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体育课程改革研究(5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中职体育课程改革,属于中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中职体育课程教学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有课程教学体系,在改革方法上提出了要结合“理论与实践”、“体育与养生”、“教师与学生”、“课上与课下”等等,旨在提高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
一、中职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问题
新时期是“知识+经济+科技+创新”的世纪,“社会”元素已经在个人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动力,是必需品,然而链接个人与社会的桥梁,或者讲个人荣辱社会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正是“教育”本身。当前,为了应对新变化,中职学校已经逐步摆脱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模式,正在转向一种凸显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新型中职人才观,这是教育本身的一种特征转向,同时,也是应对现代中职生体质等相关问题的具体表现。近些年来,结合全国中职生的体质监测数据来看,中职生的身体状况总体上并不乐观,出现了诸如“速度耐力差”、“爆发力下降”等等客观实际问题。特别是锻炼意识的缺乏,中职生体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育方面,对应试教育的过于侧重,“重智轻体”不合理现象的不断接力,教师传授体育教学内容的灌输观念以及强迫性方法较为落后,累积起来,中职生在教育过程中就会处于一种情感困惑、情绪厌倦的状态,当然,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这种教育方式,只是在强调一种短期的教育效果,忽视了长期的教育准备,单单围绕“教师中心”展开教学,较多地忽视了对“学生中心”的不同层面思想意识关注,无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当然,再加上中职生的体育锻炼、科学健身等生活习惯的未养成等等。对于上述问题的出现,国家层面也是积极应对,具体方面,比如教育部制订颁发的《中职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在这样一份总体要求文件中,中职体育教育的主方向已经从单纯的“体育教学”逐步开始向“体育教学+健康教育”,根据这一规划,实际上,我们能够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那就是中职体育课程改革也是到了十分紧要的关头。只有在这个时期,不断培养中职生的“健康第一”思想、“终身健体”意识,中职生才能养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中职生才能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我们才能得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观念改革,否则,所有的努力只会成为一种“无的放矢”。
二、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体系构建与实践探索
关于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一般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体系构建;另一方面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在理论体系构建层面,需要加强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提高中职生以及中职体育教师对于“体育课”与“健康课”的正确认识,很多中职生以及中职老师往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对于理论课的学习,甚至没有一本正式教材,再加上一些中职老师缺乏在该领域的专业素养,知识改进不够,教学方法陈旧;从实践意义上来看,中职生与体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才能为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创造一种有效的理论引导作用。另外,在理论体系建构层面,还需要加强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科研能力,课程改革实则还是比较依赖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调动教师的全方面积极性,也是题中之义,特别还有调动教师的相关课程改革的科研热情,如何通过外出培训、邀请专家上门辅导、讲学等多种形式将教师在中职体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转换为科研兴趣,也是理论体系构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践探索方面,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并不单纯是教材的改革,也不是单纯地强调“跨栏、耐力跑”等体育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教育教学业务的不断完善,是教学理念不断转向“多样化”、“简约化”、“灵活化”和“综合化”。具体方面,中职学校可以在多媒体的辅助下播放多媒体影像资料,再借助于PPT等课件,近距离地即时地感受世界同步发生的运动员训练及比赛,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体育的距离感,另一方面,也容易激发学生的体育情操。当然,还可以辅助于运动急救以及营养保健、康复训练等项目,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突出“体育+健康”,也是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这种有机整合,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自我塑造,同时,还陶冶了学生的“品性美”。这是根据学生需要的一种适应性尝试。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改革中,需要做到体育教学活动应当足够丰富多彩,需要吸引足够多的学生注意力,另外,也可以尝试一定量的竞赛性活动,再融合合理的表扬,借此来增加团队集体凝聚力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发挥。除去上述两个方面,中职体育课程改革还需要一定的“组织性”、“制度性”、“创新性”、“人文性”等层面的保障。毕竟,中职体育教学属于一项双向互动的过程,单纯地以来任何一方,都是一种不全面的思维方式,只有通过以中职学生为主体,在体育教师的引导下,才能真正地结合教师素质与学生需要;另外,倘若要实现改革的效果最大化、持续化,一定的关于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辅助于一定的制度保障,在制度和机制的保障下,再加上一定的“精讲多练的启发式”教学、“树立榜样的发现式”教学以及“积极主动的情境教学法”等等实践创新,才能真正持续性地发挥出教师的专业特长和教学风格,才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单项俱乐部”的设立。还有一些学者在教学研究实践中比较注重“体育养生+人文性”的集合,比如学者赖天德教授曾经指出,学校在实施中职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中职生主体需要+社会人文价值”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实现这一体育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体育发展”。从学术层面来看,这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一种体育改革探究,并且也只有在教学改革中突显体育的人文价值,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学生个性、心理和社会适应层面的全面发展,也只有这样,体育才能实现其自身意义,并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探究
中职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伟大意义在于诸多层面:一方面,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助于转变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念,特别是学生主体地位会得到不断地提升,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教育会逐步摆脱原来的灌输思想以及忽视理论实现,逐步转向一种双向的互动参与,互相创造积极的条件;一方面,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有助于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不断介入中职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去,一系列和谐教学因素会得到不断地积累,一系列不和谐的教学因素会得到不断地关注并消除。同时,在现代教学方式下,学生更能身临其境地学习到体育教学的全面魅力,同时也会对体育的残酷性做好心理准备,这是过去体育教学所不可比的。最终意义层面,中职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大大推动了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锻炼中获取健康的体魄,在体育人文的熏陶中,把体育精神贯彻到生活和工作中,在参与体育理论的分析中,能提升自身的理论涵养,更好的进行养身锻炼。当然,从联系意义上来讲,获得合理科学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兴趣,才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特别是兴趣的培养以及体育意识的树立,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需要不断积累样本,需要不断地转换形式,只有这样,课程改革才能不断地焕发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l]郑厚成.体育与健康(北方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迪,孙苗苗,兹令强.我国高校女生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新思考[J].科技信息,2009,(36).
作者:吴姝璇 单位:湘潭技师学院
第二篇: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问题及对策
摘要:体育改革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必然。体育教师作为改革的执行者,其专业素质、思想理念都将影响体育课程改革。基于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分析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新课程的改革必然会造成旧的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的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难改变的就是体育教师。一些体育教学多年,专业水平毋庸置疑,但要其接受全新的教学方式则很难,教师从思想上会存在一种抵触心理。从素质教育角度出发,体育课程的改革是培养学生体育理念,传统教学问题明显,改革是一种必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体育教师存在着理念、方法、创新能力等多方面问题,要改善我国体育教学现状,还需要教师和教育部门继续努力。
1改革过程中教师的问题分析
1.1教师对教学改革存在抵触心理
素质教学的提出使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发生变化,由于传统体育教学与现念之间差距甚远,因此导致体育教学内容变革较多。这对教师多年的教学状态是一种挑战,很多教师因此而存在抵触心理,拒绝改革。新的指导思想需要配备专业的体育教师,但在技术上、思想的落后会影响能力的发挥。新课改主张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而在传统的理念里,教师习惯了主导课堂,这种模式很难改变。同时,体育教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往往会刻意的采取某种方法,这使教师面临较大的压力,又无法提高教学效率。职业倦怠现象由此而来,尤其是教学多年的教师,会坚持和维护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新的教学方式则会存在抵触,在学校新老体育教师的交替过程中就会存在矛盾。现代化的方法虽然已经证明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但要在第一时间内改变教师的思想尚未难事.
1.2体育老师的职业信心不足
新课改要求教师做出适当的调整,但很多教师已习惯原有的方式就很难再采取另外一种方式。一些教师就会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焦虑感,是否能够继续坚持成为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在高职体育教师中,体育的受重视程度不足。高职对于体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学校不能为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发展平台,而是一味的去强调体育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策略都适合同一个教师。当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时,就会影响体育教师的情绪,甚至使其出现悲观的情绪。
1.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
一方面,高校教师团队的整体学习偏低,一方面,专业素质有一定的差距。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过程。教师讲,学生示范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在一些课程上,教师虽给学生适当的运动空间,但并未对其做出必要的指导,导致大学生对于体育仅处于自己喜爱的水平,终身体育、全民体育这些理念均未在教育中实现。另外,由于体育教师多年处于教育行业,对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了解较少,创新能力差。虽然现代教师越来越开放,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我国多年,教学改革进程缓慢,导致高校体育整体教学效率低下。
1.4体育教师教学态度问题
大学阶段,教育不再强调精而开始强调广泛,体育课程项目众多,看上去可以满足众多学生的要求。但事实上,给予学生真正的选择空间不足。体育教师的态度与大学教育的风气是分不开的,当然,这不完全是体育教师的问题。教学中存在两种状态,第一种,以考试为主,只要达到考试分数线,其它可以自由,而现代大学考试的形式可想而知。第二种,教学散漫,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随意的安排活动,但教师并未起到引导作用。虽然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体系和教学形式,但并不能对体育素质的提高带来积极影响。
2体育课程改革对策
2.1引导教师积极参与
可针对体育课程的发展情况,减少职业倦怠,发挥教师在体改中的重要作用。给予教师更多、更专业的培训,使其不仅能够掌握教学手法,还能够起到引导学生的积极作用。在新的改革体制下,体育已经成为一种民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项目,教师可以辅助学生练习,而相关部门更是加大了对素质教学下体育教学模式的支持。也就是说,教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要充满信心,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可通过讲解与实践让教师可以了解新课改的根本目标。要彻底改变这一问题,就要提高教师的信心。可以通过必要的人文关怀,了解教师教学以外的问题,并帮助解决。这样就会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使其获得了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学校领导要理解教师的辛苦和压力,传统的教学改革不仅要求教师做出改变,在领导对教师的要求上也要改变以往命令的方式。从尊重教师的角度出发,同时为教师提供晋升机会,或者增加薪资报酬,人性化的管理才能衍生人性化的教学,才能完成体育课程的改革,才能促进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现代教学讲究自主教学,因此在某些项目上,不需要采用固定的某种方法,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够在保证基本动作的同时培养具有学生的体育理念,减轻教师的压力。
2.2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体育教师
新课改中目标下,教师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理念、能力之间有最直接的关系,培养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教师的教学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就要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以及学校培训的作用来实现。学校要善于分析教学需求,对教师的职业化能力、对现代体育的认识等方面进行改革,也要从教师的教学方法上进行调整。实现以人文本的体育教学是社会和学校共同的目标。可以通过综合技能培训和教育培训来改变教师的思想,尤其是改变其消极的态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够成为优秀的教师,学校要使教师养成这一思想习惯。另外,针对现代教师压力大的问题,可以引导教师参加一些体育以外的娱乐活动,学校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发挥体育教师积极的引导作用。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念。
2.3优化教师结构,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而言,完善教师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优化教师结构,不再单纯的重视教师的学历,而是要强调其实践经验,对体育的正确理解以及其教学能力提高。督促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联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对已经教授多年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增加体育科研项目,由教育部门对教师队伍进行分析,提出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然后进行教师队伍重组。每年举办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培养教师除体育教学以外的其它能力,实现教学理论与体育实践之间的结合。在教育部门的引领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综合素养培训,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专业技能培训,给予经验丰富的教师创新能力上的培训。当然,对于高校而言,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还取决于教师的真正参与程度,因此要对教师的思想进行培训,这是首要问题。
2.4以人为本,致力于改变体育教师的职业状态
针对教师态度和职业状态的问题,高校应致力于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师科学的体育教学观的养成,同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拉近体育教师与文化课教师之间的距离,在高校形成一种注重体育的态势,确保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致力于培养更优秀的体育教师,促进体育的发展。
3总结
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中,教师的理念和能力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当然,教师的问题一方面来自于自身,一方面来自于多年的教育制度影响。因此,要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满足新目标下的教学需求。在教学中,还要努力解决教师的教学倦怠问题,引领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洋.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2]张颖辉.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3,(02).
作者:李森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效能督查室
第三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课程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的体育学科由于其实践性强,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特征和作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青睐,然而,当前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教学方面的遗漏与不足,而这些都是阻碍学生体育技能提高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多数学校进行了相应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有些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并没有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反而延伸出体育教学的新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法、资料收集法、逻辑分析法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各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各学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解决方案,其中,着重对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究。本文的研究成果,望相关部门采纳。
关键词:体育;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1高职院校体育的教学现状调查
1.1体育教学现状中教学目标的分析
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即,教学目标多样化、力求体育教学高水平,但是,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学措施等并不能适应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节奏。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呈现出混乱的局面
1.2体育教学现状中体育课程的设置
体育教学课程的设置呈现出两个问题:一是,一些学校不注重体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哪需要什么理论”。显然,这种教学理念是错误的。因为,体育的教学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体育与物理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有联系,为了保证体育训练的科学、实用性,当然要保证多学科理论的教学;二是,学校由于课紧等现象,减少了学生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这就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滚瓜烂熟”,而实践技能往往“纸上谈兵”显然,这两种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都是不正确的。
1.3体育教学现状中体育教学教材的使用
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中,体育教学设施出现损毁等现象,但是,缺乏专业的维修人员维修,进而减少了教学工具的储存量,威胁到了所有的学生对体育器材的使用,进而阻碍了学生体育知识的提高;而且,图书馆里的许多音乐书容量大、实践性差,这些都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该解决的问题。
1.4体育教学现状中体育教学内容探究
当前高职院校中教学不足的最大问题就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陈旧性,这种教学模式禁锢了学生思想观念的解放,不利于学生的体育训练技能创新,进而阻碍了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提高。
1.5体育教学现状中体育的授课形式
众所周知,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应该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使学生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体育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它需要更加灵活、更加实用的教学模式来进行体育教学。然而,当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课教师“耳提面命”,实践课“老师示范—讲解—学生跟做—教师指点”的教学模式。由于时代的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
2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措施探究
针对以上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中各教学环节的调查和分析,作者根据各学校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以下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措施:
2.1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目标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模式创新、为了培养出创新型的体育人才,学校有必要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比如,随着奥运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各自体育人才的培养现状。但是,高职院校在培养体育人才时也应该注意到对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竞技类的体育训练、比赛中,体育的“道德”可以使学生更加冷静,使学生保持自我,不过分关注比赛成绩,进而能够实现自我的升级。
2.2课程改革坚持科学发展观
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课应该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课程改革计划。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放性教学,坚持与优秀学校的相互切磋等才能实现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3完善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激励制度
这一点有两层含义:一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要加入对学生的奖励和批评,赏罚分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专注地投入体育学习中;二是,奖励学校师生提出的科学、实用、合理,能够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体育课程改革计划和方案,学生提出的改革方案等也更能体现学生意愿,更能实现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4协调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关系
由于教学现状中存在因学校课程安排不合理,导致体育与其他学科冲突的教学现象,为了切实地保障和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技能,学校有必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保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教学理念,实现多学科教学的相互帮助。
参考文献
[1]李强.天津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10—01.
[2]方静.山东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05—01.[3]秦清俊.山西省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12—01.
[4]张进.上海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改进思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05—01.
[5]顾秋萍.苏南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6—10—01.
[6]王琦.北京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12—16.
[7]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5.
作者:刘涛 单位: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摘要】本文重点围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所涉及的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部分展开研究,找出对高职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为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高职体育;课程改革
针对近年来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本研究旨在“标准”的指导下,重点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为加强高职院校体育工作,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概念的界定
(1)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教体艺〔2014〕4号《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该”标准”分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5部分。(2)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研究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
二、研究内容
(一)“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校体育工作规划与发展
标准中要求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根据职业院校的特点,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一年实习,所以学生体育课必须每年选一次,且不能重复选择。并在体育课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此外,阳光体育运动各项工作要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所以,学校体育工作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二)”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严格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实施的,我们将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科学锻炼,增强体育教学的吸引力、特色性和实效性。多渠道开展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教学质量、课余训练、体育文化水平等为目标的项目研究,带动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提高。
(三)”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
课外体育活动目前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学校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多样化、可选择、有实效的锻炼项目,切实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包括学生运动会,校内体育比赛,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等活动。学生体育运动队、体育社团、对外体育交流与合作也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有效途径。
(四)“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
高职院校必须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管理制度,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将体质健康状况、体育课成绩、参与体育活动等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切实改进体育工作,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精神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监测与评价,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状况,并将身体素质练习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学生在身体素质的练习过程中克服自身惰性、挑战自我,不怕困难的意志,即坚持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五)“标准”指导下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
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是目前大部分学校所面临的问题,其结果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阻碍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导致不少学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无法真正意义的实现。根据此种现状,各高校要合理增添体育器材设施,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展适合学生的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自身特点和地理环境等优势,自制适合学生体育发展的器材设施,丰富体育内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项目。
三、结论
各高职院校对“标准”精神贯彻较好,切实达到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了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部分职业院校的传统体育课程还占有较大的比重,有待于整合;学校应引导学生体育锻炼从课堂走下来,利用社团和学生课余时间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增强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J].中国学校体育,2014(08):7~9.
[2]张丽萍.高等学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再思考——兼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3):79~80.
作者:田丽芬 王莉莉 单位: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
第五篇:中学体育优质课比赛下的课程改革实施分析
摘要:体育优质课是一个区域的体育课程现状的晴雨表,基本上是该地区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实施的真实反映。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黔南州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实施进行研究,发现一些学校新课程标准没有得到全面实施,有些老师不熟悉新课程标准理念,课的设计没有体现出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不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等。通过研究为体育教师重视体育课的教育功能,发挥体育教师的组织才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黔南州;中学;体育课;改革
1前言
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已经过去十一年的时间了,新课程标准的推广及实施已不再是新鲜的事物了,各级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也都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全面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教学。然而还是有相当多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不能完全理解新课程标准要求,不能按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有些教师还在怀疑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讲的多,学生自主学习、创造的空间小,不敢放手,不能完全体现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黔南州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在体育新课程标准推广的初期也曾经全面学习、推广,曾经作为试点单位在全省推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职能部门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的淡化,以及多年没有举办全州体育优质课竞赛,减少了体育教师的交流、学习机会,通过2014年全州中学体育优质课比赛来看,一些体育教师还是坚守原来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又成为一些教师认识中的新鲜事物。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2014年黔南州初中13位、高中15位体育优质课比赛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与体育新课程标准相关的文献资料检索,共检索并阅读了166篇论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
2.2.2访谈法通过与参加黔南州初中13个参赛体育教师、高中15个参赛体育教师进行相关访谈,全面了解参赛选手学校新课程标准实施情况,选手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想法,为研究提供实证。
2.2.3数理统计法对参赛体育教师教案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的结构、新课程标准理念实施情况的统计,全面论述黔南州中学体育课教学中新课程标准执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2.4逻辑分析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提出的问题、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论证,分析现状及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
3结果与分析
3.1从黔南州体育优质课评比看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现状
2014年10月黔南州初中及2014年12月高中体育教师优质课分别进行了评比。初中13人参加比赛,女教师4人,男教师9人;高中15人参加比赛,女教师6人,男教师9人。比赛的方式是先进行说课,根据标准打分;再进行专项技能展示,并打分,两项分数相加进行排序,前五名进行教学技能展示。
3.1.1从优质课评比看黔南州体育教师课程设计技能从体育教师教学内容选择来看初中要好于高中,初中教师没有教重复的内容,而高中健美操基本步伐有两个老师选择,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有五位教师选择。作为体育优质课比赛教学内容选择直接影响课的设计,进而影响比赛的结果,所以同样的内容就容易比较,孰好孰坏一目了然。从课程设计形式来看,初中体育教师只有两个老师对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有所了解,能够按照要求进行课的设计,其他老师知之甚少或不太了解。高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的教师较多,说明高中教师学习欲望较强,能够自主学习现代的教学观、育人观,但大部分教师还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够设计出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体育课程。总的来看,有两位高中教师能够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课的设计并进行教学,这也为其他教师今后进行课的设计提供参考,也促进所有参赛教师进一步学习、理解体育新课程标准,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实施。
3.1.2从优质课评比看黔南州体育教师说课技能参加一个地区体育优质课比赛的教师都是经过逐级选拔才能参加的,首先是县市先做选拔,推出参加地区的选拔,最后参加省里的比赛,所以说参加州里比赛的老师代表某一个地方的体育教学水平。但这次比赛由于有些县市的不重视,没有进行选拔性比赛,而是直接推荐,所以说不能完全反应出该县市的实际水平。说课是在课程设计完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课程设计存在不足或不够完美的话就很难在说课的环节上胜出。通过说课能反应出该教师的是教学理念、教学程序、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同时更深层次反应教师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能力以及教师职业技能情况。说课稿的设计情况来看,所有老师都能够按照说课的环节进行设计,特别是教学方法环节都能够把教法、学法分开说明,只是初中有三位教师的说课稿中没有指导思想这一环节,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不能够清晰阐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采用哪些教学手段、充分灌输指导思想在教学中的,罗列了一些教学方法,但不能够说出在教学中是如何用的这些教学方法。作为说课过程中展示教师技能的语言表达环节存在问题较多,能够脱稿来进行说课的教师少之又少,有的教师就是拿着稿子念,直接影响说课的成绩。看来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缺乏历练,上理论课较少,致使语言表达、讲解的语调以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存在不足。
3.1.3从优质课评比看黔南州体育教师术科技能由于参加比赛的教师都是专业体育院校毕业的,都经过专门培养,所以在术科技能方面都能达到专业要求,另外参加比赛的教师多是青年教师,身体素质、专项技术都很好,也充分说明黔南州中学体育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都是出色的,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完全能够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
3.2从优质课评比看教育部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监管
举办体育优质课的最终目的是给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技能、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提供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推动我国体育教学符合时展的需求,全面做好育人工作。体育课给学生提供发展、锻炼的机会,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各种能力在课堂中得到升华与凝练。给不给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这就是主管部门的事情,如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那么会经常调研、监督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育的实施现状,会经常举办这种有益促进体育教学工作完善的比赛。体育教师会在广泛交流学习中进步,会逐渐形成符合时展要求的体育教育理念,达到育人的终极目的。从最终结果来看,黔南州体育教学主管部门对全州的体育教学的调研、监督力度不够,举办的体育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过少,没能够给广大体育教师提供学习、交流、促进、提高的平台,导致大部分体育教师对已经执行了十一年的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授课,对我州学校体育工作的完善、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3.3从黔南州体育优质比赛来看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施
3.3.1参赛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了解情况通过参赛教师说课过程中的问答及访谈了解到69.3%的参赛教师对体育新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30.7%的教师了解较少。虽然有近69.3%的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念有较深如的理解,但教材的选择、教材对达成教学目标情况、教学过程等还是深深印有原来体育教学思想、理念在整个课中,没有把新课程标准完全灌输到课程当中去,有的只是在说空话、大话,看似符合新课程标准,实施却与之相差甚远,这说明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没有完全明了,没有完全解读新课程标准理念,也说明了我们有些地方已放松执行力度,甚至又回到原有的教学模式。黔南州教育局已经有几年没有进行体育教师优质课比赛了,最近几年新进的体育教师较多,没有比赛就没有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没有促进广大教师自主学习的动力,影响了体育教师职业技能的巩固、提高。况且现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教学技能都普遍较差,大部分高校的实习是由学生自主实习,实习培养的任务完全推给中学体育教师,负责人的可能给学生进行实习指导,不负责任的对学生实习没有起到任何指导作用,至于是否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上课,那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但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实习还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可想而知我们培养出来的体育教师接班人没有掌握新课程标准上课理念,怎么能够去实施,入职后再没有交流、培养的机会,又怎么能掌握。
3.3.2从课程设计情况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情况课程设计直接能反映是否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教案完全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2014年黔南州中学体育优质课比赛的课程设计情况来看,初中2位教师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11位教师仍然采用原来的三段式设计,但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主导进行授课为主,不敢放手叫学生自主学习或互相帮助学习,有的教师即使叫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时也要在前面带领做。高中15位参赛教师中有6位教师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两位教师能够完全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上课。从整个比赛课程设计来看黔南州中学体育课新课程标准实施不够理想,没有坚持下来。作为比赛的课程设计不符合课改要求,说明平时体育课实施情况就是这个样子的。通过访谈了解能够按照标准要求参赛的县市都是教委重视,注重课改的实施,加强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及课程实施的指导结果。
3.3.3通过说课反映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情况说课过程是了解教师整堂课设计的理念,实施情况,有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手段,也直接反映出该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情况,实施情况,同时也直接反映出该县市的体育课改实施现状。通过与教师交谈了解新课程标准在中学执行的并不好,基本上都采用原来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教师认为原来的教学模式更容易组织,学生练习的时间更充分,教学更实效。初中13位参赛教师、高中15位参赛教师的说课来看都能完全体现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但到教学过程时就完全体现不出来了,成为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3.3.4通过上课反映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执行情况上课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情况、实施的情况,初中五位教师的术科课都是教师讲解多,教的多,指导多,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互相指导学习的少,给学生展示的空间小,完全诠释了教师的主体地位。高中五位教师上了术科课,有两位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组长的带动下自主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发挥出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充分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理念,上课效果非常理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另三位教师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完全主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术课的情况来看黔南州大部分县市的体育课改实施较差,没有坚持执行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课改现在已流于形式,甚至很多教师不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出一堂课,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黔南州教育职能部门对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监督、管理缺失,给体育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较少,导致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较差。(2)体育优质课比赛中教学内容选择面较小,一些新兴体育项目没有涉及到。说明说明各县市学校没有开发校本教材,教学内容还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3)说课稿大部分符合要求,能体现出新课程理念;教案中教学环节三段式居多,不能够体现出体育课的多元化功能。(4)说课中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流畅,不能够脱稿阐述自己设计课程的相关内容。(5)比赛中教师术科技能都很出色,能够起到示范作用。(6)能够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课、上课的老师只有两个人,说明黔南州绝大部分县市中学体育教学现在没有执行体育新课程标准。
4.2建议
4.2.1别把体育教学变成教师的“T台”,放心、放手,给学生足够发挥学习能力的空间通过这次比赛明显感觉到93%的教师还处于教师教的状态,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不放心,教师主导整堂课的学习过程,说课时所说的探究中学、互相帮助中学,但到了实施过程完全体现不出来。
4.2.2转变思想,教师应该由“教”师、“讲”师向“导”师转型传统的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教知识、技能、方法,是名符其实的“教”师、“讲”师,学生没有主动思考技术动作的要领,以及掌握技术动作关键的环节等,影响学习兴趣及效果。学生需要的是能够指导他们学习、引导学习方向的导师。通过教师的“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给学生提供探究、讨论学习氛围,进而达到自主学习,使体育学习能力达到可持续化发展。
4.2.3青年教师要树立现代教学观,以践行体育新课程标准为己任这次黔南州初中、高中体育教师优质课比赛中青年(35岁以下)教师占82%,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设计课的也大部分是青年教师,但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在课改方面还了解较少,需要提高。这主要是与广大青年教师缺乏追求,满足现状,习惯于机械不变的操作,不愿意了解目前课改的新趋向与新理念有关。
4.2.4体育教学主管部门多给体育教师提供教学交流、观摩的机会,促进区域体育教学完美发展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坚持、总结、借鉴、学习、发展、传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每年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新老师充实教学工作,那么这种教学方式、理念需要传承,就需要给教师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况且我们体育教学改革执行的并不好的情况下,这种优质课、教学能手比赛就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汤辉军.新课标下体育教师的困惑与自主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8(1).
[2]赵德彦.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育若干现象的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
[3]姜志军.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变化探索[J].素质教育论坛,2007(56).
[4]刘俊凯.新课标下体育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4).
[5]杨淑华.农村学校体育课改的困惑与反思[J].体育教学,2006(5).
[6]曲宗湖.对新体育课标实验两年来喜和忧的思考[J].体育教学,2004(1).
作者:姚志辉 李春华 吴胜红 罗黔东 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黔南州教育局体卫科 都匀市第六中学