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思路

摘要:新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教师的教学也随着课程改革的步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围绕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策略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二是课堂提问的策略。三是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四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策略

新的课堂改革,教师的教学策略经受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教学策略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教师必须进行理性的思考:怎样的教学策略才是与时俱进的,才能与新课程相伴而行。

一、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教学策略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本着民主、平等、和谐的原则,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要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增强课堂的亲和力。在课堂上,教师的言行要大方得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就会如沐春风,从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自然,给学生阳光般的感觉,教师绝不能将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上去。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以百倍的信心投入学习。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的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那种把自己看得高,把学生看得低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在教学中合作互动。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求同存异,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那种哪里来的异端,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不合时宜的。再次,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过程的流畅美。美的教学过程是行云流水式的,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洋洋洒洒,给学生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二、课堂提问的策略

课堂教学的提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渗透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以问置疑,以问促学,问题牵动着教师和学生的心弦。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一种策略,它推动着教学情节的发展,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新课程下,教师的课堂提问策略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提问有时空的突破性。在传统的教学策略中,教师的提问,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一般只局限于课堂,内容也不超越本学科的范畴。可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提问突破了课堂这个时空,而向课堂以外的空间延伸,也突破了本学科的范畴,体现了多学科的高度整合。其次,课堂教学提问由检测性向多效性转变。传统的课堂提问,功能单一,它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与组织教学的一种十分平常的手段。在新课改下,课堂提问除了以上功能外,还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发展。再次,新课程下的教学提问具有极强的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提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一般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及课程目标的要求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并进行思想教育。新课程下,课堂提问要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意向和创造力,通过发现,选择,演绎,推理,重组的多种过程,形成答案,体现了让学生努力获取、发现知识,形成良好品质的过程。最后,新课程下的教学提问是多层次的。在民主和平等的前提下,重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方向的交流,让学生在多层次的提问中,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在教学活动中,认真组织课堂提问,可以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形成认知结构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影响学生理解和运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认知结构,也就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是在不断地学习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自始至终都处于相对动态的平衡中。在学习过程中,新知识被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增加了认知结构的新的内涵,并获得暂时的平衡;在学习的过程中,人的大脑会调节已有的认知结构,直至达到认知上的新平衡。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学生理解、掌握、保持并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重要条件。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组织越趋合理,就越有利于接收、理解、保存和运用新知识。形成认知结构要注重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就是指知识的本质规律,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形成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法让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知识的现状,找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和生长点,搭好新旧知识之间的桥梁。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分层次地呈现学习材料,并揭示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进而促使结构层次的融会贯通。要注重整理知识,知识的整理是指在完成了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之后,对内部的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可以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可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整理知识的过程也是形成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四、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那是一种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会探究所需要的技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独立思考,体验并感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的探究活动始于问题,终于问题带来的结论,教师应该将学习的相关内容设置在问题的情境中,用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问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生产实践、实验现象、编故事等方法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条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精心地组织引导学生,让他们去发现学习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探究所必须的资料设备,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随时提供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要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在探究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小结、交流、评价、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通过文字描述,数据表格,示意图等诸多方式完成报告,让各组学生充分交流探究的过程和得出的结果,要进一步探索看有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评价,对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方法、思维的独到之处要及时给与表扬和肯定。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小结、反思、使这个过程更加完善。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策略具有选择性、生成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设计适宜的,满足自己学生和学情的,能够让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过程是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动脑子,多想法子,关注新的课程改革,关注新的教学策略,让它更好地服务于自己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迁移理论》。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尹德贵 李坤云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蓬东乡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