师应更加注重怎样学习与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获得”[1];“应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已成为其他诸多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发展的基础”[2];“将本学科内易混淆的对称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物理概念与本质”[3];“大学物理的课程目的除了传授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适应未来工作的要求”[4]等等。然而以上研究和建议大多着眼于大方向上的理论指导,而缺少具体的措施和建议以保障教学效果的达成。从自身教授大学物理课程的实际经验出发,结合平日里对于教学情况的及时调查、评估与反思,我们认为,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改革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合理地开展学科融合,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学物理课程的热情
首先,我们要使得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与所学专业的紧密联系[5]。优秀的大学生往往有很强的专业意识,我们应当探究如何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学习物理学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性促进作用。物理偏重科学,专业偏重技术。我们需要让同学们牢固树立“科学为技术服务,技术需要以科学为依托”的思想,并在此思想的指导下学习。其次,学科交叉内容的引入,主旨在于激发非物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该部分内容引入的形式必须恰当,而不能影响课程本身的教学。否则反而会给同学们的学习增加负担,影响其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某个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前,借阅该专业后续课程的教材,并检索相关文献,了解其发展趋势与学科前沿,以便上课时将不同课程的内容有机地结合。
(二)正确地处理数学与物理,以及理论与实验的关系,以突出大学物理课程的核心内容
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的一个重要区别便是从定性对规律的认识过渡到定量对现象的描述。因此高等数学工具便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意识到,数学仅仅是物理学的工具而已,它所描述的物理现象都有其实在的物理内容与物理意义。在引入数学描述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握其背后的物理内涵。在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和多样的同时,帮助学生抓住课程的本质,学透课程内容。除了正确处理数理之间的关系,如何适时地引入课堂上便于开展的实验,以加强对于物理内涵的认识,也是教师要认真考虑与设计的。在大多数国外的原版教材中,每涉及到一个重要定理时,都非常强调“quicklab”的思想,即可以迅速验证的简单实验。我们应当尝试将它应用到大学的课堂当中,并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自行总结、归纳定律,以培养其科研精神,训练其科研素养。
(三)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以及联想、迁移等教育心理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科学的教学方法会给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带来很大的提升。如前所述,由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不少学生会感觉负担过大。我们认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编码和分类,引导学生在明晰概念、辨清区别的前提下,对存在相似性的内容大胆地运用知识迁移和联想。譬如在教授刚体绕定轴的转动时,我将其与物体的平动进行比较。每介绍一个新的物理内容前,我都会用物体平动的相应概念进行铺垫与类比。同学们很快就建立起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事半功倍。此外,有些理论体系不仅在实验室中可以得到验证,其原理也经常被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当抓住这样的机会,在充分的理论铺垫后,设计由浅入深的一系列问题,启发同学们自发寻找问题的答案,以巩固对于物理定律的认知[6]。譬如在教授角动量守恒定理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转动惯量的作用,我特意选取了花滑王子普鲁申科的一小段表演视频,引导同学们找出每组动作对应的转动惯量大小与旋转快慢的关系,从而自行归纳出结论。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当他们发现可以利用刚刚获取的知识体系,来解决生活或者专业中的实际问题时,其兴奋与满足感是难以言喻的。合适的启发式教学对于同学们的学习动机与效率都有很大的提升。
三、讨论与总结
本文中,我们论述了在当前高校中,大学物理课程教学遇到的问题及其原因。为了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我们结合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经验,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概括来说,即适当地引入学科交叉的内容,建立起物理与相应专业的联系;正确处理数学工具与物理内容,以及理论体系与实验验证的联系;在教学中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利用联想、迁移以及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兰香.大学物理主题式教学研究[J].物理通报,2011(6):7-9.
[2]卞宝安.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4):12-14.
[3]王斌.大学物理概念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94.
[4]杨树荣.研究性教学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2):86-87.
[5]高.谈谈物理学领域的新兴与交叉学科[J].现代物理知识,2005(4):15-16.
[6]赵凯华.对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在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第七届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J].大学物理,2000(2):1.
作者:于一 叶柳 单位: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第八篇: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高、学习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优秀但是学习能力低下的“高分低能”人才,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作为初中英语学科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要为社会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性人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国家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因此,初中英语课堂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程改革;综合性;高素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也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化语言在我们和世界各国的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作为英语学科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论是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都要多下功夫,勤于钻研,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努力践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使学生在学好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用英语进行沟通的交际能力。近几年来,本人一直不断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教法,在英语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探讨,虚心向各位同仁请教学习,博采众长,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改革的几点拙见。
一、真心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双边互动的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有机结合、缺一不可的。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初中生的心智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他们往往凭感觉行事,他们和哪个老师亲近,就会爱屋及乌,认真学习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反之则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根据学生的这一现象,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对所有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更重视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我们要放下老师所谓的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分层次设计问题,相对简单的题目找差生回答,答对了,及时鼓励和表扬,让这些差生能感受到我对他的信任,建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培养差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要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
我们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四十五分钟,提高英语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找出每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找出教材中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每节课的教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汇总中要强调突出,对教学难点要提前渗透、分散解决,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过程不露痕迹、水到渠成。另外,教师还可以分阶段来设计教学目标,不同的单元围绕不同的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从而保证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人们的日常交际,因此,它的实践性特别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把英语短语和句型进行反复的练习,在不断的重复中掌握和巩固。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反复练习,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很难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交际活动。首先,利用录音机或者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教学。在学习新课之前,或者学生操练过一些句型和对话之后,我会用录音机或者多媒体播放一些轻松的英语歌曲和视频,让学生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感受标准的英语语音,这有助于学生对这些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进行模仿和练习,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利用实物或者挂图进行语言练习。在学生熟悉教材中的内容之后,我一般会出示相关的实物或者挂图,让学生根据挂图提示进行语言操练,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进行不同的对话,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设计游戏环节。游戏教学的穿插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英语知识,既激发兴趣,又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一举两得。
四、严抓管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沟通思想。从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开始,我就严抓管理,强调规范书写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的重要性。表扬并在班内展示书写规范整齐的学生的作业,树立学习榜样,让这些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于比较有意思和重要的对话,我会要求学生认真背诵,并在下节课上课前进行对话练习,巩固所学。长期的坚持背诵和检查会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份作业,敢于在人前大胆说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实现英语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语第二课堂
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的训练内容也会因时间有限受到限制,所以,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语言训练,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交际能力。我们可以开辟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如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学唱英语歌曲活动、英语书法以及作文竞赛等,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开拓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英语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一举多得。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我们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全面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流芳.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2).
[2]陈家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3(1).
[3]汪晓明.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农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2(7).
[4]罗玲.浅谈信息技术应用下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飞:素质教育,2013(2).
作者:占艳霞 单位:江西省铅山县第三中学
第九篇: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根据专业硕士的职业性特点,从教学内容、校内实验/实践、企业参观实践、校企项目合作、借助新媒介自学讨论、校企教师队伍授课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性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知识、技能、个性和价值,在研究生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与学术型学位均有所不同[1]。职业有社会属性,必然体现其规范性、功利性、技术性和时代性。在授课过程中,无论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也必须体现其规范性、功利性、技术性和时代性。电化学是研究两类电子导体(金属或半导体)以及离子导体(电解质溶液)形成的接界面上所发生的带电及电子转移变化的科学,是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中唯一以大工业为基础的学科[2]。在金属电解精炼、湿法电冶炼、电铸、电镀、材料表面处理、化学电源、材料腐蚀与防护、水处理、新材料制备、电分析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应用电化学原理发展起来的各种电化学分析法已成为实验室和工业监控的不可缺少的手段[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化学应用领域迅速扩展,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电化学领域涉及的原理与应用、测试方法与分析技术的内容越来越多,理论加深,难度更大[4,5]。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指导[6],围绕专业学位培养要求,结合福建省和福州大学院校特色,在学校“《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重点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Y2013KC07)”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本着学术型与职业性并重的原则,对该课程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课程发展及存在问题
上世纪和本世纪初,我院研究生都是学术型研究生,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理论性。近几年专业学位学生人数急剧增多,提高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下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教师队伍和评价考核方式等方面如何与学术型研究生加以区别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1.指定的教材拘囿了教学内容。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学生倾向于一本教材,目的就是考试。他们很少去浏览参考书和最新的文献资料,导致超出教材内容就一声叹息。2.实践教学与企业联系少。目前的实践教学最多是局限于实验室,而与企业所需缺乏联系,实践教学缺乏人力、物力。3.缺乏一支与企业紧密联系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我国高校所面临的重大改革方向。一般一门专业课只有一位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本身就缺乏与企业联系,更没有企业导师承担教学任务。4.考试考核评价制度和形式与学术型没有区别。一方面要求有实践内容,另一方面又止于考试、写一篇总结等最基本的考核方式,导致工程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证据。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围绕课程的不足,结合我校、我院的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进行一些有利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一)制定稳定性、动态性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
修订教学大纲,完善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收集相关教师对本课程的建议。开课前,将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通过邮件发给从事电化学研究工作的教师,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然后确定新学年哪些内容应该强化,哪些内容可以弱化,让学生自学,或者到企业学习。开课中,主要是向研究生了解教学动态,希望哪些内容可以更深入,哪些内容自学后有难度需要集体讨论。开课后,继续向老师和研究生了解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往届的教学过程,结合老师的新想法,最终确定与我院办学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及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精讲内容,保持稳定性、动态性和实效性。
(二)校内开展实验/实践内容
开展校内实验/实践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课题为依托,立足实验室现有的电化学设备,本人、研究生和研究生导师共同制订、实施校内实验/实践教学计划。例如,当学完电极的几个基本过程后[5],制定了这样的校内实验实践教学内容:1.制备与所从事课题相关的电极试样;2.测试制备电极的极化曲线;3.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4.讨论每组所测极化曲线的异同,分析影响极化的原因。学生一方面可以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内做较充分的实验和分析工作,以便于讨论课的进行,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增加了同学之间、课题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因为与成绩有关,每个同学的课题不一样,促使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课外实践内容。
(三)校外开展生产实践/实习和调研活动
组织学生走向工矿企业,了解材料行业电化学的应用领域,了解现场电化学测试方法。例如,带学生参观电镀厂。参观前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电镀原理,电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电镀产品的检测等。参观过程中认真观察电镀液成分测定、电镀液配置、电镀工艺涉及的参数和产品的检测过程,如膜厚、附着力、可焊性、外观、盐雾实验等。参观后分析电镀厂有哪些过程与电化学课程有关,现场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有哪些异同。学生去了企业才知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老师去了企业才知道材料的制备、加工和应用等知识与理论知识之间的差异,大家去了企业也才知道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感悟工人、农民和科技人员的感情,才切身体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党的路线、方针的正确;通过亲身实践,熟悉社会,才有进一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想法。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合作开发
我院近几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加强了与企业的合作,横向课题年年增多。郑玉婴教授带领的团队每年申请企业科研经费超过百万元。本人通过与国家电网合作,开展了沿海区域国网使用的金属材料的失效分析,与国网福建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合作平台。带学生深入合作开发的企业进行相应的生产实践,有利于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体系。
(五)利用新媒介开展自学和讨论
专硕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其职业性,理论知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与人交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学生教师间的交流是有限的。让学生参与《电化学原理与测试技术》网站建设,在BBS、QQ群和微信群上交流学习心得,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创造学习和快乐学习。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利用,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各种测试对象的特点,学会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进一步培养基本的、良好的、规范的测试程序,提出富有创新性的测试方法,使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更加深化和完善。
(六)专业化、专家化的教师队伍授课
研究生课程一般一门课就一个教师从头上到尾,学生和老师都有倦怠心理。多样化的教师队伍本身就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几年,根据教师专业背景、业务特长和教学内容整合构建教师队伍,每一个专题至少配备2名以上的教师,每名教师承担一或两个专题,使之成为某个专题的专家,同时担负对其他专题领域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这既是本科生教学的需要,也是专硕生培养的需要。1.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锻炼,顶岗实习。2.从合作企业一线职工中选拔聘请能工巧匠、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并加以培养,帮助其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3.拓宽师资引进渠道。如从电化学工作站售后工程师中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人才,定期组织教师参观学习新一代电化学工作站。总之,一门课由几个老师完成的效果比单由一个老师完成的效果要强得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实用性内容的授课效果也比全职教师的授课效果好。
(七)改革课程考核,突出学生学习的职业性、主体性和积极性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成分并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其考核指标必须深深地铸刻在课程的目标、过程和结果之中,而不是期末考试(考查)这么简单的断定。专硕生是具有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技术人才,在考试方式、考核内容和评价上与学术型不能完全相同。1.自己检验理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一套完整的习题库和试题库(含答案),学生通过网上浏览和答题即可。2.结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考核方式:根据每个人课题提出一套完整的从试样制备到检测结果分析的研究报告,结合企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提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内容、建议和意见。3.考核结果评价:理论知识、研究报告、技能和创新意识相结合,确定考核结果。
三、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准备工作和建设,笔者分别在2012、2013和2014级专硕生中应用上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结果表明修读本课程的学生掌握了较扎实较全面的电化学理论基础,同时实验技巧也得到较大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意志、个性和价值观”的发展。部分学生在课题进展过程中为实验室改进了实验内容和方法,为企业提出了技改,为创新创业和职业能力提供了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baike.baidu.com/link?url=45frXLEBUDwlZopAzaigsllR0vRm9A3TCa-Qu83CjgAwncsV590hV3-A0QZYdPbciVaSVDrSPDAvB8Rm-2OO9K.
[2]张祖训,汪尔康.电化学原理和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陈国华,王光信.电化学方法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王春明.《电化学原理和方法》用于研究生教学的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2(2):113-114.
[5]贾铮,戴民松,陈玲.电化学测量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6]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Z].[EB/OL].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A22-zcwj/201307/154118.html.
作者:邵艳群 彭开萍 单位:福州大学材料学院
第十篇: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分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教学功能等各方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也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方式能否真正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理念的转变和运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问题,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促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转变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数学领域,学生的数学成绩优秀,甚至有的学生奥数比赛屡屡夺冠,但是,当学生走出校门,在数学研究成果方面却并不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教条式地灌输给学生,教出来的学生是记忆型。而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去探索新的知识。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教材、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从台前转向幕后,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博采众长,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学生也要改变依赖别人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调整教学思路
在新形势下,数学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去学习,提高探究能力。中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逐步完善和成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又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和小学生不同,有时候想表达自己的见解但是又不好意思。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精心设计悬念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利用开放的问题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设置抽象的问题激发理解和想象。有效的设置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课堂导入得新颖、独特,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握课堂教学节奏、问题的难度和密度,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努力后达成目标;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意识到学知识是获得更多知识的手段和工具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是唯一的目的,习惯搞题海战术,学生永远有做不完的数学题。现在的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学生的兴趣、掌握知识的牢固性,都取决于这一点。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明白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之间的递进和交融,通过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要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存有为了热闹而过分追求形式的现象。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讲究课堂效率
在一些国际性奥数比赛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中国学生非常优秀,这和传统教学模式功能是分不开的,因此,新课程改革并不意味着全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应找到知识生成和双基训练两者的平衡点,应把传统教学和主体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基础训练。
(二)有效开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成为了数学课堂上的一个亮点,这种学习方式被广大数学教学所运用。在运用合作学习的时候,表面上看学生讨论热烈,也有多方互动交流,但是合作学习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教师的组织、引导有很大关系。要想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能把学生限制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框内,否则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热情。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应精心选择探究的问题和内容,比如,让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形成,或者是习题课教学,通过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多加巡视,一方面有效指导,另一方面防止一些学生产生惰性,并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不能只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要对思路活跃、见解独特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分析和指导,使其不断完善,真正达到“兵教兵”“兵带兵”的良好效果。
(三)实施有效提问、板演
课堂上提问学生的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认真研究,充分考虑,而不是随意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复述,应答到关键点上,突破难点,对条件的有效挖掘,对问题加以总结,对知识进行创新。对于板演,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上板演,有利于及时发现常见问题,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常言道: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习惯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是不知不觉的。学生的成绩优劣和他们习惯的好坏是分不开的,要想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应掌握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教师要积极思考
教学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思考课堂内容结构的设置,使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和成熟。而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对每一节课深入思考,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思考教学内容的选择、思考重点和难点、思考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中达成教学目标,让学生不但学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更是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和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实际教学中也找到一套科学的教学模式,不断反思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和尝试,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手段,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岩.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
[2]孙红艳.改革中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3]边巴次仁,强巴卓玛.浅谈改革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方法[J].读写算:教师版,2015(26).
[4]吴列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与教学方法的理念改革[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6).
[5]班积芬.如何实施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1).
作者:张新文 单位:甘肃省张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