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论文(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课程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升其体育素养。针对体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行的课程改革,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程改革出现了阻滞现象,导致体育改革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延续。本文主要是分析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提出改变这种现象的几条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阻滞
大学开设体育课程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增进学生体质,提高其体育素养。体育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普通高校内推行体育课程改革,对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和全面培养人才有很重要的意义[1]。课程改革初期,普通高校先后在教学计划编制和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作出了很多调整,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的丰富,也更受学生喜爱。由于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出现了课程教学体系模糊的问题,教学效果不符合预期目标,导致体育课程改革产生了阻滞。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的表现
在普通高校设置体育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意识,通过接受体育课程教育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为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其体育素养。虽然很多普通高校为了响应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号召,进行了体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内容编排和教学评价方式都作了很多改进,但由于课程体系模糊,导致课程改革出现了阻滞现象。以前更多的是统一教学,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尝试自主教学和俱乐部教学这些比较考虑到学生个性需求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受到场地、体育器材以及教师人数的限制,一般来说这种自主选择很难实现,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情况下其中就有一些转向了分阶段教学,虽然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兼顾有效的资源和学生的个性需求,但由于基础课和选项课不能很好的分离开来,课程体系模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实现角色的转换,还有就是师资力量和课程内容配套的基础设施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教学要求,这些都导致了教学质量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应付课程考核,难以有实质性的收获。结果就是改革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也就是出现了阻滞现象。
二、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科学具体的理论教学指导
课程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自从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以来,教育界的相关学者在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方面的研究就层不出穷,其中不乏对现实教学有积极影响的优秀理论成果。但是,从体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性的角度来看,还是缺乏与教学实际联系紧密的完整的理论教学模式。理论研究不能一味全面否认旧的课程教学模式,应该遵循旧中有新、新旧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找出改革阻滞的根本原因[2]。教学理论应该是基于教学实践的,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计划,这样才能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进行理论指导,研究结果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修正,反过来能更好地服务于改革实践。
(二)体育课程改革缺乏持久性
体育课程改革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种效果之所以不能持续下去,还和体育课程改革的持久性不足有关。不同的教学理念下出现了不同的教学形式,如“全面体育”下的统一教学,“快乐体育”下的俱乐部教学和三自主教学等。教学模式的转变应该是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不能只是流于形式,应该将改革的目标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在实际教学中,很多高校由于教学场地、与教学项目配套的设施、教师专业等限制,会出现选课人数与教学场地的矛盾,开设课程与教师专业的冲突,导致革新的教学模式难以持续地开展下去,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提高。
(三)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达不到要求
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由体育课部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工作是由体育教师进行落实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力不足,也是产生阻滞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来说,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起着安排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的,改革后学生的自主性更多的体现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践上。目前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在执行教学计划时,设置的教学项目容易单纯考虑学生的兴趣而忽略了教学的可行性和持久性。现在的高校学生在选择体育课时除了考虑到兴趣爱好,还会考虑课程考核是否容易通过,这样不利于学生体验更全面的体育项目,不利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三、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的改进策略
(一)体育课程改革的本分悟守
在体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要避免与教学实践脱节,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在纲要的指导下执行教学计划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障碍。无论是研究者、教学计划制定者还是执行者,都应该正视并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当课程改革已经凸显出问题时,可以组织各高校的体育课部的专业教师和相关领域的学者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相关领域的学者应该提高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关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教学改革提出理论支撑。课程改革要有实质性行动,不能流于形式,要避免为了改革而改革的倾向。
(二)提高体育课程改革的执行力
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不能一味地考虑到是否迎合了学生的兴趣,执行者需要有更多的理性,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体能上的承受能力、以及学校的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能否很好地满足教学要求。在改革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执行者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提出对策解决问题,不能避重就轻。此外,在遵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坚持课程改革原则,要充分发挥高校的各种资源去服务于教学内容的执行,改善体育教学考核机制,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体能和擅长的体育项目形成正确的认识,必要时,可以提供选课指导。在制定教学项目和教学过程安排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结合教学实际。
[参考文献]
[1]毕雁.教学改革的价值认同与境界提升[J].2015,11(10):245-246.
[2]曹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阻滞现象研究[J].运动,2014,12(14):119-121.
作者:许钊 张丽丽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体育教研室
第二篇: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基础教育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起到了联动的关键作用.本文围绕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结合当前公共体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存在的诸多新问题.通过访谈和文献资料查找,发现四大方面的新问题,笔者认为是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新问题归类对从事理论研究的体育工作者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新问题
第八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新的探索和实验,激发了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体育的一些本源性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也给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以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挑战,党的十八大以后,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改革无疑是规模宏大和史无前例.随着许多“新课程理念”的推出和实验区一些实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许多理论问题的争论逐渐尖锐了起来.本文将新问题梳理归类对推进体育课课程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1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
1.1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的路径,诸如“一校一品”、“一人一项”、或“一校多品”“一人多项”的学校体育文化品牌.“公共体育课教学及教学延伸活动质量”、“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的问题”、“体育课程和教学如何为学生的健康服务的问题”、“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目标落实”等等.
1.2随着“落实国家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要求,建立科学有效的中长期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到2020年各学段全面实现每周5节体育课.继而出现的新的理论问题:又如“运动技术传授的学法与教法”、“公共体育课应该怎样促进学生运动参与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联”、“在体育教学中应怎样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等等.
1.3新形势下与体育教学实践相关的理论:再如“应该如何对待长跑、健美操、武术、轮滑和游戏教材的问题”、“运动乐趣的激发”、“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问题”、“一堂课中的练习密度问题”:“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相互评价及过程评价的问题”等等.
1.4新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问题.过去制定大学公共课乃至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一条重要的选材原则,对学生体育教学的考核项目、标准都要与“锻炼标准”相适应.现在有人竟然说:“锻炼身体,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口号过时了.我们翻开我国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至今从未有改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中国教育的一项基本体育制度,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关心大中学生健康的一项根本制度.在过去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体育的教育功能时,达到“锻炼标准”的人数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而且作为我国体育成就的首要指标,这证明了要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设定科学的锻炼项目和标准是一项较好的措施.十八大报告中将体育以一门课程提出是建国以来首次写在发展纲要里.
2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的根源
2.1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原于体育课程建设的优良传统所致.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学生和体育教师,体育课程目标70多年来不断的变化.过去的各科教学大纲,都将目标写成教学目的、任务,体育学科几十年归结为“一个目的三个任务”,“一个目的”是体育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组成部分,是以育人为目的.“三项任务”,即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既是基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公平、公正、勇敢、顽强和刻苦锻炼的教育.作为学习过程重点是学习和掌握体育技能放在首位,反映“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美国的学者威廉姆斯曾认为体育是教育,主要是完成教育的目标,把锻炼身体、增进健康作为“副产品”.我国的老一辈体育家曾对这方面有过不同的学术观点,但我国的学者大多认为最能体现学科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健康和增强体质.
2.2教材内容是繁杂的问题.现在我们翻晒教育部制定的体育教学大纲和组织统编的教材,面对公共课课程改革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把它罗列无数的不实之词都强加于学生身上.体育课既然是一门课程,它就应当有自己的目标和要求,遴选最佳的适合地域特点内容及体育运动项目所具有的健身性、教育性、文化性、娱乐性、防御性的功能,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构建带有相对稳定的教材内容.将体育教材内容神秘化,机械化划分哪些教材内容只能在某一年级学习,或者过分强调教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不恰当的.体育教材内容,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滑冰、游泳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仍然应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人误认为这些运动项目是“竞赛项目”,其实这些项目进行教学与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可以达成体育课课程目标.
2.3教材的多样性的问题.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大学的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推进参差不齐,民族民俗文化、气候条件各有不同,教材内容不宜强调统一.我国的体育教材内容从一开始就强调统一性的原则,对不同的地区、体质强弱、运动能力大多要求达到一般能做到的基础标准.只是略微强调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增减教材内容.《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设了“限选”和“任选”的内容;有的是按年级学段排列的教材,有的是分项排列,各学段都可以从不同的起止点选用.
2.4教法与学法的问题.这里指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媒介和方法路径简言之就是教和学的方法.建国以来,大学公共体育课,不断地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革与发展,逐步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并且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分组教学和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术技能的方法,也有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方法,丰富多样.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大学生的积极愉快的被接纳.
2.5体育课考核的问题,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重视过程评价比结果评价尤为重要,反对甄别性评价和排名次,以便鼓励大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参与.这些思想观念是正确的,应当在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的评价、考核中予以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公共体育课评价与考核分两方面:一方面大学公共体育课是一门必修课程,体育课的评价和考核,仅占整个学校的体育工作的总体评价与考核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评价与考核,必须处理好诸多的不协调因素.如体育课的成绩按学科教育考核的权重及体能测试的关系、与学校整个体育工作的关系、与健康教育和身体健康检查的关系、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结果的关系以及考核项目的设置及其内部的权重等关系.
3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的结论
基于以上新问题的梳理归类和分析,将对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了具体新问题的归因.面对体育新课程改革,在研究时我们既要有接受新理念的热情,又要有对原课程体系继承、延伸、升华、完善使课程改革健康有序的推进.笔者相信本文给在大学从事公共体育课一线的体育教师和从事理论研究的体育理论工作者,提供了研究内容的便捷.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学校体育工作重要法规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毛振明.新版课程标准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4〕毛振明.体育教学理论问题与案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张晓静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第三篇: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教育的协同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起步比较晚,发展缓慢。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如何做到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协调成为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该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主要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教育的协同策略,期望对广大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专业教育;协同;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是,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而言,由于长期受到前苏联教育理论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以一度发展缓慢。随着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协调和统一已是摆在每一位体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该文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本着专业教育为首要目标,终身体育为根本目的的原则,分析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教育的协同策略,期望对广大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所帮助。
1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体育课程师资方面的问题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体育教师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首先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这一主要问题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7万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达到硕士学历的仅占2.8%,与其他学科相比,这一比例相差很远。学历偏低的师资结构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与专业教育的相互协调适应。其次,教学观念没有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就体育课程本身性质而言,由于其学科特点,导致与其他学科相比起来教学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和僵化。再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整体学术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体育老师接受的体育教育都是竞技教育体系的专业知识,这些体育知识理论水平较低且较为单一,这就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2高职院校体育硬件设施方面的问题
体育硬件设施,包括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是实施体育教学、学生运动训练的必备场所和条件。高职院校由于教育经费的制约,虽在用尽全力建设必要的体育场地和购买体育器材,但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体育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已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首先表现在体育场地的缺乏上,比如大部分学校设有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体育场地,但游泳馆、旱冰场等室内运动场地缺乏较为严重,难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多元化要求。其次,体育器材的缺乏也较为突出。很多体育器材出现了老化以及陈旧的现象,需要更新和更换。
1.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的问题
可以说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的改革。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仍存在着教材陈旧、内容滞后且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教学手段和形式单调没有创新;一味注重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体育教师师资力量的薄弱,部分学校出现了体育场地和设施严重不足的局面,所以为了缓解这一现象,部分学校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这种上课方式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学生逃课的现象,很难达到预期的教改目标。
2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专业教育的协同策略分析
2.1建立适应专业教育的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做好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是转变体育课程教学观念,必须消除传统观念和陈旧思想对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影响。建立与专业教育相协调统一的体育教育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契机,以专业体育为主体,以终身体育教育为目标,对学生开展全面教育。
2.2加强师资力量,为专业教育服务
加强师资力量,多途径、多方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办学质量,着重建设宽基础、适应广、高素质的复合型师资。做好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各种培训,加强其体育教学业务研究,并引入各种竞争机制,有效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建立体育教师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师资力量。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在进行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渗透专业教育,有助于体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协调统一。
2.3以专业教育为总纲,合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
该院为建筑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大部分为理工类学生,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教育为总纲,利用好现有体育资源为学生群体服务。首先,加强资金投入,积极多渠道筹措资金,尽快完善体育场所和相关设施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首先应对各类体育资源进行合理化的配置规划。比如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既要考虑场馆的选址,也要充分考虑场馆的建筑构型,在考虑教学使用率的同时,也要体现其服务专业教育和社会的价值。其次,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现有体育场馆资源。一方面,应对现有体育资源做统一规划和管理,在有助于专业课程学习的同时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排课时,既要充分考虑与专业课程的协调统一,又要充分考虑体育场地的容量;既要保证体育课程的顺利讲授,又要保证对学生在空闲时间的开放率,尽量降低对体育场馆资源的闲置。另一方面,与当地社区保持良好的关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缓解学校体育资源的严重匮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比如在很多社区都兴建了网球、羽毛球、游泳等体育场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体育场所进行体育教学,实现优势互补,使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专业教育的实施,使高校和社会资源优势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2.4以专业教育为总纲,合理安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设置
体育教材改革要注重实效性,首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点,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为教学目标,使学生最终掌握适应社会发展的体育知识技能,为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基础。对于体育课程设置,要有计划、有系统、有逻辑的对教学程序进行科学处理和安排。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要求大学生不但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而且应具有充足够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针对这一要求,在体育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特点,注重有效实用知识的讲授。授课内容既要包含国家体育方针以及政策法规知识,又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使学生制定适合自身的体育锻炼计划,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体育考核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最后环节,为了使体育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效的紧密结合,必须改革当前静态的体育考核体系,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即过程考核。
3结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迫切需要进行。目前,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专业教育如何结合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大家思考,我们可以参考国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国情来进行体育课程的改革。这项任务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研究,不断总结,这样才能做好体育课程与专业教育的无缝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改革策略分析[J].教学实践探索,2016(10):123,219.
[2]谢向阳.基于人才需求视域下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商,2015(9):262.
[3]季浏.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6):799-801.
作者:孙浩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第四篇:全而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
【摘要]我国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推动了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内容,政治教师为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学习的引路人,可为学生们全面宣讲党的理论与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与建设应符合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并强调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与教育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措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课程建设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兢兢业业的教书育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整体教学效果不高,且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弱,导致高校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水平偏低,学生亦收获不了更多有用的知识。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应深层改革与全面建设,以确保教育教学适应于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因此,探讨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责任意识
我国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适应不了国内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许多地方与高校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认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被弱化,且教学组织机构亦不完善。教育为上层建筑,而这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我国为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亦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高等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亦是高层次人才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应不断坚持以中国社会主义教学理念展开办学。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此引导学生们健康学习,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高校责任意识,创设适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核心,为学生传输正确的三观。
二、加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
应坚持立德树人,这是我国德育教育必须传承的优良传统,可更好地强化我国各项教育方针。教师应坚守育人之道,帮助高校教育逐渐回归育人之本,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且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高校中的每门课程与教育教学均应强调以此为最终任务展开教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责任,这亦是其社会责任。我国教育教学应深层改革,以立德树人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有效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以此为当代大学生构建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框架,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科学建设可有效加强并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传统弊端,要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从而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以便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理论性、学术性,这样才能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且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促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好地转化为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支撑,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认识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培养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学队伍。
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
要全面贯彻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不断改革创新精神,以便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此项工作亦是十分复杂综合的工程,所设计的工作很多,且面临的困难亦多。应全面分析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基于此构建适当的教学结构体系,从而合理处理教材统一性及对象多样性的矛盾,确保教学内容极具针对性与实效性;并加强教学模式创新,更好的启发学生,将高校实际情况与先进教学模式有效结合,总结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再是应强化教学方式创新,要更好地将教师的优势充分发挥,让学生逐渐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学风格。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端正政治立场,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为学生传输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将自身成长与中华民族发展充分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操,并坚定自己的政治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师应以自身师德引导学生,这时便应强化教师的师德修养,以提高其各种业务水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有序开展。
六、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建设工作并不是立杆见效的,其是任重而道远的,教师应不断分析高校实际教学情况,对课程教学不断改革与建设。本文分析了全面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提出了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措施,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责任意识、加强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l]鲜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政策发展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田.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06).
[2]刘文博,魏萍.”全面深化改革”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启示田.思想教育研究,2O15(05).
[3]顾海良,张雷声.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概论田.教师教育学报,2014(02).
作者:王权海 单位:仙桃职业学院
第五篇:高校篮球选项课课程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休闲体育的概念、特点以及与篮球教学相结合的意义。以休闲体育视角对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改革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为今后篮球课程以休闲体育形式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高校;休闲体育;篮球选项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休闲体育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不断占有更多的体育运动人群,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仍旧以教授技战术为主要教学目标,从某种程度已经不能够满足在校大学生团体对体育的身心需求,本文以休闲体育为视角,以一种重愉悦身心轻技战术的形式探讨高校篮球选修课的教学,为高校篮球选项课程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1休闲体育的概念
休闲体育是指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在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体育活动,以此来丰富文娱生活,发展人的志趣、才能和个性。
2休闲体育的特征
2.1目的自娱性。休闲体育是人们根本没有目的的在闲暇时间里为了缓解生活压力、放松心情而进行的身心活动。
2.2自主选择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以及运动设施等条件进行主动选择。
2.3身心活动协同性。人们在从事休闲体育活动中,身体和精神活动都发生了变化,既实现了强身健体、掌握运动技术的目标,又在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顺利与挫折中,体验自我超越,从而达到身心和谐的境界。
2.4强度舒缓性。休闲运动最大的特点是在身体对抗上体现出的轻强度,以愉悦身心、放松心情为目的,可以起到积极休息和恢复疲劳的作用。
2.5规则游戏性。休闲体育对规则的要求不是非常严格,注重娱乐、意在身心。
3休闲体育与篮球教学结合的理论依据
3.1有利于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备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为国家服务的前提,也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国家要求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体育工作一直都很重视。休闲体育同样具备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因此,休闲体育可以与高校的篮球教学相结合,以“健康第一”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
3.2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休闲体育重点体现在休闲二字上,更多追求的是锻炼身体、愉悦身心,跟竞技体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把高校篮球教学如果能够以休闲体育形式表现出来,可能会收到更多高校学生的青睐。
3.3有利于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休闲体育更注重参与性,容易让参与者上手和培养兴趣,对技术和规则没有严格的要求,使参与这容易有更高的热情。
3.4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竞技体育具有竞赛的性质,而休闲体育的辐射面更加广泛,老少皆宜,对身体素质没有过高的要求,体现的是一种全民参与,鼓励促进大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符合现代的教育思想。
4休闲体育视角下高校篮球选项课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4.1休闲体育视角下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目标改革设想。高校篮球选修课教学目标制定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以学生主体的客观感受上,让同学们在上好篮球选项课的同时能够感受到快乐,目前素质教育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来,因此急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目标,以满足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面临来自学习、考试、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他们打篮球往往并不是为了学技术,仅仅是为了休闲娱乐,缓解压力。
4.2休闲体育视角下谈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内容改革的设想。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多样化,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融入学生更加喜欢的篮球比赛、游戏等教学内容,满足同学们对篮球选项课的不同需求,课程教学内容应该重视娱乐性,而忽视枯燥无味的技术教学,针对选项课学生群体,由于教学时间短,想要学好篮球不是很容易的,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在课程教学中以赛促教,篮球课最大的乐趣在于投篮,命中增分所带给同学们愉悦的身心感受。
4.3休闲体育的视角下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教学方法就是老师在进行知识传授的手段,采用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休闲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主学习法,通过征求学生主体的意见,从实际出发,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给学生足够的自由,使同学们能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上篮球选修课;(2)游戏教学法,游戏是人的天性,每个同学从小都玩过游戏,有意思的活动,大家都愿意参与进去,游戏教学是体育文化特征的最佳诠释;(3)比赛教学法,篮球的最大魅力在于对抗和得分,如果想要获得这种感受只有在比赛中才能够得到,通过比赛让同学们乐在其中,通过比赛发现同学们的技术动作错误,然后进行纠正教学,这样同学们会更容易接受和体会到。
4.4体育教师应该有休闲体育教学意识。体育教师的教学意识对课程的影响是深远的,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具有休闲体育的意识,也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有涉及。因此,应该更加注重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入更多的休闲元素,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安排课程内容,使同学们能够快快乐乐的锻炼,健健康康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潘跃华,孟令滨.大学生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7):153-155.
[2]黄若涧.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140-141.
[3]刘海唤.低碳休闲:休闲体育发展之路[J].体育学刊,2011,(4):57-59.
作者:侯志远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第六篇:医学类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许多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改革。特别是对于一些高等医学院校。众所周知,医学院校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场所,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部门对于医学上的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高等医学院校则是为国家培养医务、医疗、医护等方向专业人才的主要场所,所以做好医学院校的课程教学至关重要。而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在保证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体育项目的培养,则变得至关重要,这是提升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医学类;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一、引言
目前,高等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的体育事业则是高等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因为只有做好体育教学,才能够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以不断提升,这也是推动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高等医学院校而言,其对体育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正确合理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将锻炼身体养成一种终身习惯,并且将体育锻炼的思想牢记于心,如此,才能够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下面,本文结合高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探索与实践进行具体阐述。
二、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多数人缺乏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观念;教育观念是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如教育价值观、教育人才观以及教育质量观等,都是由于人们对于教育事业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念而分类形成的。而体育教学观念则应该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学的各种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自从建国初期,我国就形成了各种体育教学观念,而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种完备的体系。但是,现阶段有些教育工作者则缺乏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做好体育教学对于医学教学并不会起到明显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年龄、资历较老的教师而言,他们甚至都不支持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始体育课程,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许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也有很多的欠缺;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高等医学院而言,必须根据办学需求与办学特点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然而,许多高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则做不到这一点,许多医学院校都是将其他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照旧搬过来用,而且许多医学专业的并没有专门的体育教材,所使用的体育教材大多数是普通院校使用的。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许多体育课程的开设都缺乏全局性,而且多样化程度不够高;众所周知,创新是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对于教育事业而言,只有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而目前,许多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公共体育课的课改要求和评价上则严重缺乏创新因素,进而导致教学内容不能够适应教学现状。
三、医学类高等院校完善体育课程改革的对策分析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而加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每个人的成才道路上,强健的身体都是保证其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身体不够健康,那么就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和生活,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高校体育教育都必须把“健康第一”当作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标准和基础,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要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其实践教学,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掌握体育教学的要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方位的发展。其次,还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医学院校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监督者和指引着,所以要想从根本上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就必须重视教师力量的培养;许多老师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应该加强对体育老师的在职培训,让老师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加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而且还应该设立奖励处罚制度,鼓励老师们能够参与各种教学评比活动等,进而提升体育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技巧,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再者,还应该结合医学院校的教学现状,丰富其教学内容;为了促进体育教学的全方位发展,可以采用让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方法来实现,进而不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且体育项目的开设一定要结合办学现状,可以增添一些与医学相关的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以及八段锦等,这些体育教学项目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中西医进行良好的结合,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最后,还应该建立并且不断完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保障体制;医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体育教育的保障机制,为此,应该通过聘用专业人士进行体育管理工作的指点,进而加强医学院体育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而且还应该建立并且不断健全体育文化活动的相关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以增强自身的体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医学院校而言,做好体育教学至关重要;因为学生只有不断学习体育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正确的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和体育活动,为此,加强体育项目的训练,是每个医学类院校都应该不断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杜林颖.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析田.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3).
[2]鲁磊,储娜.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改革思考田.体育世界(学术版),2008(08).
作者:刊阳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